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
东魏武定四年,公元546年。
已经五十多岁的东魏权臣高欢亲自挂帅,率领大军十万,向西魏的军事重镇玉璧发起了进攻。
玉璧,处在汾河下游,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稷山县。
孝文帝元宏缔造北魏盛世之后不过三十五年,北魏就走向了分裂,分成了东魏和西魏。
东魏和西魏的皇帝们啊,都是吉祥物式的傀儡帝王,东魏的实权在权臣高欢的手里,西魏的实权在权臣宇文泰的手里。
宇文泰是一个十分纯粹的鲜卑人,但是汉化程度颇高,高欢就不同了,虽然他是汉人,但他的鲜卑化程度反而很深。
西魏以长安为京师,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然后占据关中一带,而东魏则以邺城为都,即今天的河北临漳西南,同时占据了函谷关以东的大部分地区。
这俩政权,虽然都是北魏的延续,但彼此却是敌对状态,而且同为割据政权,双方就都面临着领土扩张的问题,因此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山西就成了他们所必须争夺的地方。
从总体实力来讲,东魏是要比西魏强出不少的,一来东魏据有的疆土广袤,二来这广袤的疆土上无论是人口基数还是经济发展,都要比西魏高出一大截。
不过这也没办法,因为这完全是因为地理而产生的先决条件,彼时西魏所控制的关中关西人口稀少,粮秣短缺,短期内实在是很难有什么起色。
(宇文泰)
但是好在,西魏的宇文泰不是个糊涂人,他明白敌我双方的状况,懂得扬长避短,因此掌权的时候一直在励精图治,层层积累,因此你说东魏强过西魏吧,那也没强出多少去。
而且,宇文泰在用兵上还比较诡秘,他曾经派人东渡黄河,占领了原本属于东魏的邵郡,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垣曲故城。
邵郡被占领之后,就等于是西魏从东魏被占据的河东打开了一个口子,更代表了函谷关的山险和黄河的水险都巧妙的被西魏给控制住了。
高欢通晓史书,自然知道东魏现在面临的状况就如同战国时期的秦国占据了原本属于魏国的安邑一样,这就好比你为了更好的保护房子,所以你在房子的周围修了一圈篱笆,然后还在篱笆上装了个结实的大铁门,结果大铁门上的钥匙被小偷给拿走了。
如果不把河东彻底的拿回来,那么东魏将会日夜处在西魏的威胁之下不得安宁。
而这个玉璧,就是河东的枢纽和关键。
不光是高欢知道玉璧的重要性,西魏朝廷也明白这个地方绝对不能失去,所以早在公元538年,西魏朝廷就对玉璧进行了城防的加固,以及派重兵驻守,目的就是怕高欢突然搞偷袭。
果然,西魏加固玉璧城防四年之后,高欢就举兵开始进攻玉璧了。
第一次争夺玉璧,发生于公元542年。
意气风发的高欢好不得意,他从山西的晋阳出发,一路沿汾河谷道向南,中间经过山西的新绛,最后奔西而去。
高欢统领的军队武器精良,士卒骁勇善战,将领们更是素有谋略,这趟出来可以说是声势浩大,大军光扎营就能扎出四十里远,很快,他们就抵达了玉璧城下。
(王思政)
当时的玉璧守将,是西魏将领王思政。
有意思的是,当年向西魏朝廷建议加固玉璧城防的,就是这个王思政。
可以说,这个王思政是一员思虑深远,很有前瞻性的名将。
高欢到了城下,首先对王思政展开了心理攻势,希望他可以投诚东魏,自己愿许其高官厚禄,至少能给王思政安排个刺史来当一当,不料王思政断然拒绝,双方遂激战于城下。
这场仗,打了九天九夜,可以说是非常的激烈以及惨烈。
城下尽是尸山血海,城墙上攻城的士兵就如蚂蚁一样铺满,漫天箭雨齐发,冷兵器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以及士卒们以命相搏的剧烈呐喊...
九天之后,王思政终于要守不住了。
是啊,这来攻城的毕竟不是小角色,而是高欢啊。
从一个普通的怀朔兵户,到尔朱荣的心腹将领,从收编六部军镇,到乱世争先,遏控东魏,再到河桥邙山的英豪本色,高欢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易能被对付的人。
这九天来,王思政的抵抗,那也是很顽强的,他几乎打空了玉璧城的一兵一卒,他也早就做好了玉碎于城下的准备。
高欢呢,这九天来当然也很吃力,可以说是用尽浑身解数把王思政逼上了绝路,可眼见玉璧城就要拿下来了,却突然天降大雪,阻挡住了高欢的攻势。
这个雪,已经不能说是大雪,而是暴雪,甚至是特大暴雪,高欢本来就是攻城野战,结果厚厚的积雪阻隔了进军的步伐不说,又赶上粮食吃光,士卒们是又饿又冷,突然的降温又在军中引发了冻疮等一系列的疾病,大军死伤惨重,高欢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选择了撤军。
西魏冥冥之中似乎有天意保佑,而命运往往又不可捉摸,高欢纵然一千万个不愿意,却也只能望关兴叹。
三年之后,也就是文章开头的公元548年,高欢又来了。
(韦孝宽)
这一仗,高欢的压力很大,不仅仅是因为上次在玉璧吃了败仗,更是因为,这一次守卫玉璧的,是比当年的王思政更加棘手的北魏名将韦孝宽。
这个韦孝宽,是个狠人,唐朝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有他,宋朝设置武庙七十二将,也有他。
可以说,韦孝宽是一个实战经验非常丰厚,而且很有含金量的将领。
面对这样的敌人,高欢更加不能掉以轻心,因此他招募了一个叫做元溢的神箭手,专门藏在暗处往玉璧城上放冷箭,专门暗算西魏的高级指挥官,当然也包括韦孝宽。
但是,韦孝宽提前就料到了高欢的这一手,因此他的部下全员佩戴铁质面具和坚实的护甲,这就极大的减少了被偷袭而导致的伤亡。
要知道,韦孝宽所率领不过几千士卒,而高欢则有十万大军,所以韦孝宽必须尽可能的保护有生力量。
眼见玩阴的不成,高欢于是将汾河改道,截断了韦孝宽的水源。
这人是铁来水是钢,一顿不喝你渴得慌,你喝不上水,三天五天你就得歇菜,你拿什么和我打?
但是,高欢虽然断了韦孝宽的水源,但是韦孝宽积极在城内寻找地下水,还真让他打出好几口井来,从而保证了士卒们的饮水问题。
断水不行,高欢又开始在玉璧城外垒土,因为西魏军是在城头上,他们占据制高点,而东魏军在城下,是由下往上的攻击,自然吃亏,人家射箭你就得吃一箭,人家扔个什么落石滚木你就得挨砸,人家要是在城头上拉个粑粑,那你...
(攻城)
所以,高欢打算垒一个和玉璧城一样高的平台,这样士兵们直接在平台上就能走到玉璧城头了,直接一整个省去了攀爬攻城的过程,结果高欢在城下垒平台,他垒一米,韦孝宽直接在城内拆房子砍木头,给城墙加高十米,高欢一看没辙了,这也赶不上人家韦孝宽的进度啊,于是只好作罢。
当然,高欢不会就这么轻易放弃,之后他又陆续使用了火攻,水攻,挖地道,绑人质等各种战术,但都被韦孝宽给化解了。
高欢用火攻,韦孝宽就采用沙土灭火法,朝高欢的队伍疯狂倾倒沙石来灭火,高欢用水攻,韦孝宽直接在城里挖出一条河道来,把水流再引出城外。
高欢偷偷挖地道,想要从城外挖到城内去,结果挖了十来条,每一条的出口都被韦孝宽堵的死死的。
甚至高欢把韦孝宽的从子给绑来要杀掉,以此来威胁韦孝宽开城投降,韦孝宽也不所动。
当然,两方交战时使用的战术,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在古代战争史上所看到的攻城和守城方式,基本上都在这一场战斗中体现了出来。
就这么着,高欢在玉璧城下打了六年时间,韦孝宽是打碎牙和血吞,就这么守了六年的时间,还真就把城池给守住了。
五十多岁的高欢并不能算衰老,但是连年的攻城已经让他苍白了头发和两鬓,他的声音嘶哑,他的眼中满是血丝,可这玉璧城就在眼前,但就是进不去。
进取天下之路,对高欢来说真的太难了。
这自古就是攻者自劳,守者常逸,当初带来的十万大军死的死伤的伤,只剩下一半不到。
恰时,军中又爆发瘟疫,剩下的一半又死了三四成。
但是您别说,东魏的将士们,都是愿意死心塌地的跟随高欢的热血男儿,就算已经强攻六年不下,他们仍然一遍一遍的恳求高欢:
高王,就让我们再冲锋一次吧!
(尸山血海)
君有一统之志,臣有死战之心,但看着眼前这些遍体鳞伤的将士们,高欢选择了放弃。
没有人知道,他望向玉璧城的最后一眼,是什么含义,他的脑海中又在想些什么。
这一战,成就了韦孝宽的武将传奇,也成为了神武帝高欢人生的谢幕。
那些战死于玉璧城下的东魏将士们,高欢甚至没有能力收敛他们的尸骨,把他们带回家乡,还给亲人,而只能匆忙的挖下一个大坑,把他们草草埋葬。
死去的人已经无可挽回,现在,高欢要带领活着的人回家。
回城的路上,将帅士卒们萎靡不振,唉声叹气,高欢为了振奋士气,让自己身边最为信任的将领斛律金唱起了一首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歌声响起,士卒们跟着一起合唱,声音传出好几里远。
在雄浑壮丽的歌声中,高欢仿佛看到了敕勒川那一望无际的平原。
他看到了自己,看到了那个本该一统天下的自己,站在阴山脚下,仰望天空。
那天空蓝的一尘不染,就如巨大的营帐顶在头顶,笼罩着无尽辽阔的原野。
耀耀青天苍苍,而沉浮大地茫茫。
风吹过,让绿草不由得低头,而在绿草近处,是成群结队的肥硕牛羊。
高欢边唱边和,随之起舞,一股苍凉的悲哀之感浮上心头,他终于再也忍不住,泪水滴落于脚下的土地上。
(敕勒川)
由玉璧返回东魏一年后,高欢病逝。
年少时曾经立下的澄清天下的梦想,再也没有机会实现了。
在宏大的历史画卷中,高欢已经做得够好了,他生来戎马,建立东魏,奠基北齐,大小战役几百场,他已经描绘出了他一代豪杰的壮丽一生。
而在那苍茫的原野上,在败兵退走的归途中,他的生命终于以一种悲壮的方式,得到了定格。
那不再是失败者高欢,而是自然的力量和命运的无奈,是战争的浪潮和时代的结束。
是啊,南北朝的时代,太多太多的遗憾了。
玉璧城下敕勒歌,同泰寺里铸金佛。
参合陂上兵十万,哀伤多唱江南歌。
白袍曾到长安坐,金刀计败复燕国。
许是当年淝水败,遗恨难伸总离和。
斛律金,请你再为我唱一曲草原上的敕勒歌吧。
高王,好!唱完,我们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