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

锦鲤有财 2024-08-08 20:19:23
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

《锦鲤税税》专注于招商引资行业,致力于打造快捷高效的招商资讯交互平台。招商引资路上,有你在前进!

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从微观视角,细数投资企业的需求与潜力。放在宏观层面,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新形势下如何招商引资,是当前讨论的热点话题。

其实,“招商引资”这四个字,本身就蕴含着深意与精髓。

招——外来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平衡

很多地方对外来企业、人才与本土企业、人才区别对待,没能做到一视同仁。

很多本土企业说,在当地常常只能享受普惠性政策,对其他扶持政策,只能望洋兴叹,甚至为了发展,只能去其他地方做一个“外地企业”

忽视对现有企业关照与服务,这可能使得一些原本已经有了基础、初具规模的本土企业无法更好发展,甚至流失到外地。

不少地方,区域之间招引新企业,竞争相当激烈。但是,存量企业却开始面临流失,捡芝麻丢西瓜的故事再次上演。

两者并重,对外招引与对内挖潜并举。不分外来企业、本土企业,只要企业按需“点单”,政府就要精准“上菜”。

所以说,防止优质企业、存量资源从本土流失,理应是招商引资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守好大本营,同样是招商”的思维应该深入人心。

商——主动出击

企业为何要来当地投资?

也就是能否给出简单明了的答案,让企业有意向聊下去。

有些企业觉得各地都差不多,没有太多区别。最终决策条件,就成了哪个地方政策好,就去哪里扩产。

最为重要的是,判断好企业意向度,节约精力与时间。

招商引资中“目标客商”,无论企业是增建扩产还是市场拓展,一定是有投资落地的意向。

确实,有企业冲着某地区的自然禀赋而寻求落地,但是这种情况是可遇而不可求。

想要优先发现有需求且有意愿的投资企业,需要懂产业研究、懂市场趋势、懂宏观政策。

通过对宏观趋势了解和掌握,则有助于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发现目标、主动出击。好项目不会主动送上门,招商引资不能守株待兔。

引——引适合项目

以前,一讲招商就是“抓大放小”“贪大求全”。期望通过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全产业链”,带动本地产业体系化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

为了招引大企业,不计成本的开出优厚的条件给予支持,而现在,地域之间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产业链的核心,少不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把守、卡位、进攻。

实话说,大项目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消化”的。土地资源承载有限,先天区位条件受限,某种资源匮乏等,也不适合大型企业生存发展。

地方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再是会议讲话中的提倡,而是形成了长期招引战略,挖掘产业链细分领域的企业,为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化提供重要支持。

正常的发展逻辑下,企业能在某个区域选择投资、深化合作,也是对其产业配套、营商环境、地位格局最好的肯定。

资——熟练得像个“投行家”

“资本招商”作为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各地方政府开始探索“以投带引”的新路径。大多数城市摩拳擦掌,无所不用其极,熟练得像个“投行家”。

但是成功者寥寥,不得不说苏州、深圳、合肥是当之无愧的“三剑客”。其中,这三座城市集结了诸多要素,并非直接复制。《锦鲤税税》有权在站内原创发表,更多税收优惠政策,可在《锦鲤税税》公众号找到答案~

最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地区把“资本运作”当成了招商引资播种的工具,缺乏产业定位,投资行业零零散散,追逐风口与明星企业,从北上广深引入“高精尖”项目,却发现企业成长不及预期。

盲目跟风热点进行招商,加剧产业同质化竞争。

资本招商,不是万能的。项目失败导致国资严重亏损的案例,在全国并不少见。

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主导产业和企业布局都不一样,还是得根据实际情况,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招商引资说到底,最终拼的还是营商环境。不搞“政绩工程”,不搞“新官不理旧账”,不搞“恶性竞争、重复建设”,让新项目、新企业与地方产业基础、资源要素同频共振,才能源源不断促进经济发展。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运行服务商,深耕产业招商9年,以招商引资和产业运营两大业务为核心。

与多家政府及产业园区保持深度合作,为多家企业提供精准选址及投资咨询服务,已落地项目3000+。

平台提供招商引资全程代理服务,可为企业精准匹配优质园区,提供注册选址以及申请优惠政策服务,助力企业落户享受政策。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