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忠心的五个人物,明明可以自己造反登基,却甘愿辅佐帝王

哄动这史记 2024-03-05 14:37:35

如果问中国的封建帝王们最害怕的是什么?答案无疑是身边大臣权大欺主,把持朝政,甚至兴兵造反,取而代之!因此。才有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明太祖朱元璋诛杀大批功臣等一系列恶性流血事件的发生。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明明可以自己造反登基,却甘愿辅佐帝王呢?今天笔者就为诸君来好好盘点一下。

第一位:曾国藩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臣”之一,身为湖南湘阴人的他,天生就有“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南精神。智商不高,接受力差的他却金榜题名,被晚清委以重任。

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经波及全国,直接撼动了清王朝的统治地位。曾国藩临危受命,被授予湖广总督,担任剿灭太平军的大任。

曾国藩马上着手操练湘军,然后挥师北上,与太平军展开血战。起初,太平军气势旺盛,曾国藩屡战屡败,被打得怀疑人生,但湖南精神提醒他,绝不能气馁。

于是,经过数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纠缠,随着曾国藩弟弟曾国荃,以挖地道的方式炸开南京城门,横行十四年的太平军终于末日降临,灰飞烟灭!

太平军被平定以后,湘军气势如虹,且惟曾国藩之名是从。若这个时候,曾国藩反戈一击,与腐朽的清王朝为敌的话,中国近代史很有可能被改写。

但曾国藩是个饱读诗书的儒家知识分子,忠心尽职是他始终坚持的做人原则,即便大清王朝已是千疮百孔,落日余晖,曾国藩也要尽到作为一个人臣的本分!

第二位: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生逢乱世,面对安史之乱的动荡局面,身为朔方节度使的他,顾不上个人安危,提兵勤王,一举收复河东、河北诸地,被封为兵部尚书。

后来,又因收复二京有功,被擢升为中书令(相当于宰相)。然而,当时的朝堂局势却相当不好,宦官把持朝政,皇帝昏聩无能,乃至如对唐朝有再造之恩的郭子仪也没有逃脱被鱼朝恩挖了自家祖坟的命运。

公元767年,趁郭子仪在征战吐蕃大军时,大宦官鱼朝恩听信谗言,暗中让人将其父的坟墓盗挖,想以此来破坏郭家的风水。这种行为别说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时代,即便是现代也会找其拼命。当时,满朝文武都担心郭子仪一怒之下起兵造反。

郭子仪在知道这件事后迅速回到长安,但他并没有杀了鱼朝恩,反而立即哭着对唐代宗说:“长期以来,我都在外领兵打仗,对手下的士兵约束不严,让许多百姓的坟墓遭到破坏,如今他人挖了自己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对我的惩罚,无关他人。”

鱼朝恩知道郭子仪对代宗说的这番话后,被郭子仪的气度深深折服,便设宴赔罪。宰相元载知道后害怕这是鸿门宴,就劝说郭子仪不要去,就算非去不可也要带足护卫。可郭子仪并没听从,只带了十几个随从就去赴宴。鱼朝恩见到后问道:“您的车驾随从怎么这么少?”郭子仪说出原委后,鱼朝恩再次被折服,哭着说道“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

的确,郭子仪历经七朝,对大唐忠心耿耿。即便数次被收回兵权,也从无怨言,是为数不多的七朝元老之一。

第三位:岳飞

面对山河破碎,金人凌辱,岳飞自始至终的想法便是迎回二帝,恢复河山。按道理,这样的想法是最能得到南宋朝廷与臣僚百姓们支持的,大家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将金人赶出中原,岂不皆大欢喜?

然而,对于抗金最有决定权的南宋皇帝赵构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认为徽钦二宗回到朝堂后,必然让自己置身于尴尬地位,于是,宁可偏安一隅,顶着向金人委曲求全的耻辱,他也要想方设法阻止岳飞北伐的脚步!

最终,岳飞被十二道金牌令勒令班师回朝,随后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当时,岳飞所统帅的“岳家军”势力很大,岳飞在军中的地位又极高,在士兵们的眼里,惟有岳将军,哪有大宋朝?因此,若岳飞真有心造反,昏聩无能的南宋朝廷未必是他的对手。

然而,身为“儒将”的岳飞铁血丹心,一片赤诚,他只想还大宋江山一片锦绣山河,除此之外,别无他念!

第四位:诸葛亮

想当初,刘备在东征西讨,寄人篱下,狼狈不堪之际,经水镜先生推荐,刘备得以与南阳卧龙诸葛亮相识。

通过三次拜访,刘备终于将诸葛亮这位世外高人邀请出山。诸葛亮虽然隐逸乡野,但天下大势却了然如胸。从见刘备第一天起,诸葛亮便从战略的高度,将“三分天下”的趋势与刘备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正是在此基础上,他才为刘备制定了“先取荆州,再夺益州”,从而掌控整个巴蜀之地的战略计划。

后来的形势发展果然与诸葛亮说的如出一辙,所以在巴蜀地区站稳脚跟后,又是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联吴抗曹,由此取得了赤壁之战的巨大成功,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确定下来。

然而,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蜀国的形势发展却大大地差强人意,在关羽遇害后,刘备错误地发动了对东吴的战争,夷陵之战让蜀军惨败而归,事后刘备郁郁寡欢,积劳成疾,带着遗憾在白帝城撒手人寰!

刘、关、张三兄弟皆故去后,事实上,此时的蜀汉政权,原始股东除了诸葛亮已经没有多少人了,剩下来的全是荆州势力与益州势力两方面人员居多,按理说,以诸葛亮的治国才能以及人气威望,自立为王,架空刘禅亦未尝不可。

但偏偏刘备在临终前,给诸葛亮唱了一出“托孤”的好戏。“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的这句话,实在太高明。欲擒故纵,釜底抽薪,诸葛亮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怎么可能像曹操那样,背负一个忘恩负义,代主自立的千古恶名?

因此,即便蜀主刘禅庸碌无为,蜀国文武离心离德,诸葛亮依然鞠躬尽瘁,以一己之力,力主北伐,最终命丧五丈原,不禁令人惋惜。

第五位:韩信

韩信出身卑微,青年时寄身于哥哥家,被嫂子嫌弃,经常不给饭吃,害得韩信到处乞食,幸亏漂母慈悲,赐予粥食,才得以续命。

虽然命运凄惨,但韩信性格坚毅,十分有忍耐力,他忍受屠夫得胯下之辱,投身于项羽麾下,却遭到项羽轻视羞辱。几经辗转,才来到刘邦的汉营之中。

起初,刘邦也不看好韩信,气的他负气连夜出走,幸亏丞相萧何慧眼识珠,纵马驰骋,才将韩信追回。随后,在萧何的竭力推荐下,刘邦亲自登坛拜将,授予韩信大将军一职,韩信人生的高光时刻正式开启!

接下来,韩信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横扫魏、赵、代、燕、齐诸国,帮刘邦清理一统天下道路上的诸多障碍,在楚汉战争中,韩信更是发挥了其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在蒲坂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等多场战役中,韩信胸怀韬略,妙计迭出,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打得怀疑人生。在最终的垓下之战中,韩信布五军阵诱敌,将楚军截成数段,最后竟让项羽仅剩十多名随从伴其左右,面对四面楚歌,“不肯过乌江”的项羽只能选择自刎。

韩信为大汉王朝的开创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楚王。然而,当天下渐渐平定,刘邦便开始着手剪除异姓王,韩信自然也被降为淮阴侯。

面对这样的降维打击,韩信如若拥兵自重,继而造反,天下究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然而此时的韩信却是犹疑不决,徘徊不定,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诓骗,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结语

以上五位,都是历史上的名将名臣,他们以一己之力,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至于取而代之,谋朝篡位,对于忠诚耿介的他们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参考资料:

《清史稿》

《新唐书》

《宋史》

《三国志》

《史记》

1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