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发薪业务,难易自知

董希水 2024-09-14 03:28:43

蒋旭峰(资深金融从业者)

所谓代发薪业务,在传统意义上就是银行帮助企业为员工统一发放薪资的服务。在早期,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企业提升工资发放效率,将“工资计算-钞票提取-现金运输-工资发放”这个冗长且高风险的流程缩短,企业只需将工资单交给银行就可以实现批量转账发放工资。这一阶段的代发薪业务是单一视角下的单一场景和服务,银行追求的是“最大公约数”式的产品,希望能够适配更多客户的同一需求。因此,银行都是带着产品去找客户,只需要“搞定”更多大客户们,就可以迅速上量,通过规模扩张实现这部分的营收增长。

但随着银行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加剧,规模导向的发展方式使得代发薪业务的竞争不断“内卷”。与此同时,公司客户的需求则在不断变化,从单纯的工资批量发放到更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一方面,随着公司客户数量增加、类型拓展,客群细分成为业务发展的前提。大客户与中小企业客户、制造业与服务业对于代发薪业务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另一方面,随着公司客户本身的业务发展,他们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过去三十年间,许多地方性企业开始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跨银行、跨地区、跨币种等代发需求层出不穷。此外,在产业数字化大潮之下,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也都有着迫切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代发产品基于其特殊的定位——与财务、人力、行政等企业内部管理节点息息相关,成为公司金融,乃至银行服务的一个切入口。

代发客户作为银行的基础客户群,是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重要来源之一。代发工资客群的营销与维护相较于其他市场客户维护,更加具有操作规范性、营销精准性、活动持续性。作为属性相近、需求趋同的客户群体,工资代发客户的客群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获客成本较低,综合服务得以体现;

2. 客户需求相近,容易形成客户口碑;

3. 客户忠诚度高,营销场景容易搭建;

4. 容易分层管理,客户经营管理清晰。

然而,在实际运营中,许多机构对代发薪客群的运营仍显得较为粗放,特别是在工资入账后,客户的留存率不高。究其原因,代发薪是一个典型的公私联动项目。两个部门间是否配合的好,衔接的好,定位的好,决定了代发薪项目的成败与否。以往银行的运营,无论是从组织架构、产品体系还是客户运营,都是竖井林立、相互割裂的,甚至技术部门都是各自为阵。这也是为什么银行内部会有“数据孤岛”出现,就更不用说真正的业务协同。代发薪业务作为对公和零售业务的交汇点,公司部应该定位在获客,获得企业,挖掘代发机会;零售定位留客,通过产品、服务留住企业员工的代发资产,进而再挖掘企业员工他行的其他资产。只有拆掉这些“墙”才能在产品和服务上再进一步,在“存量时代”的银行竞争中找到“增量”空间。

企业的获客

代发薪的起点一定在对公业务。因为企业选择哪家银行开立对公户,才会有下一步的代发薪业务。企业选择哪家银行做代发,会先从企业本身出发,综合评估与合作银行在对公账户、资金、业务往来间的便捷性。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代发需求,如工资结构、发放频率等,需要银行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企业在选择代发银行时,也会考虑成本因素,包括手续费、服务费等。企业希望银行能够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以确保代发过程的顺利进行。

企业的需求包括核心需求与配套需求。其中,核心需求是专业的代发服务。比如:职工工资、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养老金(企事业单位)等款项的的支付和管理;配套需求是公司业务类产品。比如:融资业务(包括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与票据贴现、其他授信业务等);代理业务(包括代理保险业务、常年财务顾问业务、企业资产管理、理财方案等);结算业务(包括企业网上银行等)。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后,再会考虑员工代发账户的使用方便性。

因此在准备代发工资业务时,银行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制定详细的营销方案。同时,银行也需要明确自身的优势,如项目团队支持、产品卖点等,并找到可以进行营销的切入点。例如,对于中大型企业,由于资质较好且成立时间较长,竞争较为激烈。银行可以通过争取奖金或补贴的代发、切入子公司或分公司的代发薪业务、挖掘企业金融需求等方式进行拓展。对于连锁类企业,银行可以提供减免福利、定制连锁卡片等特色服务。而对于小微企业,则可以提供企业主服务、收单、信用卡等综合金融服务。只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创新性的产品设计,才能吸引企业客户和银行建立合作往来关系。

例如招商银行的“薪福通”业务,就深得客户好评,它为企业客户打造了薪酬福利的“一站式数字金融服务”,主要包含“薪酬代发、人事服务、财务管理、智慧党建、团体福利和其他服务”等六大板块。其中薪酬代发里包含薪资代发、卡号收集、电子工资单、个税服务、薪酬计算等功能,基本上实现企业的代发及各项福利款项数字化,摆脱人力的大量消耗,更有利于长期薪酬管理;人事服务板块涵盖员工管理、考勤管理、假期管理等功能,省去了每月对考勤、对请假条等工作;财务管理板块则有智能费控、发票云、收费云等功能,让企业在财务核算上更加便利。

零售的留客

一旦企业决定与银行开展代发薪业务,那么这将会在一定时期内是一个有规模保证、业务稳定的项目。代发对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工资收入、奖金收入。代发对象个人金融需求包括:银行卡服务,人民币结算业务,个人理财服务,个人外汇业务服务,个人消费贷款,电子银行业务,金融咨询服务等。在竞争激烈的当下,钱到了员工个人账户上,是否留得住,进而还能多要一点,这将是零售留客的任务,也是PK各银行零售产品丰富性、服务专业性、技术便捷性的时机。

说到底,客户营销的本质还是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签订代发协议后,银行需要注意服务流程的固化,特别是在初始阶段要解决员工不适应等问题。通过提供专项个人金融产品、贵宾通道、免收各项费用、员工财富管理专属产品等特色服务,银行可以降低开发难度并提高客户满意度。在深度服务方面,银行需要形成客户粘性并增加留存率。这可以通过关注高管、中层及员工的不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实现。例如,为高层管理者提供高端理财、信托等配置,为中层管理者提供保险、存单等保障类配置,为员工提供活钱管理类产品、定投等。

举个例子,考虑到不同客户群体:从公务员到私企员工,从大型企业到小微企业—的多样化和特定需求,某家领先的商业银行推出了高度个性化的代发工资服务。这项服务不仅覆盖了基本的银行卡服务和人民币结算业务,还延伸到了个人理财服务、在线贷款申请、以及个性化投资建议等,形成了一站式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当然,说说容易做做难,零售的留客,在实际的经营商也面临诸项挑战:

一是客户基数大,代发客户批量增长,其实既是财富也是压力,这些客户如何有效维护,不能“中看不中用;

二是长尾客户和沉睡客户占比太高,代发对企业的吸引力强不一定对企业员工有吸引力,很多客户其实并没有在代发行沉淀下来;

三是代发的资金一到卡里就取走,不管是养老金还是员工工资、奖金,大多数客户好像“习惯性”不放在代发的卡里,老年人是信任感不高,钱也要用,年轻人是取走归集到自己平时习惯使用的卡里,总归每家银行代发的沉淀率不高(大多银行能到10%就很不错);

四是同业竞争激烈,大家都想争夺代发薪业务,四大行无论从体量还是口碑都最有竞争力,但现在股份制银行等也在持续提升服务能力,谁都有可能拿下客户,而且谁也不敢保证能够永远留住客户,这里面的博弈和变化,就是典型的商战。

零售是个花钱的部门,需要对客户分层、营销策略、市场跟进有一个一揽子方案。对客户有的放矢,对活动有系列跟踪,对客户有生命周期计划,这样才能放弃该放弃的,抓住该抓住的。投入的营销费用,因活动的连续性、递增性才变得有意义。

代发薪业务真的是银行现如今的重点,但是现在对于代发薪业务发展和挖掘的机制建设,总是缺那么点意思,很难有一个比较好的成熟的方案,不仅仅解决总行分行机制建设的问题,更要解决业务单位执行以及执行后就有效果的问题。现在总分行对业务单位的代发客群开发的支撑是非常捉襟见肘的,更多的还是命令式的,下一些指标,大会小会上强调代发的重要性,但真正从综合金融产品、服务能力、方案设计上给基层能够用到的支撑和方法是不够的,也未能结合银行本身能力、特色去制定一些合理的考核指标,评估业务开展的合理性。

要在代发客群的经营有所建树,一是以增值服务为主的支撑要更多,大多数银行现有的代发客群增值服务对代发客户的吸引力不够,还是停留在“花小钱办大事”的思维上,其实对员工执行上也难以突破这层束缚,不如每年专项持续投入部分成本,用于对优质代发客户的维护和提升上,提升资金留存率和AUM规模。二是要组建专门的代发客群团队,公司部、零售部要组队,对于各个业务单位的优质代发客户,要专门进行维护甚至上门走访,要对业务单位的代发客群营销有针对性的指引,从企业营销入手,做好员工关怀,能够做到“一户一策”就更好,这是值得去花精力做的。不过目前的困难在于,每家银行的人手都不充裕,是否组建专门的代发客群团队,有待大家去研究投入产出比。(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