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青岛是个温暖的城市!”“文明执法暖人心,这样的执法好。”
近日,一则青岛城管柔性执法短视频,受到舆论广泛关注。视频中,两名城管帮助一位带着孩子的老人挪到了统一的规范摊点,继续卖水果。整个过程,两位城管不仅帮忙拿东西,还详细介绍摊点位置,和老人拉家常,传递着满满的善意和温情。视频发布两天即获10万+点赞。
这则故事的背后是,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8处“邻舍集”农产品自产自销潮汐惠农便民摊点已投入试运行。当地的农户们纷纷在规划好的位置摆摊售卖自家的瓜果蔬菜,买菜的居民熙熙攘攘穿梭其中,一片热闹的景象。
这份市井之间的热闹,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烟火气和包容度,更体现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准。当城管与商贩,之前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拉起家常,曾经一脸严肃的执法者开始俯身帮商贩解决摊位问题,不只是化解了一个个具体的小矛盾,更是在为城市的和谐宜居注入温暖的力量。
长期以来,城市管理的工作并不好做。一方面,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等问题屡禁不止,部分商贩为生计所迫,往往采取游击战术,与城管执法人员周旋,有关城管与商贩爆发冲突的报道不时见诸报道。另一方面,维护良好的市容市貌是城管人员的职责所在,这关系城市形象,也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在城管与商贩的关系中,往往又伴随着双方沟通机制不畅、执法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城管执法冲突的背后,折射的是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为此,不少城市的城管执法部门在城管执法领域探索和创新柔性执法工作模式,形成了“服务型执法”“说理式执法”等做法。
此次,青岛城管因地制宜设置惠农便民摊点,引导、帮助商贩挪到指定区域售卖农产品,就是把握了柔性执法的精髓。
对流动商贩一味地堵,已不符合现代城市治理的理念,但如何疏,却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置的便民摊点,瓜果蔬菜在此集中售卖便于市民选择,既满足郊区农民售卖农产品的需求,也让市民在上下班路上就可以赶个集,买到新鲜果蔬。
而且,这类便民摊点有明确的区域范围、运行时间、准入标准等,还有执法队员时刻叮嘱摊主自觉遵守秩序,文明规范经营,有效疏导规范了农产品占道经营问题。
可以说,这类便民摊点的设置,既避免了城市管理中,流动摊贩占道扰民、妨碍交通的问题,又满足了摊贩、市民的双向需求,实现了多方共赢的治理格局。
城市治理就得这般从小微公共空间入手,细“治”入微打通基层治理末梢神经,这是城市治理朝着精细化、精准化、品质化转型的必然选择。
作为全国首批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城市之一,青岛市的城管执法工作已走过25年。一直以来,青岛市市容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都离不开城管们的辛苦付出。
其实,相对于“管”的成果,怎么“管”或许更能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准。
就此而言,青岛城管部门在“执法为民”和“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指导下,更加注重执法方式的灵活性与人性化,不仅体现了法律的温度,更彰显了城市对每个普通人的友好和善意。如此,才能构建更加和谐、包容、有序的城市管理环境,让每一位市民都能从中找到归属感、幸福感。
撰稿 / 流水(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刘军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