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曾经的北大荒在经过半世纪的辛苦开垦后,终于变成了北大仓,粮食年产量达451.3亿斤,可以说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然而北大仓却开始了退耕还“荒”,那这半个多世纪岂不是在做无用功,如今退耕还荒又是出于何种考量呢?
北大荒北大荒开发源于1958年,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无数知识青年、复员军人等投入到了北大荒开发工作中,从5.76万平方公里的荒芜土地变成了现在拥有着4525.7万亩的耕地,据了解,北大荒用全国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全国六分之一的人口。
而且在2022年,北大荒的粮食总产量更是达到了451.3亿斤,在不浪费粮食的情况下,足够我国所有人吃一年,然而由于初期的过量开垦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
北大荒开垦造成的影响首先就是土地退化严重。东北地区的耕地多为黑土地,土层厚度为50厘米到一米,如今随着植被覆盖率减少,耕地面积增多,部分地区黑土地土层已经降至了20厘米以下,甚至还有地区的土层已经呈现出黄土甚至沙化的现象,黑土层更是以每年0.5-1厘米的速度减少。
要知道,形成1厘米的黑土地表层至少需要400年,如果再不进行保护,可能过不了几十年,肥沃的黑土地就可能成为历史。
其次是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因为过度开垦,北大荒的森林和湿地面积严重减少,数据显示 北大荒地区的湖泊、湿地面积,较上世纪50年代缩小了近80%,而植被覆盖率则是降低了12%,使得不少野生动物失去了栖息地,也导致梅花鹿、东北虎等珍稀动物几近灭绝,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生物多样性日益减少。
最后就是对粮食作物的影响。湖泊、湿地、森林等面积的减少,对气候、水资源的调节和调蓄造成了影响,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北大荒的年降水量较上世纪减少了近180毫米,夏季平均气温则升高了近2摄氏度,如果持续出现气温升高、降雨减少,则会加剧土壤失衡,进而影响粮食作物生长,造成粮食减产。
所以北大荒开始施行退耕还林政策,如今的北大荒人造林面积约为十万公顷,已经实现退耕还荒的面积更是达数十万公顷,那北大荒推行退耕还林,粮食安全又该如何保障呢?
粮食安全如何保障其实北大荒退耕还荒并不代表不允许种植粮食,同样也不会影响粮食产量,目前北大荒现存的4500多万亩的耕地,由7万条林带构成了4万多个方格,形成了园林生态化格局,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从2001年推行政策至今,北大荒的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十九年连丰,粮食产量连续12年稳定在400亿斤以上。
北大荒地区更是集中打造了一批大豆高产示范农场,播种面积突破1300万亩,因为大豆的根系有根瘤菌,可以固氮,可以在改善土壤肥力结构的同时使土壤更肥沃,还能够缓解大豆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可谓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