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跌得最惨的专业,大学生紧急撤离,未来何去何从?

小风谈事儿 2024-11-08 04:23:44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曾经的金饭碗,如今的天坑专业,土木工程究竟经历了什么?

曾经挤破头都想进的专业,如今却让无数毕业生“提桶跑路”。

智能建造的出现,能否拯救土木工程于水火之中,还是仅仅是换汤不换药的自我安慰?

信源:光明网2024-03-02《最火爆专业成“天坑”,土木专业为何不香了?》

土木工程曾经风光无限,但现在却被很多人当成“天坑”专业。

曾经,土木工程是无数高考学子梦寐以求的专业,是家长口中实实在在的“铁饭碗”。

9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大基建时代,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修桥铺路,盖楼建厂,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百万亿的资金投入,催生了对土木工程人才的巨大需求。

土木工程专业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那个年代,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谓是“香饽饽”,各大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也是水涨船高,甚至一些师资力量并不雄厚的高校也纷纷上马土木工程专业,试图分一杯羹。

2008年时,全国有392所高校开设了土木专业,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572所。

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连续五年都是第一名,说明那时候这个专业真的很火。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毕业就能进入中铁、中建等大型国企,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拿着令人羡慕的薪水,职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当年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很多都经历了“三总五项”的职业路径:三年当总工,五年做项目经理。

土木工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金饭碗。

然而,盛极必衰,物极必反。

现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土木工程行业,市场上的人才越来越多,供需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放缓、地缘政治的影响、房地产行业的暴雷,以及地方财政的紧缩,都对土木工程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大量基建项目停摆,房地产行业陷入寒冬,曾经的“钱景”不再,土木工程专业逐渐沦为“天坑”。

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仅有4。37亿平方米,这与过去动辄数十亿平方米的新开工面积相比,简直是断崖式下跌。

现在很多建筑公司日子不好过,甚至有的还拖欠工人工资。

设计院的实习生工资只有3000块,但还是有很多毕业生争着去,哪怕要“996”或“007”。

土木工程专业招生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以前很火的专业,现在分数却一路下滑,有时候还能捡到便宜。

一些高校不得不将土木工程与其他专业合并,或者给土木工程换个“高大上”的名字,例如“智能健康监测工程”、“智慧城市工程”等,以此来吸引学生报考。

清华大学也对一些专业进行了调整,把土木、水利和工程管理等专业合并成了一个新专业,叫土木水利海洋工程。

种种迹象表明,土木工程专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

“智能建造”正在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新趋势,推动着行业的转型升级。新技术的应用让建设过程更加高效、精准和环保。通过智能化手段,施工效率大大提高,成本也得到控制。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土木工程也在逐渐迈向现代化,变得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在土木工程行业不太景气的时候,“智能建造”这个新概念出现了。

它被赋予了扭转乾坤的使命,被认为是土木工程转型升级的关键。

智能建造就是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这些新技术用到建筑工地上,目的是让施工更高效、成本更低、更安全、更环保。

它涵盖了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从设计、施工到运维,都力求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近年来,智能建造专业在高校中迅速兴起。

2017年,同济大学率先开设了智能建造专业,之后,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始跟进。

截至目前,已经有153所大学开设了智能建造专业,招生人数也在逐渐增多。

2022年,全国智能建造专业招了3562人,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涨到了5539人,增长挺快的。

然而,智能建造的出现,真的能拯救土木工程于水火之中吗?

有不少人觉得智能建造其实就是土木工程换了个新名字,本质上没啥大变化。

通过对比智能建造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我们发现,智能建造专业确实在课程设置上有所调整,加入了计算机、机械、经济管理等相关课程,但仍然保留了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材料等传统土木工程课程。

智能建造就是在传统的土木工程基础上加入了新的技术,不过它的核心还是土木工程。

有些智能建造专业的毕业生抱怨,这个专业学的东西挺杂,但每样都不精,好处是转行时选择多一些。

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偏激,但也反映出智能建造专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智能建造的实际应用场景仍然有限,其效果还有待验证。

目前,智能建造技术主要应用于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在普通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还比较少。

培养智能建造人才也挺有挑战的。

高校的培养方案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高素质的智能建造人才。

智能建造的应用推广也面临着一些阻力。

传统观念的束缚、利益格局的限制,都制约着智能建造的发展。

智能建造的未来还有不少路要走。

尽管土木工程专业目前正处于寒冬期,但其未来并非一片黯淡。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仍在继续,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依然巨大。

城市里的地铁、高速公路、机场和港口等建设,都需要大量懂土木工程的人才。

此外,国家也在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这些都为土木工程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西南和西北这些地方,比如建机场、隧道和饮水工程,尤其是在极端环境下,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特别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提到,我国在极端环境和条件下,还需要30到40年的时间来建设基础设施。

智能建造的兴起给土木工程带来了新的机会。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建造将在土木工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和环保性。

跨学科融合也是土木工程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土木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将催生新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为土木工程注入新的活力。

笔者认为

土木工程,曾经的热门专业,如今的“天坑”专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在未来,土木工程将不再是简单的“搬砖”和“浇筑混凝土”,而是更加注重设计、规划和管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应用。

土木工程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迎接土木工程的新时代!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