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可能是一线教师的条友针对拙文《现在语文课教的是假语文》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25595635524960801/ - 质疑我提出“语文课重在对文字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这个观点,认为“理解和体会是必须要学的,特别是低年级。连体会的能力都没有,如何把握字词句的精妙?”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条友说的“理解和体会”,应该跟我所说的“对文字词汇的理解”不是一回事,“体会”也并非指在文字词汇上引起的感悟,应该是“对内容的理解和从中获得体会”吧。如果各位觉得我理解错了别人的意思,那么就赶快划过,没有必要再往下刷屏。
条友的留言
我的回复
这位条友的说法在当前很有市场,可谓根深蒂固,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有这样的看法,这种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也大行其道。虽然我也回复了那位条友,但想想对此还是要多说几句为好。
不得不说,这位条友本末倒置的看法是语文教学的一服“迷魂药”。
就像一棵树,有了强劲的根须,才能枝繁叶茂,而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文字词汇就是根须,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字词汇,才能形成包括“对内容的理解和从中获得体会”的有效学习。古人所说儿童“能识三千字,乃可读书”,这是有依据的。现在的语文学习也如此,早几年香港学者的研究也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
对此我也做过实验研究(见拙文网页链接 「教育诊室」一年级的孩子不会读,很多字不认识,怎么办? - 今日头条),尽快让低年段学生拥有一定的识字量,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带来正面作用。但是现行课标提出低年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这与低年段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的需求尚有较大距离。想想看,连字也不多识几个,理解体会之类就是吹吹水放放空砲而已。不相信去问问数学老师,不少计算题做得还不错的学生为什么就怕应用题,就算题目文字浅显,他们常常也有种畏难情绪。
试着想一想,不识字词如何能形成对由字词组成内容的理解?又如何从中获得在此内容学习基础上的个人体会?低年段学生心理成熟程度和生活经验积累都不足,他们能有多少理解能力?体会是从自己的感觉中领会,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这一点他们尤其缺乏。再进一步说,个人的体会并非是可以“教”的。我们的中小学教育都有成年人把自己的“体会”强加于未成年学生的习惯,所以这些教出来的“体会”,绝不是他们本身通过自己学习而获得的真切体会。说白了,这些叫做“灌输”不叫教育。
因此可见,这位条友提出的看法“对内容的理解和从中获得体会”,对低年段学生来说并非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说其“必须要学“也并非是脱离文字词汇从老师那鹦鹉学舌般“学”过来,而是自己通过“对文字词汇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形成的。如果语文教学把时间过多花在那种“必须要学“上,不但耗费了老师们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学生也绝不能学好语文。
可是这些年来,由于上头的政策和专家们名师们的捣鼓,文字词汇在低年级学生中没有成为主要任务。另外现在小学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并非完美,平时上课多讲些虚无缥缈的容易对付过去,所以,不需要基本功的“对内容的理解和从中获得体会”及其载体“讲读+理解(体会)”教学模式,浑然成了老师们教学的不二法门。小学语文再这样下去,整天总是这种并非源自语文本身,体育老师生活老师也可以大显身手的“理解和体会”,那么,就没有存在必要,应该让其尽快退出学科教学的舞台。
我还是坚持,对文字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应该作为小学生特别是低年段学生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语文学习的童子功是读写背。有些文字词汇(推而广之,包含句子和古诗词的篇章)不需要完全理解,暂时不理解没体会也不要紧,许多人的成长经历证明,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和生活经历不断增多,对过去学过的字词句篇,自然而然就会慢慢变得理解甚至是顿悟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包含这个道理。
最后还得说一句,低年段学生学语文要想打好基础,就得要围绕字词句篇,只需做到三个字,就是“读写背“,如果是六个字的话,就是“多读多写多背“。而那些“对内容的理解和从中获得体会”之类的想法、做法和由此形成的“教法”,只会成为无根浮萍无源之水无病呻吟罢了。
我们的口号是:教需得法学要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