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日本都道府县探访之(7)“北海道篇”:穿青函海底隧道抵达函馆

玮宇玩转世界 2024-12-23 20:26:38

前几篇写的是北海道的"札幌,小樽,苫小牧和带广"等地的游记。其实,我的北海道的旅程是从青森乘坐JR特急列车从“青函海底隧道”抵达函馆开始的。因我的“走遍日本都道府县探访"系列是计划从日本的北端一直写到最南端的冲绳,所以文章的顺序是按照地理概念排列的,而不是探访的时间作为前后顺序的。

这一篇记述的是从本州岛的青森抵达北海道的函馆。

我乘坐的是“特急スーパー白鳥95号”9:29分准时从青森市的JR车站出发的。这是我第二次乘车通过世界著名的“青函隧道”,上一次还在22年前。

就是这辆绿色的“大家伙”将带着我通过“青函海底隧道”去函馆。出发前,情不自禁地和它来个大合个影,再拍张纪念照留存。

车厢看起来普通。这是“JR东日本铁道”的车辆。几天后的我的回程乘坐的是“JR北海道铁道”的车辆。

青函海底隧道因连接日本本州青森地区和北海道函馆地区而得名。隧道横越津轻海峡,全长54公里,海底部分23公里。青函海底隧道1964年动工,1987年建成,前后用了23年时间。

日本人的细节很令人感动。每个人的座位前都有一块“青函海底隧道”的示意图和每个车次通过海底隧道时的预计时间表。

我乘坐的是95号,10:14进入隧道,10:26分地到隧道的最底部,10:39分出隧道。很不幸,时间一点也不准确,前后相差近8分多钟。主要是在进入隧道前等候时间超出了预定的时间。

青函隧道由3条隧道组成。主隧道全长53.9公里,其中海底部分23.3公里,陆上部分本州一侧为13.55公里,北海道一侧为17公里。主坑道宽11.9米,高9米,断面80平方米。

除主隧道外,还有两条辅助坑道:一是调查海底地质用的先导坑道;二是搬运器材和运出砂石的作业坑道。这两条坑道高4米、宽5米,均处在海底。漏到隧道的海水会被引到先导坑道的水槽,然后再用高压泵排出地面。作业坑道则用作列车修理和轨道维修的场所。

“青函隧道”的工期长达24年,共耗资6890亿日元。隧道海底段长23.30公里。最大水深140米,最小覆盖层厚100米,采用超前导坑和平行导坑法施工,以便提前探明地质情况并作通风、排水和出渣之用。平行导坑与正洞的中线间距30米,两者之间每隔600米用横向通道连接。照片为资料图。

陆上部分本州端长13.55公里,北海道端长17公里,各设3座斜井和1座竖井,由斜井底部开挖位于正洞与平行导坑下方居中的超前导坑。海底复杂的地质断层和软岩构造,曾出现多次严重渗水事故,其中一次仅排水就用150多天。为此,创造了防止隧道漏水等先进技术。照片为资料图。

资料图:青函海底隧道的入口。

主隧道自1971年动工兴建以来,由南北两支各1800名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的挖掘队同时凿进。13年来,他们夜以继日,轮番作业,一天24小时,从未间歇。由于挖掘队是在28℃的气温和80%的湿度下工作,条件极为艰苦,每4小时必须轮换一批人员,每小时挖掘的进度只能以几英寸来计量。

1988年3月13日清晨,首班电气化列车满载乘客从青森站和函馆站相对发出。电车从海底通过津轻海峡只用了大约30分钟。海底隧道不占地,不妨碍航行,不影响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全天候的海峡通道。

日本人的细节真的考虑的非常周到。一般的特急列车的指定席都会有“车掌”来查票。如果,你想休息不被打扰的话,就把车票放在椅背上的袋子里,保证前来查票的人不会惊动你,他会看完车票后再悄悄地放回去,只是你下车的时候别忘记取走就可以了。

虽然过隧道的预定时间有误差,但抵达函馆车站的时间却非常准时,日本铁道的中途的时间调整能力很强大。就像我经常乘坐的日航飞机一样,起飞晚点,到达时准点。佩服!!

了不起,这个“大家伙”。再次拍张照片留念。

下几篇重点记述“函馆”的游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