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史上最大最疯狂的超级工程:已持续建设45年,还有28年才完工

宇宙天文馆 2024-07-05 16:29:23

从古至今,人类创造了无数伟大的奇迹,无论是万里长城还是金字塔,都如同人类文明的丰碑一般矗立在这个星球之上。

时至今日,中国还有一项超级工程仍在建设之中,它所覆盖的面积达到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这项工程自1978年开始,至今已持续建设45年,全部完工预计要到2050年,整个工程计划用时73年,说它是人类目前“最大最疯狂”的工程也不为过。

这是一项什么样的工程?中国为何要坚定不移的建设这样一个“超级工程”呢?

治理荒漠,中国坚定不移

沙漠、沙地、戈壁,这些荒芜的地区其实也是地球的一种原生地貌,它们和海洋、森林等其他地貌和谐共生,也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共同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循环。

但自从人类生产生活的区域不断扩大,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相伴而生的就是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滥砍滥伐,过度开采,导致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草地,逐渐被荒漠吞噬。

对于中国来说,其实在唐朝以前,荒漠化的趋势并不严重,漫长的历史中,西域等地的沙漠面积基本没有变化,但从五代十国以后,北方的牧区成倍增长,草原的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

到了明清时期,为了支撑整个帝国的发展,以及应对战争的需求,对北方的林木、草原不断开发,导致水土加速流失,许多原本肥沃的土地,慢慢变成了荒凉的沙漠、戈壁。

沙漠治理对于全球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目前全世界大约有3600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并且每年还在扩张中,以荒漠化严重的非洲为例,如果不加控制,到2050年可能会丧失近一半的农业耕地。

尽管世界很多国家都曾试图开展治理沙漠的工作,但至今并没有太大的成效,我国自然也知道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是不能因为有困难就放弃,沙漠对人类的威胁实在太大,我国早就深受其害。

上世纪初,我国北方就已经形成了严重的万里风沙线,造成大量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时有发生,随之而来的就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泥沙被吹入黄河,造成黄河河道淤堵,水位不断抬升,严重威胁中下游的生产生活。

1952年10月,毛主席在兰考视察黄河时登上大堤,忧心忡忡的问道:“如果黄河涨到天上去怎么办?”,并且殷切嘱托领导干部:“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治理黄河,根在上游,在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一旦无法控制,不单单是黄河的问题,整个西北、华北、东北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

沙漠要把人赶走,要将人们的家园吞噬,那怎么办?

波澜壮阔的三北防护林工程

中华民族恐怕是全世界最敢于和大自然较劲的民族,神话传说中,太阳太多了就把它射下来,大山阻挡了道路就把山移开,海水淹死了自己就把海填平,这种“人定胜天”的理念深刻烙印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

治理荒漠,最好的方式就是扩大植被面积,让原来的荒漠变成树林、草原,1978年,一项让很多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工程被正式批准,这就是“三北防护林”工程。

这项工程,计划用73年的时间,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横跨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规模建设人工防护林及草地,用绿色将黄沙逼回去,彻底改善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阻止荒漠化加速的趋势。

整个工程分为八期,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持久战”,1978年第一期工程正式开始,这一阶段并没有冒进,而是以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为主要目标,先将目前尚未荒漠化的区域进行巩固,确保现有的北方农牧业区域稳定生产。

从1986年开始,工程进入第二阶段,提出了将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思路,去建设生态经济防护林体系,综合协调农业、林业、牧业、工业、商业等行业协同发展,在造林方面也向着多树种、多植被的方向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体系和社会经济体系。

这不仅可以实现对荒漠的有效治理,也可以鼓励当地人民积极参与到工程当中,使他们脱贫致富,形成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6年开始的三期工程,国家总投资达到78.57亿元,是之前15年的2倍还要多,工程也逐渐走向攻坚克难的阶段,将一批荒漠化严重的区域作为重点攻克目标。

例如东北西部、京津和河北北部、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新疆等地,要在这些地区重点建设区域防护林体系。

2001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开始建设,这一期的工程更具有针对性,强调要以防沙治沙为重点,大幅度降低沙尘暴对我国北方的影响。

也就是从这一期工程开始,我国首次出现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的情况,可以说是整个工程的一个转折点。

在四期工程中,前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效果,很多地区的沙化土地面积逐年缩减,重点治理的毛乌素、科尔沁两大沙地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达到可以改造利用的条件。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也得到显著遏制,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减少20%以上。

同时,以防护林为依托的农业、牧业、林业不断产生经济效益,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明显的生活改善,实现了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共同进步。

2011年,五期工程正式上马,这一期工程开始以规模治理为重点,在巩固已经成规模的防护林基础上,对成片的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将治理区域划分为东北华北平原农业区、风沙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西北荒漠区4大分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在五期工程中,很多林区已经实现了脱贫致富,1500万农民因此过上富裕生活,而且很多原本是荒漠的地区,如今成为旅游胜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荒漠变绿洲的传奇越来越多。

2021年,六期工程拉开了帷幕,更多先进的科技手段,更为精细化的治理模式相继落实,因地制宜,构建科学完善的生态系统成为目标,而对于一些固有的难题也将进行攻坚,例如生态脆弱区的治理,水资源的保护等等。

2022年10月,三北工程启动20个科学绿化试点县建设,预计2025年完工。

2023年10月,黄河“几字弯”地区,科尔沁地区,河西走廊至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区的治理相继启动,标志着我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展开。

整个六期工程将持续至2030年,相信到那时,我国的北方区域整体生态系统,都将得到全面的改善。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成就

截止到2023年,三北工程累计造林保存面积达4.8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84%,森林蓄积量由1977年的7.2亿立方米增加到33.3亿立方米。

同时,三北工程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工程区土地沙化面积及易起沙尘土地面积实现“双下降”,年均沙尘暴日数从1978年的6.8天下降到2.4天。

三北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超3000万公顷农田得到有效防护。年产特色林果4800万吨,产值达1200亿元。

也正是因为三北工程的建设,我国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绿进沙退”的根本性逆转,“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正在不断上演。

同时,三北工程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已经显现,使千万计的居民脱贫致富,全面带动各地经济发展,在迎来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人们也过上了更加富足美好的生活。

随着我国的科技进步,一批高新产业也参与进治理荒漠化的进程中,例如利用荒漠地区日照充足的特点,大力建设的光伏发电产业,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新能源,而且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综合生态治理模式。

在三北工程的实践当中,我国也摸索出多种实用、有效的治理手段,“麦草方格法”、多功能立体固沙车等方法以及机械投入使用,大幅提高了工程效率,在和沙漠的竞争中取得先机。

也正因为此,不少国家来到我国参观学习治理沙漠的方法,并希望与我国合作,对其本国的荒漠化问题进行治理。

对此,我国也敞开胸怀,欢迎世界各国共同研讨交流,举办了“一带一路”国家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及沙尘暴防治高级官员研修班,开展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与联合国共建防治荒漠化国际培训中心、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等机构。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不仅消除了荒漠化对我国的威胁,而且让原来的不毛之地,成为绿意盎然、祥和幸福的乐土,在为我国人民造福的同时,也对世界气候的治理做出了贡献。

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数十年执着坚持,数代人履迹相承,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奋斗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这项工程,必将载入史册,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又一大奇迹!

7 阅读:2103
评论列表
  • 2024-07-06 03:39

    [点赞]

  • 2024-07-06 07:07

    现实版的“愚公移山”传奇,只有中华民族才会做,也能做到!

  • 2024-07-06 09:28

    植树造林,人进沙退!造福千秋万代的丰功伟绩!!![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7-06 14:26

    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