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说|沈进军:驱散内卷阴霾,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发挥作用!

观山车局说 2024-06-22 16:57:46

建立经销商退出机制非常急迫。

文 | 智库君

以2024年重庆论坛为起点,这场关于“汽车内卷”和“油电同权” 的大讨论,具有历史意义。如何健康有序、行稳致远、依法公平竞争,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的确需要一场洗礼与反思。

本期智库说,针对 “内卷”、“经销商困境”、“退出机制”、“守法公平竞争”、“油电同权”等热点问题,智库君对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

汽车市场外部环境纷繁复杂,价格战惨烈程度前所未有。“以旧换新”多地促销政策持续发力,但市场规模扩大并不意味着经营者利润的丰厚,尤其是新车价格战严重“吞噬”了经销商本应有的盈利,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依然较为艰难。

为此,沈进军呼吁,尽快完善经销商退出机制,为那些难以维系经营或希望退出市场的经销商提供有序、合理、减少损失的途径。

沈进军

“用老办法解决经销商现在的困境,等于无解”

智库君:您怎么看当下的内卷和价格战?

沈进军:现在价格战这么惨烈,根源是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如果每个品牌都能够把握住自身生产和销售的节奏,就不会出现这种局面。但现在大家都是为了市占率使劲生产,卖不出去也生产,最终就会压给经销商,经销商卖不出去只能降价。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这是经济学的理论,现在看这些企业家很多都不懂这些理论基础,反而都在盲目的指责价格战。

反过来看,特斯拉的生产方式是“以销定产”,订单少了就降价,订单多了就涨价。降价可以获得更多的订单,涨价是为了稳定生产,因此他并没有左右市场,而是他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还要保证客户的体验,如果消费者下了订单要三个月才交车,消费者肯定不高兴。特斯拉在它的产品的价格区间内有定价权,它涨价没人敢跟着涨,它降价了,别人必须得降,但这两年它慢慢丧失它的定价权。

智库君:价格战传导到经销商层面,经销商压力很大,面对困境,经销商该怎么办?

沈进军:主机厂层面的内卷,搞得经销商现在经营很困难,如果按照过去的办法解决经销商现在的困境,可能是无解的。

过去是汽车厂家挣了大钱,如果经销商亏损了,厂家只要一补贴,经销商就安定了。现在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厂家补不出来了,而且补也没有用。因为这些补贴根本没有进到经销商的口袋里面,而是直接砸向市场。继保时捷经销商事件之后,宝马很快就给了经销商补贴,经销商很快的就把价格砸下去了,最后,经销商没受益,厂家也受了难。而且车价被砸下来,品牌也受伤。所以,过去那种传统的解困办法就失效了。

用“双反”遏制“价格战”

智库君:您认为价格战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吗?

沈进军:谈到“卷”也好,价格战也好,大家应该在一个公平环境下企业去竞争,公平环境应该以法律为准绳,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一个局叫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

到底什么是不正当竞争?企业低于成本价跟人家拼价格,就是不正当的竞争。企业年报数据一看就看得出来,比如一个企业营收在增长、销量在增长,但是利润却是下降的,那么利润跑哪里去了?

我认为要反不正当竞争,就要在竞争方面发挥“双反”的作用,一个是反垄断法,一个是反不正当竞争法。

智库君:在市场竞争中,“双反”该怎么发挥作用?

沈进军:反垄断法是经济领域的宪法,我们要以法律为准绳,在守法的基础上的竞争才是公平竞争,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是在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因此,我觉得大家要找到基本线。我也依然认为竞争绝对是有利于市场发展的。但现在的情况是,中国这些汽车企业不在一条赛道上竞争,现在的市场是存在良性和恶性竞争的。

因此,我们要进行普法,最好的普法方式就是执法。比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去固定价格,包括纵向垄断和横向垄断都是把市场的竞争给打破了,市场经济核心要义就是竞争,没有竞争这个市场就没有动力了,没有发展的动力。

智库君:您说经销商用老办法不能解决新问题,具体问题出在什么环节?

沈进军:我认为是制造端出了问题。现在制造端进入了淘汰赛过程。过去,企业追求的是利润,但是中国企业现在已经不这样了,他们第一追求的是市占率,认为有了市占率就不会被淘汰,完全不考虑利润的问题,这种做法其实已经在违反市场经济规律了。

大家都在没完没了的生产,通过恶性竞争去提高市场占有率,最后造成了价格战的结果,最核心的办法,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产能释放过度与需求相对不足形成的矛盾。

智库君:回顾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在电动智能化时代,汽车业能否“赢者通吃”?

沈进军:这次在重庆论坛上,博世总裁徐大全分享了一个国际惯例,在国外一个品牌在这个市场的市占率大体是多少就一般稳定在多少,各企业在市场上各有一方份额,企业在这个基础上,一是追求客户的满意度,二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赢者通吃的法则,与国际规则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不按照国际规则,中国品牌到全球其他市场就会被认为进攻性太强。

智库君:您刚才说的汽车行业进入淘汰赛,王传福说几年后市场会重新排序,他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要成为老大才能活下去。您觉得比亚迪会不会打破中国品牌各领风骚三五年的规律,实现一家独大?

沈进军:有可能。因为比亚迪的产品跟以往都不一样,毕竟电动车是个全新的产品,比亚迪至少现在已经领先了。这不是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体现在产品层面和规模层面,它几大层面都实现了领先,特别是规模,现在谁也追不上它。一旦有了规模优势,就意味着成本下降,它就会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除非它是在某个地方栽了跟头,这个谁都说不准。

建立经销商退出机制很急迫

智库君:我们看到今年汽车经销商百强排行榜,经销商的利润是在下滑的,1-5月库存指数是增加的,终端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国内汽车行业的利润也在加速下滑,所以“内卷”对流通领域的影响如何?

沈进军:从国家统计局的工业统计数据看上去,汽车的利润还不错。因为厂家每生产一辆车是由经销商买单,压力都是传导给经销商了,所以经销商日子能好过得了吗?国内车企并没有按需生产,而是按计划生产,拼命生产让经销商买单,经销商卖不动了,一方面会降价,严重的话就会跑路,今年事态尤其严重。所以说,我们协会今年工作的一个核心重点,就是要建立经销商的退出机制。

退出机制不仅仅是对经销商的保护,它是对汽车品牌、对契约双方的规范和保护。

有些合资品牌的渠道网络过多过密,如此拥堵的渠道模式,一旦销量不好也会把一些好的经销商拉入深渊。因为渠道的网点是跟销量是匹配的,但从2018年到今天,燃油车销量是一路下行,就免不了会出现网点过多过密的情况。

我们通过对106个品牌在中国市场网络的调研中发现,截至2023年底,汽车4S经销网络数量为33779家,全年网络规模增速为0.6%,渠道变化基本持平,因为油车降下来的被电车增补上去了。而且合资品牌网络面对自主品牌的挤压,网络数量和占比均呈收缩,规模占整体网络的比例不足三成。

这个时候经销商确实是很困难,很多人都说4S店是经销商的,其实4S店是经销商投资的,但是它是品牌的渠道,厂家不让它灭就不会灭,除非这个品牌没了,因此4S店的生存取决于厂家还在不在。所以从这个逻辑上来讲,我们在谈退出机制的时候,厂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退出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过去的厂家和经销商授权合同也许几年一签,但是里面没有退出机制,因为当年大家都削尖脑袋往里进,就没有退的概念。但现在市场出现了变化,理论上讲应该有进也有退。

智库君:现在终端经销商的生存状况是怎样的?

沈进军:合资品牌现在的确面临很大挑战,自主品牌可能会稍微好一些。今年我们问到了一些自主品牌的经销商,他们去年过得很糟糕,去年厂家的生产任务抬得太高,因此经销商压库压得很厉害,它并不是卖的那么好,实际上是压库压的好。4S店过去躺着挣钱,现在观念还没有转过来,还是用陈旧的办法陈旧的观念去做,不适应市场的变化。

传统经销商要转变观念。因为现在经销商的抱怨很厉害,因为护城河保护政策被填平了。比如4S店原来是一家独大,但现在是各种渠道方式都出现了,它就觉得市场不公平了,实际上市场是更公平了。经销商集团如果观念不转,恐怕会在大势的转型下被淘汰。

智库君:现在厂家给经销商补贴能解决根本问题吗?

沈进军:我认为治标不治本,补贴只能让经销商少亏一点,能度过一时,但是很难继续健康往下走。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库存压力大,其次电动车亏损很严重。这两个是核心问题,我建议一些外资品牌,全世界经销商的库存应该是一致的,现在部分品牌的中国经销商库存三个月,已经是高企的状态了,当然是亏损的。

以前有的豪华品牌的日子过得太好了,以前卖得好,现在是卖不出去了,如果还是按照过去的节奏变成压库,或者给出一些补贴,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

油电同权是基础

智库君:曾庆洪高呼,当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到50%的时候,应该考虑油车和电车获得公平的对待,您赞成“油电同权”吗?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中提到,新能源乘用车10000元补贴,燃油车上升到了7000元,阶段性实现“油电同权”,燃油车价格补贴的回归释放了什么信号?

沈进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是最早提出“油电同权”和“以旧换新”观点的。在促销费领域我们认为补贴数额可以有区别,但燃油车一定要包含在内。但是我们并非不支持新能源车的发展,我们与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一直在建议的是在研发层面、车路协同方面、动力电池、自动驾驶、充电设施等方面,要给予政策支持,这些支持不仅给新能源车输血,而且让它有造血机能,让新能源汽车具备在竞争市场中拼刺刀的实力,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也才能走出国门,总不能老靠国家的政策杵着拐走。

所以,油电同权的基础,我们希望在市场层面,不管是燃油车、纯电还是混动的车型,都应该一视同仁,由消费者去选择它。只有通过这种公平竞争,我们的电车才能够真正的发展起来。

智库君: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在限购地区不再对新能源汽车限购,对油电同权而言是不是新的挑战?

沈进军:我认为这不太公平,本身新能源汽车就不收“车船税”,现在的养路费都是油车在缴,但油车还被限行,所以在路权方面,燃油车和电动车的路权应该是平等的。我们协会最近又提出了一个观点,在限购、限行问题上,我们提倡要用经济的办法去调节拥堵,比如限定区域内动态收费,比如大力发展公交、轨道交通,在城乡的结合部建立轨道交通驻车换乘(P+R)停车设施等等。

智库君:您认为什么才是有利于汽车行业发展的长期主义?

沈进军:汽车行业发展是一场马拉松,任何领域、任何行当都应该坚持长期主义。坦率而言,新能源车的最大的问题是可靠性,安全问题比比皆是,现在还有很多自燃的事故没有找到明确出处。相比之下,燃油车发展到现在,它的可靠性强是用时间验证过的,所以新能源汽车无论在研发还是安全等方面,都要坚持长期主义。

往期链接:

智库说 | 董扬:内卷严重,政府应该管控市场竞争规则

智库说|郑赟:面对“内卷”,中国车企需要全球视野

智库说|何仑:不要让电车长成巨婴!

智库说 | 何仑+钟师:面对内卷,车企底气各不相同

智库说 | 张君毅:上汽固态电池不是噱头,“整零合作”是大势所趋

智库说 | 原诚寅:全固态电池产业化,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梅松林论车 | 比亚迪、吉利热效率之争,利远大于弊!

智库说 | 左延安:过度竞争在侵蚀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智库说 | 何仑:安全和质量,刺破电车泡沫的关键一针?

智库说 | 吴松泉: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不可忽视的五大问题

智库说 | 致魏建军,初心、聚焦、放权!

智库说 | 长城,到底怎么了?

智库说 | 何仑:驾驶辅助,别一天到晚瞎忽悠

智库说乐道 | 刘小稚:不要陷入多品牌的泥潭,通用是前车之鉴

智库说 | 朱西产+钟师:上汽奥迪,新阶段与新挑战

智库说乐道 | 张君毅:多品牌是手段,正道是做强品牌!

梅松林论车|零跑“新合资模式”出海,有利有弊、先易后难!

智库说 | 乘用车乱象不应在商用车重演

智库说 | 付于武:车圈“饭圈化”,应引导公众关注“含金量”更高课题

智库说 | 对比:中美汽车在对方的存在感相差几何?

智库说 | 何仑:北京车展,同质化内卷到底有多可怕?

智库说 | 安庆衡:反思北京车展,下个十年谁能走下去?

智库说 | 董扬:液态和固态电池将长期并存

智库说 | 日系车企联手中国大厂背后说明什么?

梅松林论车 | 理想,洗掉狂妄的浮躁气

智库说 | 吴松泉:新能源快速替代燃油车背后的三大风险

智库说 | 董扬:从小米造车到北京汽车工业的思考

智库说 | 梅松林:中德汽车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大战略合作

智库说 | 金伟华:内卷无意义、雷军的使命更厚重!

小米造车启示录 | 梅松林:小米是一个相对均衡的六面战士

小米造车启示录 | 刘小稚:固定打法击穿盈亏平衡点!

智库说 | 吴松泉:便利汽车消费,还有哪些“堵点卡点”?

智库说 | 张君毅:用户和生态也是“双刃剑”

智库说 |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小米汽车最大的优势是雷军

智库说 | 刘小稚:小米汽车最大的劣势在制造端

智库说 | 梅松林:小米汽车不太可能一击就中

智库说 | 何仑:“电动车孤岛”关键是怎么个“孤”法

智库说 | 崔东树:新能源价格战对消费者购车促进分析

智库说 | 吴松泉:中国汽车出海需要直面五大差距

智库说 | 梅松林:卓越的创业者在争议中自我突破

智库说 | 安庆衡:MEGA遭遇网暴不代表理想不行了

智库说 | 钟师:中国市场变成“电动车孤岛”的逻辑是成立的

智库说 | 左延安:避免恶性竞争不断升级,以至在国际竞争中后劲乏力

化的品牌

智库说 | 从华晨宝马成立二十年,看中国汽车合资的过去与未来

智库说|赵福全:汽车供应链管理理论需要重构!

智库说 | 沈进军读新政:十四年打通所有堵点,中国二手车市场会迎来大爆发

智库说 | 对话安聪慧:极氪如何突围?

智库说 | 安庆衡:碳达峰目标为结束汽车业粗放式发展设定了时间表

智库说|六大维度看透小米造车

智库说 | “十四五”汽车税收改革至关重要

智库说丨三论自主品牌二次冲高:中国汽车在疫情洗礼下悄然质变

智库说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特斯拉无人可以复制

智库说 |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风口虽至,警惕盲目跟风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现阶段自动驾驶谈盈利是伪命题

智库说|新能源汽车“铁三角”,坐标中国合肥!

智库说救市 | 付于武:给限购松绑,需要城市交通管理升级

智库说救市|安庆衡:放开限购可以分为六个层次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蔚来“补短板”的难度比特斯拉更小

智库说|王秉刚:给补贴退坡后的中国电动车十个建议

智库说丨安庆衡: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应充满信心

智库说 | 沈进军:汽车存量市场时代,需提高置换率拉动新车销售

附: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专家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王秉刚 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集团董事长

左延安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

赵福全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董 扬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德载厚资本董事长

沈进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

赵 英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陈玉东 博世集团董事会中国事务顾问、资深汽车专家

林 雷 大钲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梅松林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

何 仑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钟 师 资深汽车媒体人

张君毅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亚太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负责人

刘小稚 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蔡 蔚 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

吴松泉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

施雪松 腾讯车联副总裁、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

顾剑民 法雷奥集团中国区CTO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郑 赟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

杨殿阁 清华大学学科办主任、车辆与运载学院首任院长

徐大全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朱西产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原诚寅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

金伟华 华登国际风险投资合伙人

余 宁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