译自参考资料
『洋務運動の研究-一九世紀後半の中国における工業化と外交の革新についての考察』鈴木智夫、汲古書院
中国経済改革と洋務運動 歴史の鑑に映す 折戸洪太 白帝社
南洋舰队是清国海军舰队之一,中文又称南洋水师,是清国近代海军四大水师(北洋、南洋、福建、广东)中规模最小的,组建于19世纪末,现在很少有人谈论,但它在中国海军历史中重要地位。
阿思本舰队
自17世纪以来,清国就拥有一支以舢板舰船为基础的绿营水师,以维护沿海安全。然而,这些编制和武器装备直到19世纪才更新。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面对现代英法海军,清国的老式水师遭到惨败。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导致长江下游治安恶化,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爱新觉罗·奕䜣决定建立一支近代海军,聘请洋人保卫江南。雇佣舰队由英国皇家海军上尉阿思本负责,先后从英国购买的六艘战舰(下图,Engraving of vessels of the new Imperial Chinese Squadron 【Lay-Osborn flotilla】 fitting out in England.),并招募600名船员(其中大部分是英国人)。
1863年,阿思本与中国官员因舰队指挥权发生了冲突。阿思本要求水师拥有独立指挥权,并拒绝让步。因此,阿思本被解雇,舰队解散。到1865 年,阿思本舰队的船只销往包括日本在内的外国。
南洋舰队
清国的近代海军是从1866年到1871年由各地督抚组建的。每支水师听命于清国皇帝,但同时也是各个地方权贵的私人军队,能否统一运作、协同作战,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权贵之间的微妙关系。
南洋舰队于1867年由清国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建立,负责江苏地区和长江沿岸的防御,总部设在上海。上海是曾国藩部下李鸿章建立的江南制造局所在地,有潜力成为与福建舰队的福州船政局齐名的清国主要造船厂。
1880年代初,南洋舰队由从德国购入南琛号、南瑞号巡洋舰,和十数艘国产炮艇组成的军事力量初见规模。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南洋舰队响应福建水师求援出击,但还没等到达战场,福建水师在马江海战中就被法国舰队击败。南洋舰队在石浦海战中也遭到法军的攻击,损失2艘炮舰。
中法战争后,清国因台湾归属和朝鲜宗主权问题与日本的紧张关系升级。从1885年起,海军预算开始倾斜到李鸿章的北洋舰队身上。江南制造总局淡化了造船业,优先考虑增加陆军的枪炮生产,导致南洋舰队的实力在很长时间以来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南洋舰队并没有像广东舰队那样支援北洋舰队,只是在台湾地区提供安全保障。北洋舰队被消灭后,毫发无伤的南洋舰队在数年中成为清国宝贵的海军力量,直到从德国和英国订购的新舰艇抵达。
淡出
1898年,清国通过补充和转移船只完成了北洋舰队的重建。但在此过程中,其他舰队的大型舰船被转移,舰队缩减为仅由炮艇组成的小型舰队。然而,重建后的北洋舰队却在1900年的义和团事变中溃败至江南。1905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决定解散四水师,统一为清国中央直属的海军。1909年,清国海军改编为以大型舰艇为主的巡洋舰舰队和以小型舰艇为主的长江舰队,南洋舰队至此淡出历史舞台……
这就是多点防守,失却重点是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