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结肠和直肠。
临床常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黏液脓血便是最常见的症状。
西医学认为本病确切病因不明,但与感染、遗传、精神、过敏,特别是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具有反复发作,不断加重,经久不愈,并有一定癌变率等特点。
常用的辅助检查有:血液检查;粪便检查;X线钡剂灌肠检查;内窥镜检查(有确诊价值,既能了解炎症的性质和动态变化,又可早期发现恶变前病变)。
西医非手术疗法一般用抗感染药、激素药、免疫抑制药、止泻药等,以达到短期快速控制疾病目的。
而对于有癌变倾向的溃结、暴发性溃结、并发症较多的溃结等,基本是选择手术结、直肠全部切除、永久性末端回肠造口疗法。但永久性造口,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不便,且易增加患者身心负担。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患溃结的病人也越来越多,寻找治疗溃结有效疗法的需求日益迫切。
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本病在中医属于痢疾、泄泻、肠癖等范畴。中医调治主要是从人体内环境出发,从整体上改善阴阳偏盛偏衰的状况。
本病病位虽在肠,但发病却与多个脏腑有关。常见病因病机有:1、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
2、外邪侵袭,损伤脾胃,酿生湿热;
3、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脾不和。
湿热蕴结大肠日久,腑气不利,气血凝滞,壅而为脓。
久病损及于肾,则见脾肾阳虚之候。
中医分型治疗:湿热下注常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粪便多呈糊状,混有粘液、脓血,或纯粘液和脓血,舌苔黄腻。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凉血之法。
肝旺脾虚常见腹泻多在精神刺激后发生,腹痛即泻,泻后痛减,伴胸胁胀痛,肠鸣,嗳气少食,苔薄白。治以抑肝扶脾之法。
脾胃虚弱者病程多长,症见腹痛腹泻,时发时止,粪便中夹有不消化食物,兼有胸闷纳呆,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淡苔白。 治疗以益气、健脾、和胃为主。
脾肾阳虚常见症状有肠鸣、腹泻多在黎明前,畏寒,面色胱白,神疲体倦,腰酸,四肢不温,舌淡苔薄白。治疗时以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为原则。
经过临床多年研究总结,中医药治疗溃结的疗效显著,且中药内服加灌肠更体现了标本兼治,再结合针刺和艾灸调补气血,促进炎症的消退。这些方法联合使用,对溃结轻度和中度都有很好的作用,有时甚至不需要西药配合,就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日常调养建议
中医认为疾病是三分治七分养,七分的养才是疾病能否快速痊愈的重要因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日常饮食做好这些能够更好地促进康复:
1.少食多餐,高热能、高蛋白质饮食:补偿长期腹泻而导致的营养消耗,可根据身体消化吸收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供给量。
2.避免食用刺激性和纤维多的食物:辣椒、芥茉等辛辣食物,以及白薯、萝卜、芹菜等多渣食物。疾病发作时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及带刺激性的葱、姜、蒜等调味品。刀工要细,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
3.不宜吃油腻和过甜的食物:红薯、南瓜吃后产气过多,甜食也能加重胃肠的负担,应少吃或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