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年轻化跟这些因素有关!做好这几点90%可从“根儿”上预防

盼旋康康 2024-02-29 13:47:03
脑卒中与我们的距离,到底有多近? 说起让人害怕的病,很多人都会想到“癌症”,但脑卒中,比癌症还危险,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的“头号杀手”,除了被大家知晓的脑卒中事件,还有更多人在无声无息中被夺走了生命! 脑卒中曾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老龄疾病。但在日益走高的脑卒中发病率中,二十多岁、三十多岁患脑卒中已不再是新鲜事,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卒中的认知,卒中低龄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而且一旦发生脑卒中,75%的患者即便挽救回生命,也会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最常见的症状是“麻木、口歪眼斜、偏瘫、失语”,可能一辈子躺在床上,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 所以,脑卒中真的离我们很近很近,不论处于什么年龄,预防卒中都是十分必要的。 脑卒中年轻化,跟这些因素离不开关系! INTERSTROKE研究是一项关于卒中的大型病例对照研究,2010年该研究确立了十大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饮食、酒精、糖尿病和心理因素。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上述10个危险因素可解释大约90%的卒中风险,脑卒中年轻化跟这3个因素离不开关系: 原因一:生活环境改变 导致脑卒中发生的原因非常多,但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已经有了疾病基础。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物质普遍匮乏,食物相对短缺。随着经济的发展,食物逐渐由短缺变为过剩,盐、糖、油的摄入量逐渐增加,这些改变会增加慢性病的风险,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同时造成脑卒中发病率升高。 原因二:生活习惯改变 随着现代都市生活、工作需要等的改变,生活习惯也发生巨大的改变,吸烟、生活压力、家庭负担、运动量、睡眠作息等处处体现了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发的青年卒中也屡见不鲜。 原因三:对疾病的认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大一部分人往往会因为自己是壮年,就以为自己不会得病,缺乏健康的管理意识,如体检发现血脂异常却并不重视。 这些现象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关于脑卒中的一些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还比较低,有进一步科普的必要。 做好这些预防措施,90%的人可以远离卒中! 到目前为止,相当一部分卒中导致的神经损害还不能完全治愈,只能通过预防让大家少发病或者不发病,来减少疾病负担。所以我们国家已经开始从“疾病管理”向 “健康管理”这一理念转化。 如何具体实施呢? ▎首先,我们需要筛选出那些可能会导致卒中的危险因素,把它们罗列出来。 十大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饮食、酒精、糖尿病和心理因素。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只要控制好这10个危险因素,90%的卒中可以得到预防。 ▎其次,通过筛查,找出这些危险因素,来评估个体发生卒中或卒中再发的风险。 1、自我筛查 自我筛查是很重要的一项,也是最基础的一项,包括筛查个体有没有吸烟、饮酒、不良的饮食习惯、腹型肥胖、缺乏运动和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等。 2、体检筛查 通过普通的体检,如测量血压、检测血脂、血糖、行心电图检查等等,发现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脏病等方面的问题。如果发现这些检查结果处于临界状态,就要做好及时复查,定期加强随访。 同时需要咨询相关的专科医生,做好进一步的评估和检查。 3、针对脑和脑血管的检查 这一部分针对的人群主要是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控制不良或既往有过脑卒中、已经有血管病变的患者。 筛查的基础项目主要包括头颈部动脉及四肢血管的超声检查评估,必要时可加做脑部CT、磁共振,以及脑血管的CT或磁共振成像等。 除了以上3种筛查方法外,针对一些特殊的人群,比如有脑血管病的家族史尤其是近亲属有早发卒中史的人群,可以通过基因筛查来明确有无遗传性疾病等。 脑卒中离我们并不遥远,脑卒中造成的伤害不仅是在病人本身,往往还牵涉到整个家庭、整个社会。所幸的是,如此重大的疾病却可以通过危险因素的管理得到控制,只要我们重视这些危险因素,把预防做好,那么就可以减少90%的发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