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男子捡到很悲剧的死鱼,嘴里竟卡着河鲀,网友:这也敢吃?

踏雪寻梅意 2024-11-14 03:56:33

信息来源于@nllm,Stackexchange,Practicalfishkeeping。

浙江男子捡到被河鲀卡死的鱼

2024年11月9日,IP地址为浙江的博主@nllm发布了一个爆款视频,截至目前已经有58万的点赞量,非常的夸张!而博主本身只有1200多个粉丝,没准还是通过这个视频关注的,看来这个视频真的非同凡响了。视频的配文是:“河豚你也敢吃?”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博主从水中抓起了一只显然已经死去的鱼,它的死亡时间应该还不是很久,其鱼鳞在灯光照射下依然会反光,但鱼鳞已经开始脱离。随后博主将这条鱼的正面对着镜头,只见一只胀大了的河豚就卡在这条鱼的口中,让人第一反应就是这鱼是被河鲀卡死的。

而且这只河鲀的“表情”在人类看来也玩味十足,似乎像在憋笑,而且还漏了个“牙缝”。

难怪大部分的网友都在评论区恶搞P图和配字,整得还挺欢乐的。

不过自然也有人去质疑,我觉得开玩笑的网友不见的就是相信了,他们只是想要玩梗,懒得去追究。

不过这个网友的评论还是应该反驳一下的,河鲀并非只能生活在海中。

河豚能在淡水生活?

河鲀是鲀形目鲀科的物种,它们的外形就不必多说了吧?非常具有认知度的鱼类物种。河鲀有200多个物种,我国拥有40多种,其中大部分都是东方鲀属的。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的河鲀,也就是人类会吃的河鲀,包括红鳍东方、假晴东方、暗纹东方、弓斑东方、菊黄东方、铅点东方、豹纹东方、黄鳍东方、虫纹东方等,而这些河鲀中最常见的当属红鳍东方和假晴东方。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食用河鲀的习惯,因此它们在民间各地都有不同的俗称,江苏浙江管它们叫:“气泡鱼”、“吹肚鱼”、“河鲀鱼””、“气鼓鱼”;广东叫:“乖鱼,鸡泡”、“鸡抱”;广西叫:“龟鱼”;闽南叫:“街鱼”;河北叫“蜡头”、“艇鲅鱼”等。

河鲀本身就有完全生活在淡水的品种,而且就算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不少河鲀,也是能进入江河中生活的。每年的4月前后,河鲀会从海中游至长江中下游产卵。它们是江海洄游习性的底栖鱼类。

河豚为何会胀大?

当受到威胁时,河鲀特殊的食道结构能使得它们吞入大量的水或空气,然后使得自己胀大,能使得猎食者不从下口,也能吓走部分猎手。

它们的胃具有特殊的内膜,可以向前腹侧及后腹侧扩大成囊,填充满头部、背鳍、臀鳍和尾柄下方的空。为了配合这个防御策略,它们的一些肋骨还退化了,因此它们可以变成球形而不会折断任何骨头。它们的皮肤也适合伸展,真皮层含有大量胶原纤维,可使其膨胀 40%。当鱼膨胀时,这些纤维会变硬,鱼会变成僵硬、紧密的球体,再加上体表细密的小刺,确实是怪唬人的。

不过河鲀胀大到极限后是要付出代价的,它们往往需要5个小时才能恢复常规状态。而这期间胀大的它们会难以行动,压根不能觅食。

什么动物能吃河豚?

除了胀大身体这一招,河鲀最厉害的杀招还是其名为河鲀毒素(TTX)的致命毒素,这种毒素来源于河鲀的食物。河鲀毒素会在它们的肝脏、性腺、皮肤和肠道中积累,这种毒素会与受害者的神经细胞结合,阻断信号,导致瘫痪,并经常因窒息而死亡。我们村就有人因为吃了没处理好的河鲀而死亡的案例。

不过这种毒素很多专业的厨师都懂得处理,而且现在大部分买得到的河鲀都是人工养殖的,它们没有摄入有毒的食物,自然体内也就没有毒素。

河鲀本身自然对这种毒素是有抗性的,因为基因突变会阻止河鲀毒素锁定在它们的神经上。这种抗性在各种河豚物种中反复进化。这种抗性带来了许多好处,首先捕食者学会避开它们;河鲀能够扩大饮食范围,安全地食用被含有河鲀毒素的物种。雄性河鲀甚至进化出了对河鲀毒素的喜爱。雌性河鲀在卵上涂抹河鲀毒素,可能是为了阻止捕食者吃掉它们,而雄性河鲀则被这种气味所吸引。

不过似乎不同动物对河鲀毒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因此某种自然变异可能使一定数量的掠食行为发生,像是海鳗和鲨鱼就可以安全的吃河鲀。

举报/反馈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