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人人都是自媒体,一个视频一段文字,就能将个人体验放大无数倍,瞬间传遍全球,这本是文化交流的绝佳机会,却也成了某些人“秀下限”的舞台。[奥特曼]
从牙医诊所的账单到故宫的锁头,从地铁里的口罩到对中国美食的“选择性失明”,一对匈牙利夫妇的种种表现。
与其说是真实的中国体验,不如说是他们带着预设的滤镜,将自己的臆想投射到了中国这块巨大的屏幕上,这不禁让人思考:文化碰撞之下究竟是真实的体验,还是带着偏见的表演?
匈牙利夫妇的“中国吐槽之旅”,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误读,
首先是语言障碍,他们抱怨中国人不说英语,似乎忘记了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多种方言的国家,英语并非官方语言也并非人人必备的技能。
他们对酒店登记、摄像头等安全措施的抱怨,以及对中国美食的“选择性忽略”,都体现了他们对中国社会环境和文化习俗的不适应。
在中国酒店登记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必要措施,摄像头也是保障公共安全的有效手段,这些措施并非针对外国人,而是为了所有人的安全。
而他们对中国美食的“视而不见”,则更像是为了迎合某种预设,刻意放大与韩国美食的对比,从而达到“贬低中国,抬高韩国”的目的。
他们用西方的价值观来衡量中国,例如用西方社会对“隐私”的定义来理解中国的安全措施,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上的傲慢。
不同文化对“隐私”的理解和界定不同,西方强调个人隐私的绝对性,而中国则更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安全。
如果说文化差异是误读的根源,那么认知偏差则像一个放大镜,将这些误读无限放大最终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偏见。
首先是选择性关注,他们只关注那些能够佐证自己偏见的负面细节,而对中国的积极方面选择性失明。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文化的繁荣昌盛,这些都被他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次是刻板印象,他们带着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来到中国,例如认为中国到处都是病菌、中国人歧视外国人等。
这些刻板印象就像一层有色眼镜,让他们无法客观地看待中国,也无法真正体验中国的文化和生活。
最令人反感的是双重标准,他们对中国和韩国的态度截然不同,例如对韩国的文化和环境表现出极高的赞赏,而对中国则持贬低态度。
这种双重标准暴露了他们内心的偏见和不公,也让他们的“中国吐槽之旅”显得更加虚伪和做作。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就是金钱,一些人为了博眼球、赚流量,不惜制造争议散播负面信息,匈牙利夫妇的“中国吐槽之旅”,是否也带有这样的目的性?
他们刻意夸大负面体验刻意制造对比,甚至不惜歪曲事实,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目的:吸引眼球获得流量。
他们的行为与其说是对中国真实的评价,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他们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将自己塑造成被中国“不公平对待”的外国人,以此博取同情和关注。
而这种“受害者”恰恰迎合了部分西方观众的口味,也让他们获得了可观的流量和收益。
我们欢迎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中国,体验中国的文化和生活,也希望他们能够带着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感受中国的多元和复杂。
这并非简单的硬件升级,更需要在服务理念和文化内涵上进行深耕细作,实现精细化和文化赋能的双重提升。
文化赋能则是在旅游服务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让外国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例如在酒店、餐厅的装修风格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让游客感受到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在景区讲解中融入历史故事、文化典故。
通过这些方式将旅游服务从简单的功能性服务提升为文化体验,让外国游客不仅玩得开心,还能有所收获,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需要政府、民间机构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层面可以举办各种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例如艺术节、电影节、文化展览等邀请外国艺术家、学者、媒体人士来华交流访问,增进相互了解。
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合作,例如联合举办文化活动、互派文化使者等,拓展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民间机构可以发挥桥梁作用,组织各种文化交流项目,例如文化体验营、语言交换项目、友好城市交流等,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学习一门外语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与外国朋友交流互动,都能为文化交流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与外国网友互动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消除偏见。
面对外国游客的偏见和误解,我们既不能盲目自卑,也不能过度敏感,提升国民自信需要理性看待外国游客的评价,包容不同的文化观念。
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外国游客的评价带有其自身的文化背景和认知局限,对于一些带有偏见和恶意攻击的言论,我们则应该理性对待不为所动,用事实说话用行动证明。
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源远流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积极主动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
匈牙利夫妇的“中国吐槽之旅”,只是众多外国游客“中国体验”中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文化差异和认知偏差是跨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的挑战。
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文化交流,提升国民自信,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理解与尊重的文化交流生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
我们相信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壮大,随着中国文化越来越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将会放下偏见,真正体验到中国的魅力,并与中国人民建立起友谊的桥梁。
参考资料社交账号:“Balugasz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