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国学经典,弘扬民族文化”之29
读了《幼学》走天下——《幼学琼林》之18:卷二之衣服其一
《服饰文化古今谈》
衣冠名号蕴深涵,鞋袜称呼自古传。
仕宦簪缨尊显位,儒生章甫德操贤。
华裾褴褛分贫富,绿里黄衣乱贵廉。
晏子石崇皆有论,德才方是立身源。
【原文】
冠称元服,衣曰身章。曰弁曰冔①曰冕,皆冠之号;曰履曰舄②曰屣,悉鞋之名。上公命服有九锡,士人初冠有三加。簪缨缙绅,仕宦之称;章甫缝掖,儒者之服。布衣即白丁之谓,青衿乃生员之称。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绿衣黄里,讥贵贱之失伦。上服曰衣,下服曰裳;衣前曰襟,衣后曰裾。敝衣曰褴褛,美服曰华裾。襁褓乃小儿之衣,弁髦亦小儿之饰。左衽是夷狄之服,短后是武夫之衣。尊卑失序,如冠履倒置;富贵不归,如锦衣夜行。狐裘三十年,俭称晏子;锦幛四十里,富羡石崇。孟尝君珠履三千客,牛僧孺金钗十二行。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绮罗之辈,非养蚕之人。贵者重裀③叠褥,贫者裋褐④不完。卜子夏甚贫,鹑衣百结⑤;公孙弘甚俭,布被十年。南州冠冕,德操称庞统之迈众;三河领袖,崔浩羡裴骏之超群。
【注释】
①冔:中国殷代冠名。
②舄:鞋。
③重裀:指双层的坐卧垫褥。
④裋褐:粗陋布衣。古代多为贫贱者所服。形容生活贫苦。
⑤鹑衣百结:鹑,鹌鹑鸟。结,悬挂连缀。鹌鹑的尾巴短而秃,像打满补丁一样。形容衣服非常破烂。
【解释】
帽子是戴在头上的,叫做元服;衣裳是穿在身上的,叫做身章。弁啊冔啊冕啊,都是帽子的号;履啊舃啊屣啊,都是鞋子的名称。宰相的服用有九种,是君主所赐的,叫做九锡;士人的加冕有三次,是礼制所定的,叫做三加。“簪缨缙绅”,是官吏的称呼;“章甫缝掖”,是儒者的衣服。布衣指的是白丁,青衿即是秀才的称呼。冬天穿着夏天的鞋子,在霜上走着,叫做“葛屦履霜”,这是讥诮俭啬得过分;绿是贱色,黄是贵色,要是做绿衣,衣服里面用黄,叫做“绿衣黄里”,这是讥讽贵贱的颠倒。上服叫做衣,下服叫做裳;衣前叫做前襟,衣后叫做裾。衣服破旧,叫做褴褛;衣服美丽,叫做华裾。襁褓是小儿的衣,弁髦是小儿的服饰。夷狄的服装,衣襟在左;武夫的衣装,后面很短。尊卑失了次序,好似把冠履倒置;富贵不归故乡,好似着锦衣夜行。晏子的狐裘,穿了三十年,何等节俭;石崇的锦帐,延长四十里,何等奢华。孟尝君食客三千,都穿朱履;牛僧孺宠妾十二,都插金钗。轻裘价值千金,不止一狐的腋;身上穿着绮罗的,不是养蚕的人。贵人的座上褥,叠得很厚;穷人的毛布衣,破得不堪。卜子夏极穷,鹑衣纽着百结;公孙弘极俭,布被用了十年。庞统智能出众,德操称他做南州冠冕;裴骏才干不凡,崔浩称他做三河领袖。
哲学思考:
这段文字通过对各种服饰名称、用途、象征意义的详细阐述,反映了社会等级、身份地位、道德品质与外在服饰之间的关联。它暗示了外在的表象与内在的本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引发了对于形式与实质、表象与内涵的哲学思考。
时代意义:
在古代,服饰具有明确的等级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秩序和规范。如今,虽然这种严格的服饰等级制度已不再存在,但这段文字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结构、文化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不同时代对于外在形象和身份标识的重视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人生启发:
1. 不应过分注重外在的服饰和物质表象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和地位,而应更关注内在的品质和能力。
2. 社会的尊卑秩序和规范虽然会随着时代变化,但尊重规则、遵循道德准则依然重要。
3. 无论处于何种境遇,节俭和勤奋的品质都值得推崇。
《服饰千秋韵》
冠服存名谓,鞋裳有别称。
缙绅彰仕宦,章甫显儒英。
俭侈观衣帽,尊卑看褶绫。
古今多异论,德范永传铭。
其二
《衣裳古今颂》
衣裳蕴德功,俭朴古风崇。
帝舜彰仁善,文公显俭风。
姜兄同被暖,王妇共牛穷。
缓带贤才显,缊袍志士雄。
【原文】
虞舜制衣裳,所以命有德;昭侯藏敝袴,所以待有功。唐文宗袖经三浣,晋文公衣不重裘。衣履不敝,不肯更为,世称尧帝;衣不经新,何由得故,妇劝桓冲。王氏之眉贴花钿,被韦固之剑所刺;贵妃之乳服诃子,为禄山之爪所伤。姜氏翕和,兄弟每宵同大被;王章未遇,夫妻寒夜卧牛衣。缓带轻裘,羊叔子乃斯文主将;葛巾野服,陶渊明真陆地神仙。服之不衷,身之灾也;缊袍不耻①,志独超欤。
【注释】
①缊袍不耻:《论语·子罕》:“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与?”
【解释】
虞舜制的衣裳,是赐有德的人;昭侯藏的敝袴,是待有功的人。唐文宗的衣服,已经洗了多次;晋文公的衣服,不用双层裘。衣履不到破坏,不肯再做,所以世称尧帝的俭;衣服不是经新,哪里有旧,这是妻劝桓冲的话。王氏的眉,被韦固刺伤,贴有花钿;贵妃的乳,被安禄山抓伤,所以穿着胸服遮掩。姜家兄弟,同盖一条大被,足见情意很好;王章夫妇,同盖一件牛衣,那是命运未通。羊叔子着轻裘缓带,是斯文主将;陶渊明葛巾野服,是陆地神仙。子臧戴的鹊冠,极其不称,应该身遭不测;子路穿了缊袍,不以为耻,足见志的不移。行纯全。
哲学思考:
这段文字通过列举古代人物与服饰相关的事迹,探讨了品德、节俭、亲情、志向等与外在服饰表现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外在与内在、形式与本质的辩证思考。它暗示了人的价值不应仅仅由外在的服饰来衡量,更应关注内在的品德和精神追求。
时代意义:
在古代,服饰常常与社会地位、道德规范等紧密相连。对于现代社会,虽然服饰的象征意义有所变化,但其中所蕴含的对于品德、节俭等价值观的重视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不能忽视精神层面的修养和道德的坚守。
人生启发:
1. 品德高尚比外在的华丽服饰更为重要,应注重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2. 节俭是一种美德,不追求过度的物质享受,珍惜已有的资源,避免浪费。
3. 亲情和和睦的关系是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如同姜氏兄弟同盖大被所展现的那样,要珍惜和维护家庭的温暖。
4. 面对困境时要保持坚定的志向和不屈的精神,如王章夫妻在寒夜卧牛衣时仍不放弃对未来的希望。
《衣裳古今谈》
衣裳制始舜称贤,德配功成意自绵。
帝舜衣新何有故,桓冲妻劝岂徒然。
花钿眉贴留痕处,诃子胸承惹祸渊。
大被同眠情韵暖,牛衣卧夜苦辛连。
轻裘缓带将军雅,野服葛巾高士仙。
服若不衷灾祸至,缊袍无耻志高悬。
其三
《服饰古今观》
制冠裁服异,典故意无穷。
忠义铭袍带,清廉著布戎。
仙凫娇燕舞,暖袄冷尼融。
孝德传千古,威仪自不同。
【原文】
制豸作法冠,裁荷为隐服。王乔属仙令,舃飞天外之凫;李后是娇姝,钗化宫中之燕。肌生银粟,是谁寒赠紫驼尼;肩耸玉楼,有客暖捐红衲袄。精忠膺主眷,狄仁杰披金字之袍①;阴德有天知,裴晋公还纹犀之带。军中狐帽,沈庆之镇压貔貅;滩上羊裘,严子陵傲睨轩冕。通天带,顿输严续之姬;鹔鹴裘,为贳②相如之酒。高人能洁己,飘飘挂神武之冠;过客共摩肩,济济看马嵬之袜。晋怀以青衣行酒,事丑万年;光武以赤帻③起兵,名芳千古。有女遗王蒙之新帽,何人换季子之敝裘。韦绶寝覆缬袍,荣施若此;祭遵贫衣布袴,廉洁何如?晋君不忍浣征袍,留彼嵇侍中之血;唐士未须裁道服,重他张孝子之缣。汉王制竹箨之冠,威仪自别;闵子衣芦花之絮,孝行纯全。
【注释】
①金字之袍:唐代狄仁杰为官有政绩,抵抗契丹侵扰有功,很受武则天器重。在他转升幽州都督时,武则天赏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袍上绣了十二个金字。
②贳:出租,赊欠。
③赤帻:赤色头巾,古代武士所服。《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吏常赤帻,成其威也。”
【解释】
豸做的帽,就是法冠;荷做的衣,就是隐服。王乔有仙术,他的鞋,化做双凫,从天外飞来;李后有姿色,她的钗,化做玉燕,从宫中飞去。肌肤寒得起粟,是谁赠他紫驼尼?双肩冷得高耸,有客赠他红绵袄。狄仁杰受金字袍于武后,他的忠心,得到了君主的眷顾;裴晋公还纹犀带于女子,他的阴德,自有天知。戴狐帽的沈庆之,威震蛮子;穿羊裘的严子陵,傲视王侯。裴皞拿出通天带,和严续赌博,赢得他的宠姬;相如拿出鹔鹴裘,替文君赊酒,聊解她的忧闷。陶弘景挂冠在神武门,足见高人的品格;杨贵妃遗袜在马嵬驿,惹起过客的观看。晋怀帝身着青衣,为虏行酒,确是遗丑万年;汉光武头裹赤帻,起兵讨贼,确是流芳千古。王蒙面貌很美,有女子特地赠他新帽;苏秦命运不通,无人再给他新裘。唐德宗因韦绶躺着睡着,替他盖了缬锦袍,何等荣宠;祭遵对公家无私,自己只穿布袴,何等廉洁。晋惠帝不肯将衣洗净,是纪念嵇侍中(嵇绍)的血迹;韩思彦不肯把缣裁剪,是纪念张僧胤的孝行。汉王戴竹箬做成的帽儿,威仪独别;闵子骞穿芦花做的袄子,孝行独全。
哲学思考:
这段文字通过众多与服饰相关的典故和人物事迹,探讨了外在服饰与内在品质、命运、道德等之间的关系。它揭示了服饰不仅仅是外在的装饰,还能反映出人的身份、品德、志向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内涵。同时,也暗示了事物的表象与本质之间并非总是简单的对应关系,需要深入思考和洞察。
时代意义:
在当今时代,虽然服饰的象征意义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提醒我们不能仅仅追求外在的华丽和时尚,而应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品质的提升。同时,对于传统文化中尊重道德、崇尚节俭、重视孝道等价值观念的传承,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生启发:
1. 内在品质比外在装饰更为重要。无论是狄仁杰的精忠、裴晋公的阴德,还是祭遵的廉洁,都表明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才是真正赢得尊重和赞誉的关键。
2. 面对困境要坚守气节和尊严。如严子陵身着羊裘仍能傲睨轩冕,展现出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的精神。
《服饰千秋吟》
法冠隐服各含情,仙凫宫燕韵传名。
紫驼红衲施恩厚,金字纹犀载德荣。
狐帽羊裘彰意态,通天鹔鹴见穷通。
洁身神武冠高洁,傲睨轩冕意未穷。
青衣行酒留羞事,赤帻起兵载誉声。
新帽敝裘皆有故,缬袍布袴鉴廉贞。
(素材、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