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胡逸民
1981年10月,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从香港返回故乡定居。
但就在回乡之前,老人却先一步赶往江西南昌梅岭,专门拜谒了安葬在那里的方志敏烈士。老人尽管已经年逾九旬,却坚持着一步步登上157级的台阶,站在烈士墓前,老人泣不成声,嘴里一直重复着一句话:
“志敏啊,志敏!我的囚友,我的知己!我没有忘记你的教诲,没有忘记你的重托……”
泪水缓缓地滴落在地,时光回到几十年前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方志敏烈士是1935年8月6日被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于江西南昌下沙窝,因为是被秘密杀害,能够参与掩埋烈士遗骸的人很少,方志敏烈士的遗骸也因此下落不明多年,一直到1957年,江西化纤厂在下沙窝破土动工,意外发现了一堆骨殖,上面有镣铐,经科学坚定,才最终确认了方志敏烈士的遗骸。
此时距离方志敏被害,已经过去了22年。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读到方志敏烈士在狱中撰写的文章,如《可爱的中国》、《死——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清贫》、《狱中纪实》。
图|方志敏
这些文章大多都是方志敏在遇害之前的遗作,一个共产党人高度的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跃然纸上。
只是读的时候,我们心中不免疑惑,方志敏烈士这些遗稿都是在狱中写就的,在周遭敌人环伺之下,他是如何实现将这些文章完完整整的送出来,交到党组织的手中的呢?
事实上以上这一切,全都要归功于一个人。
就是这位年过九旬的归国老人——胡逸民。
孙中山盛赞胡逸民:有才华的年轻人胡逸民是国民党元老。
1890年,胡逸民出生于浙江永康县山西村一个农民家庭,家里有兄弟五人,还有一个姐姐,胡逸民排行老四,然而因为家贫,当时在家所有的兄弟中,就只有胡逸民一个人是读书出身。13岁私塾毕业,20岁金华中学毕业,21岁考入考入浙江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攻读法律本科,二十五岁毕业,名列第三,成为法学士。
1916年,胡逸民参加北洋政府举行的全国文官考试,成功考中司法官。
尽管辛亥革命获得了成功,但是国内依然是混乱不堪,百姓民不聊生。
1917年7月,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解散了国会,废弃了《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举起了护法大旗,胡逸民倾心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于是在当年南下回到阻击广东香山县。
经同窗举荐,胡逸民与时任香山县县长朱卓文相识,两人彼此钦佩,结下深厚友谊,两人都决定为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的革命事业效劳。
没过多长时间,朱卓文就招来胡逸民,兴冲冲的告诉他:
“孙中山先生想见你。”
图|粤秀楼旧址
当时孙中山居住在关英山路总统府粤秀楼,朱卓文与胡逸民到了客厅后,宋庆龄亲自为他们端上一杯茶。护法运动的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孙中山特别希望那些有才华的年轻人能够加入,胡逸民的举止谈吐令孙中山十分满意,更为关键的是,孙中山了解到胡逸民是法学专业的人才后,高兴地立即站起来握住胡逸民的手:
“我们正在进行护法运动,需要像你这样有才华的年轻人,你一定要尽快加入国民党和同盟会,为恢复共和制而努力。"
孙中山后来亲自打电话给审判厅厅长凌云,安排胡逸民担任香山县审判厅推事和县属专审员。
然而孙中山前后两次领导护法运动,都遭到了失败,盖因孙中山几次领导革命运动,都是依靠军阀武装,但是这些军阀只顾自己私利,不顾大局,最终导致护法运动失败。
历经几番变革,胡逸民心力交瘁,尽管如此,胡逸民依然竭尽全力为革命奔走。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胡逸民向河南督办胡景翼建议办报,得到允许后,胡逸民前往北平办起了《国风日报》,抨击段祺瑞、张作霖等军阀罪行,然而却被“宣传赤化”加以查封。就在走投无路之际,胡逸民意外听说,孙中山先生来到北平治病。
孙中山是1924年12月底到的北平,那时他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
1925年大年初一,胡逸民到孙中山下榻的北平饭店看望,孙中山盛赞胡逸民:
“你办的国风日报很好,揭露了段祺瑞的罪行。”
图|孙中山
之后,孙中山的身体每况愈下,胡逸民、于右任、汪精卫以及宋庆龄不得不昼夜陪伴在身边,胡逸民也因此成为了孙中山《政治遗嘱》、《私人遗嘱》的见证人之一,他与李大钊、林伯渠安排为第一组守灵人,在各界人士瞻仰孙中山遗容时,胡逸民站在最前面喊:“脱帽,致敬。”
孙中山灵柩被送往北京香山碧云寺时,胡逸民臂挽黑纱、手捧香炉走在灵车前十多米。
由此也可见,胡逸民在国民党当中的元老地位。
孙中山先生虽然逝去,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北伐仍然还要继续下去。
1925年7月9日,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胡逸民也一同南下就任军法处执法科长兼监狱科长。
胡逸民是法学出身,因此在军队中严格执行纪律。
北伐军抵达江西安源煤矿时,被数千名矿工团团围住,一问才知道,这群工友常年受煤矿总经理黄鸿钧,一看到北伐军到来,纷纷上去告状,群情鼎沸,人人高喊:“打倒黄鸿钧,枪毙黄鸿钧。”胡逸民逮捕黄鸿钧后,经过细致审问调查, 发现情况属实,于是在审判书上打勾,判黄鸿钧死刑,蒋介石后来到江西安源煤矿视察,了解了处决黄鸿钧的前因后果,也对此事给予了高度评价。
孙传芳部将唐福山、张凤歧在反攻武昌得手后,曾在城中大肆搜捕帮助过北伐军的人,并一律格杀勿论,后来北伐军重新夺回南昌后,全歼了孙传芳的十万大军,唐福山、张凤歧也被逮捕,胡逸民与邓演达审讯后,认定两人罪行严重,于是判处两人死刑。
图|蒋介石
1925年冬,北伐军第三军朱培德部师长朱贵率领一批军士,因嫌军饷少包围蒋介石总司令部,与侍卫团交火,后来被侍卫团直接抓了100多人,蒋介石气急了大骂:“娘希匹,将他们交给军法处,全部枪毙。”胡逸民审讯后,将为首的23名闹饷的军官判处枪决,没有完全下杀手。
不过血腥的一面是,胡逸民将这23人拉到野外后,架起机枪亲自下令扫射,一时间血流成河,人人噤若寒蝉。
大约也是因此缘故,胡逸民得了一个绰号“北伐军中的刽子手”。
这个绰号在我们现在看来,很明显不是什么好词。
又是“魔鬼”,又是“朋友”有人说胡逸民从一开始就倾向于中国共产党,实际上这一说法并不大准确,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任命胡逸民"清党委员会审判主席",兼任江苏省第一模范监狱监狱长。
胡逸民不仅发出通缉令,还亲自参与审讯被逮捕的共产党员与革命志士。不仅如此,胡逸民还在蒋介石数百万元资助下,在徐州和南京都建了军人监狱,胡逸民也因此被蒋介石任命为“中央监狱长”。不过,因为国民党内部派系倾轧斗争不断,胡逸民几次被蒋介石以“通共”罪名投入监狱。
从监狱长沦为阶下囚,胡逸民也是史无前例的一个。
至于对共产党,胡逸民手上也是有“血债”的。
胡逸民主持的南京中央军人监狱,曾关押过大量的中共党员与革命群众,被称为“监狱中的监狱”,被关在这里的许多革命志士,无一不是受尽酷刑,各种残忍手段层出不穷。
然而胡逸民也有向好的另外一面。
图|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旧址
胡逸民就任江苏省第一模范监狱监狱长时,就曾借口“证据不足”放走了大量是同乡的中共党员,加上胡逸民的老乡私人秘书野司中共党员,后来在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中,胡逸民这一举动被揭发出来。
那时蒋介石刚与李宗仁等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中失利,狼狈不堪地回到南京,就听到有人揭发胡逸民“通共”,蒋介石气得立即把胡逸民叫来,不由分说就扇了他两耳光:
"你受共党分子操纵,哼!难怪你放走了许多共产党。"
胡逸民是法学毕业出身,了解法律审判最重证据,于是当面顶撞蒋介石:
“我主张被捕之人要有证据,不可误杀一个。”
蒋介石气得大喊:
“我说没说过,宁可错杀三千,也绝不放过一个,你敢放肆。”
一怒之下,蒋介石直接喊来侍卫,将胡逸民五花大绑地投入监狱。
不过,关了没多久,胡逸民便在好友张群的求情下,又被放了出来。
图|杨虎城
1930年7月,蒋介石为了拉拢杨虎城,任命他为第17路军总指挥,11月杨虎城进入西安,任陕西省政府主席,蒋介石对于非嫡系自然是不放心,他专门派胡逸民到西安,任省政府委员。
胡逸民一到西安,就发现在杨虎城部有很多中共党员,包括省政府秘书长南汉宸,本身就是一名中共党员
尽管胡逸民是蒋介石拥趸,但对于杨虎城部的这一现象,他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仅如此,他还帮助杨虎城部的中共党员王炳南、江隆其、潘自力等等筹措赴法、赴德的学费,还帮他们办理护照。这些人后来都在西安事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蒋介石虽然谋求让胡逸民取代南汉宸担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但胡逸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离开这个是非窝子,于是他又被调回南京,出任中央监狱长。
1931年除夕,胡逸民借口过节,将狱中300余名“政治犯”放出去洗澡,实际上是有意放这些人一条生路,后来这些人大部分都逃走没再回来,胡逸民事后随意编造了一个“不善管理,犯人越狱”为理由,瞒过了蒋介石。
图|邓演达
1931年8月17日,邓演达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被捕,蒋介石下令将邓演达引渡到南京,关在南京中央军人监狱。
邓演达被捕后,社会各界包括国民党上层均希望蒋介石网开一面,蒋介石也想拉拢邓演达,却被他拒绝,恼羞成怒的蒋介石决定杀害邓演达。不过就在邓演达被害前几天,孙中山夫人宋庆龄曾不顾危险,亲自来南京面见蒋介石,恳求放过邓演达,还亲自到监狱去探望邓演达。
宋庆龄之所以能去探望邓演达,也是胡逸民亲自开的绿灯。
事后胡逸民这一举动被特务出卖,蒋介石将他召来大骂:
"娘希匹!你吃了豹子胆了,我给你怎么说的?"
胡逸民辩解:
“她是先总理夫人,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吧。”
图|蒋介石
蒋介石大怒之余,最终下令将邓演达杀害,还将这顶帽子扣在胡逸民头上,当时报纸上刊载邓演达被害的讯息时,当中有一句“经胡逸民审理予以处决”,一贯对蒋介石唯命是从的胡逸民跑到蒋介石府邸,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
“你这无情无义的东西……”
当然对胡逸民来说,能够对他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莫过于方志敏。
暮年落叶归根1935年1月27日,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被国民党军在江西怀玉山地区打散,方志敏本人也被捕,随即被解送到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
胡逸民当时恰巧因得罪蒋介石,也被关在这里。
说起来,胡逸民几次救过蒋介石性命,却几次被他关进监狱。
事情起因还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泄密一事,虽然这事蒋介石没调查清楚,但并不影响他找胡逸民当替罪羊。胡逸民与杨虎城有矛盾,而蒋介石为拉拢杨虎城,故意将第五次反围剿泄密一事扣在胡逸民头上。
1933年秋,蒋介石将胡逸民召到南昌,大骂胡逸民“通共”,随后就将他就近关在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
图|在狱中的方志敏
不过,蒋介石没想要杀胡逸民,到了监狱后,胡逸民利用以往的关系,小日子过得优哉游哉的,他打通所有关节以后,意外撞到了同样被关在这里的方志敏。
一开始,胡逸民用化名介绍:
“我叫永一,我很同情你们,我以前在清党(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文有过介绍)时,曾设法开脱过你们不少同志。”
方志敏一开始没说一句话,他压根就不相信在狱中碰到的所有人,只以为是来劝降的。
可了解胡逸民也是囚犯后,方志敏这才觉得有些诧异。两人逐渐熟悉后,方志敏开始为胡逸民讲述北上抗日的意义,还大骂蒋介石是“破坏革命的历史罪人”。
胡逸民也很同情方志敏的处境,于是特意问他:
“有没有什么困难?”
方志敏告诉他:
“狱中有些无聊,想看看书。”
自此开始,胡逸民每天都给方志敏送去一些报纸和书籍,有时两人还一起吃饭,有了书籍以后,方志敏开始动手写一些文字材料,但几乎每次写一会儿,方志敏就大发雷霆,撕碎稿件,一方面是因为悲痛怀玉山惨败的教训,而另外一方面,方志敏也很遗憾,就算写好了这些文章,也没有办法送出去。
一次,胡逸民见方志敏又搁笔不写,好奇地问了一句:
“怎么不写了。”
方志敏叹了口气:
“写了也没用,送不出去。”
胡逸民见状,主动上前:
“如果你信任我,那这件事我替你去办。”
方志敏眼神一亮,之后每次写完稿子,都交给胡逸民,胡逸民则托来探监的妻子送出去,尽管是身处狱中,胡逸民又非自己同志,但他的帮助确实给予了方志敏很多心灵上的慰藉。
胡逸民利用关系,也在打听上面对方志敏的处理意见,后来兴冲冲地告诉他:
“军法处将你的案子向上呈送了公文,说你至今无降意,本拟枪毙,但上面批下来的却是‘缓办’,看来你的案子会拖延一阵子。
图|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然而方志敏却觉得,离自己最后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于是他加快了写的速度,竭尽全力的写,5月完成《可爱的中国》,7月份又写完了《死——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清贫》等,还写了《狱中纪实》。
一直到最后一天。
“老胡,他们该出场的人都出来了,这场戏大概就要收场了。我们的交谈,很可能就是诀别……”
“老方……”见方志敏如此郑重其事,胡逸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只是嗫嚅着说了两个字,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方志敏从草席下郑重地取出一个小布包交给胡逸民:
“这也许是我最后的文稿了,他们随时都会将我拉出去……这些东西,只有拜托你了!”
方志敏嘱咐胡逸民,要将这些东西想方设法交给鲁迅、宋庆龄或者是一些同情中国共产党的人,为了方便行事,方志敏还给胡逸民写了介绍信。
“为了防备敌人突然提我出去枪毙,故将你的介绍信写好了。是写给我党中央,内容是说明我在狱中所做的事,所写的文章,与你的关系,你的过去和现在同情革命帮助革命的事实……”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被敌人杀害于南昌下沙窝。
图|1946年6月,上海各界人民团体请愿团成员赴南京请愿前合影(前排左二为胡子婴)
对于这位狱中难友的遭遇,胡逸民十分哀痛,半年多的相处,两人早已结下深厚的友谊,准确地来说,在这短短半年时间里面,胡逸民受方志敏的影响非常大,也彻底的改观了他的思想。
时隔一年后,胡逸民前往上海,先是寻找鲁迅未果(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病逝),又辗转找到了章乃器的家,将方志敏的稿件交给章乃器的夫人胡子婴,胡子婴又将稿件交给了宋庆龄,使得方志敏在狱中的斗争得以被公开。
据考证,除胡逸民与妻子为方志敏两次送出稿件外,参与的还有江西绥靖公署军法处的上士文书高家骏与女友程全昭。他们都应该被记住。
胡逸民作为国民党元老,自狱中受到方志敏感召后,每日便陷于良心谴责之中。
1945年,胡逸民又受到诬告被关进南京老虎桥的江苏第一模范监狱,这间监狱还是他亲手营造的,在牢房里恶劣的环境下,胡逸民每天深刻反省自己:
“那些共产党员和革命进步人士,受了多大的罪呀!我真该千刀万刮。”
图|孔从洲将军
一直到1949年南京解放,胡逸民才在孔从洲将军(毛主席亲家,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38军军长)营救下出狱,孔从洲将军专门派车将胡逸民接到了驻地,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周恩来、邓颖超、刘少奇都来同他谈话。
之前接触到过方志敏写的介绍信,党中央也已经了解了胡逸民是个什么样的人。都希望他能留下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可出于担忧,胡逸民还是于1950年到香港定居,一直到1981年才回到浙江永康。
1986年,胡逸民病逝故乡,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