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两件事:
第一件事,中秋节阖家团圆的那天,广州市番禺区奥园广场,女中学生美美跳楼自杀。10天后遗书曝光,遗书中,美美留给妈妈最后的话:
“妈妈,当你看到这张纸的时候,我可能已经不在了。
妈妈对不起,女儿没能给您尽孝,女儿只是太累了,想睡一个觉……”
美美写到自己的难以承受的感受,繁重作业的、背债的家庭,内心的无望及对妈妈无比的眷恋。
略显稚嫩的文笔、疼痛扎心的遗书。这背后,若不是孩子内心承受了不该承受的煎熬,怎能写出如此滴血的内容?好多网友看哭了。
第二件事,安徽合肥38岁妈妈凌晨四点半起床辅导大孩子作业,原因是昨天作业没写完,今天新课不会。妈妈讲了很多遍教不会,直至情绪崩溃。结果,悲剧发生了,早晨六点妈妈头晕、恶心,晕倒地上,脑干出血一命呜呼。
相关细节:
第一件事,美美表达了对妈妈无限的愧疚和无限的爱,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妈妈。然而,母女脆弱的情感连接线最终没有拽过吞噬孩子“负能量”的粗绳。
美美幼小的心灵被残酷的现实扎得碎成片,她选择自杀解脱痛苦,
第二件事,妈妈怒吼到歇斯底里,双手发抖,“不要这样行不行,坐正了,坐好,改!”脚踢凳子,手撕作业,打孩子,扇自己耳光。
妈妈一边是嗷嗷待哺二胎,一边是作业“压力大于山”的老大,需要哄完老小辅导老大。
面对改了一遍又一遍错题的孩子,她崩溃了,恨自己教不会孩子,怒孩子咋就做不对呢,越急情绪越难控制,妈妈的情绪就像一头失控的牛,直至命丧黄泉。
这两起悲剧中,情绪失控造成血淋淋的悲剧摆在我们面前。作为母亲,我看似客观理智的笔触,怀着沉重的心情敲着键盘,内心一直在连连发问:
母子连心啊,虎父亦不食子,是什么让亲密关系出现了裂痕,演绎了悲剧?在所有理由和答案中,情绪是最致命的。
孩子的伤、累
美美遗书中,“女儿只是太累了想睡”“感觉世界上最累的不是上班,而是学习”“三天中秋假,调休一天,光是书面作业就有14个,背书、实验好在一起都有20个”“大人上班不情不愿但有工资,学生上学等来的只有中、高考。”
让人心碎的孩子的累!
安徽女孩,凌晨还没有完成当日和次日的作业,书桌前,揉着犯困的眼睛,改了一遍又一遍。清晨五点钟,迷迷糊糊坐在书桌前,被妈妈一遍又一遍地纠正,“坐正了、坐正了、坐好”。
处在青春期发育前后的孩子,身体发育和心智能尚未完全成熟,孩子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和自我管理能力都还在发展中。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能管好自己日常起居、生活作息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还不说,上学路上往返要背着十来斤重书包。
在学校,同学之间贫富相比、成绩高低造成的心理落差;
回家后,“压力大于山”的作业,身累与心累叠加,孩子如何受得了?
事件留给我们沉重的思考是,保护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一项深刻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来减负。
妈妈的疲惫
有这样一则消息:
北京一名全职妈妈为了逃离家庭,花费3000元租自习室,每天假装“上班”3小时。她为何要出钱,自欺欺人呢?
原来,在接二连三的与老公和妈妈不断地冲突中,她意识到,必须想法调整自己的状态。
为了开辟一个独立的空间,她在家附近找了一间自习室。每天早上9点左右,都会过来假装“上班”3小时,打电话、听培训、做正念训练……
这种行为似乎有些荒诞,有网友留言:“那直接找个工作不好吗?”
也有网友懂得她:“其实带娃比上班还累,上班可以摸鱼,带娃除了孩子累了睡会才能休息。”
还有网友支持她:“这也是一个调节情绪的好方法,有时候真的是需要一方‘静’土。”
你注意观察,不少家庭中,妈妈扮演的是“超能人”,她们上班前送孩子上学,赶时间,路边摊买早点充饥;
下班后一手提着菜,一手帮孩子提书包,回到家辅导作业、孝敬老人、洗衣做饭、样样都能行。
可是,妈妈也曾是妈妈的宝贝,这种超高强度的运转,持续久了,谁能坚持?
这世上最伟大的是妈妈,最疲惫的也是妈妈。十月怀胎,冒着肚皮里外被割七八层,比死还痛的风险,生儿育女,抚养中,甚至还得不到家人对妈妈的理解,指手画脚说不挣钱,只花钱之类的毒话。
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更何况全职妈妈需要24小时在岗,24小专注,世上没有如此辛苦的工作,某种程度,这种工作会让她们身心俱废,不堪重负。
所以,全职妈妈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包容和认可,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情绪的失控
“妈妈,要是没有我,你不会变成现在这样,对不起妈妈,都是我的错,我只能现在让你止损了……”
遗书中,美美表达了对妈妈的愧疚,,要知道,愧疚感带来的羞耻感,是人类所有情感中,最趋向“死能量”的。
心理学层面讲,当人们遭到了对方强烈的厌恶性攻击后,会感到渺小、年幼、脆弱、无力和无助。这些症状通常还会叠加,从而使人感到屈辱,并且让人产生具有精神毁灭性的毒性羞耻感。
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自杀念头,自杀念头是求死的抑郁思维或幻觉,它可以在主动自杀意念和被动自杀意念之间转化。
跳楼自杀,可怜的美美以献祭生命的方式,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最后的惩罚。
著名的洛萨达线的基本理论,不知你了解不?
一个人的积极向上的情绪是由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综合而成,其比例大致为17:6,约等于2.9013。这个比例被称作“心理学的魔力数值”。当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比例达到或超过2.9013时,个人或团队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和高效;反之,则可能表现消极和低效。
我们可以想象,美美身上的“魔力数值”是多少。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情就会有情绪,面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情绪,我们该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拉尔夫·凯尔曼提出了,“情绪的十二秒原则”,他认为人类情绪的生理反应只会持续大约12秒左右。
根据这个原则,当我们面临某种情感刺激时,比如愤怒、激动、害怕等,身体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例如血压升高、心跳加速等。
然而,这种生理反应只会持续大约12秒左右,之后我们会逐渐恢复到情绪激发之前的平静状态。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短暂的时间窗口来进行情绪自我调节。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情绪激动时,可以尝试倒数12秒,或者做一些有助于冷静下来的行动,如深呼吸、离开激发情绪的环境等。
结束语
有人说“爱是一种毒,尤其是家人的爱,越爱越毒,越毒越深……”
东野奎吾说过一句话:“谁都想生在好的家庭,但事实上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而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正如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孩子一样。
那就做个“足够好”的父母吧,管理好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好好爱我们的孩子,不要要求他(她)多么出人头地,多么光宗耀祖,只要身心健康,“足够好”的孩子足矣。
关注我的文字,点个关注吧,一起成长,一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