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叶剑英视察武汉,何长工说:你这两个月注意点

孔甲丙今说史 2024-10-24 11:26:46

革命战争时期,中国诞生了一大批为革命胜利付出鲜血和巨大精力的英雄,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在建国后或留在军中,或进入政界,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这些人中,出生于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一批人大多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因为年龄和健康原因退居二线,转而由20世纪初出生的一批人接替其位,为国尽力。

这其中,出生于1897年的叶剑英就是其中的典型。他在革命战争的岁月中参加了包括护法战争,北伐战争,广州起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一系列征程,在1955年开国授勋时得到了元帅军衔。

新中国建立后,叶剑英又担任过包括广东省主席,武装力量监察部长,国防部长等重要职务。等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依然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务。尤其是前者,在当时中国暂时终止国家主席职位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国家元首。可见,这一时期的叶剑英,在中国政坛中的地位依然非常重要。

1,晚年的叶剑英

叶剑英晚年身居高位,也努力的在履行职责。晚年的他,主要干了这么几件大事。

第一是叶剑英在1978年和邓小平,陈云等人共同努力,成功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新要求,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新方向,重新确立了新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后来解放思想,实施改革开放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第二件大事,是他在1979年1月主持通过了全国人大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结束了海峡两岸长达30年的武力对抗。

要知道,自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两蒋败退台湾以来,海峡两岸之间已经发生了多年的军事对抗。台湾当局坚持所谓的“汉贼不两立”,不愿意承认大陆方面,多次在福建,浙江,广东沿海挑衅,在国际上则引入美国与之签订共同防御协议,让美军在台湾驻扎。而大陆方面则通过金门炮战的方式回应台湾当局,以至于金厦一带依然处于紧张状态。

1979年1月,中美已经建交,台湾当局的外部形势进一步恶化,台湾的执政者也从蒋介石变成了蒋经国。在这种情况下,叶剑英此时对台湾方面释放善意,对于缓和两岸形势具有重要作用。就在叶剑英的这份通告发出后不久,台湾岛内也出现了震动,两岸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1981年,叶剑英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九个具体建议,试图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彻底改善两岸关系。这一套理念与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理念相配合,成为了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重要策略。

第三件大事,是叶剑英在全国人大任职期间,充分发挥了全国人大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权力机关,有权负责立法的特点,推动了中国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走向完善。

要知道,中国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民间纠纷,刑事案件,行政等问题都还没有法律法规去规范化,对社会发展很不利。

叶剑英在任期间,和相关法律专家多年努力,最终通过了包括新中国第一部《刑法》,1980年版本的《婚姻法》及1982版《宪法》,《刑事诉讼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为中国走向有法可依,依法治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四件大事,是为实现新老交替,健全干部退休制度,退居二线。

早在1980年,他就主动提出了退休的想法。1984年,他进一步请辞,离开了中央部门。这一举动,对于当时完善干部退休制度有不错的贡献。

也正是在他退休辞职的这一年,叶剑英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让他退休后的一年里始终过着与病魔斗争的日子,最终使这位老元帅于1986年10月22日与世长辞,享年89岁。

2,与病痛的斗争

叶剑英年轻时身体自然是非常健康的,他亲身参与作战,走完长征,打了很多仗的同时,还负责了大量政工工作,壮年时不论体力还是脑力使用频率都很高。

尤其是建国后,叶剑英和当时很多干部一样,都是保持“077”模式的工作强度,经常是每天0点到晚上7点时刻待命,拼命工作。单是开会这一项,他就经常主持和出席那种一开就五六个小时的会议。

但是,这样高强度工作的透支,再加上革命战争时的伤痛,到了晚年,迟早是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从1979年开始,叶剑英便出现了走路不稳,体弱多病的情况,身体抵抗能力大大下降。以至于他的警卫员也发现叶剑英生病的频率大大提高。于是,他们劝叶剑英赶紧去检查一下身体,但叶剑英以工作为由表示:“人年纪大了就这样,没什么必要检查,也没有时间去检查”。

叶剑英身边的人无奈,只能向邓小平反映情况,邓小平知道后,叶剑英得到了非常细致的医疗护理,有一个医疗保健组随时为他提供服务,接受医疗检查的频率大大提高。

1980年,叶剑英被确诊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这一消息让不少人吃了一惊。毕竟,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几乎无法治愈的疾病,且当时中国发现的该症状患者数量并不多。也正是因为当时病例不多,导致叶剑英被确诊的时间被延后了。

帕金森综合征主要出现在中老年群体中,时常会表现出神经系统上的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运动平衡障碍等现象,时间一长,会对人体免疫系统构成很大的威胁,最终让免疫力下降的病人再患上其它并发症去世。也正因为如此,叶剑英晚年也无法行动自如,走路也要人搀扶,吃饭睡觉也需要细致的护理。

叶剑英知道患上帕金森之后,依然保持了乐观积极的状态。他非常配合医护人员,医护人员需要观察他走路的姿势,他就按要求时不时在办公场所走一走,医护人员要他减少工作量,他也不再像以前一样高强度工作,而是增加了休息时间。

随着身体状况的恶化,为叶剑英输液的难度也在变大。毕竟,他晚年的血管又细又不好找,再加上之前经常扎针,很难找到适合注射的静脉,医生护士常常为此忙得焦头烂额。对此,叶剑英一点也不着急,反而经常劝慰医护人员放松心情,不要紧张,有时还用朗诵诗歌的方式舒缓情绪。

对于生死问题,晚年的叶剑英对此也早已看淡。

比如,1981年,叶剑英前往武汉视察时,下榻在东湖宾馆,当时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何长工就经常和他待在一起。

何长工和叶剑英是多年好友,当年工农红军大学创建时,何长工是创办者之一,叶剑英和他都先后担任过红军大学的校长兼政委。二人还都共同参与了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后来二人又有共同在解放军军事学院,全国人大共同任职的经历,可以说是关系非常好的朋友。

叶剑英告诉何长工,自己还有一个梦想没有实现,那就是想横跨三个世纪,看看新中国的未来。

何长工听了后,安慰他身体还硬朗,一定能实现梦想。

谁料此时,叶剑英又把话题拉了回来,他摇了摇头说道:“73,84,阎王不来自己去,我离84还差两个月”。一番话,令人感慨万分。

何长工便劝叶剑英“你这两个月注意点”,意在让叶剑英重视健康问题。

叶剑英又回复道:“大概阎王在这两个月不会请我去,我自己也不会主动去找他。”

可见,叶剑英在年过八旬以后,对生与死的问题,已经算是看开了。

叶剑英晚年不仅患有帕金森综合征,他还有许多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肾积水,脑血栓,心肌梗塞等。

1983年11月,叶剑英在吃晚饭的时候,突然感觉胸闷气短,整个人无法喘气。医护团队赶紧赶到,将他送去检查,心电图显示,叶剑英当时患上了“急性高侧壁小灶性心肌梗塞”。谁知在休息三天后,叶剑英又并发了肺炎,所幸在医疗组的邓家栋,牟善初和王新德等医疗高手的治疗下,叶剑英这一次转危为安。

此后一段时间,叶剑英一度停掉了帕金森综合征方面的药物,行动也变得比以前更自然了。

1984年,叶剑英又突然出现了严重大脑动脉血栓,此后一直断断续续接受了各种治疗,躺了两年半的时间。这段时间里,钟南山还曾前来为他做了气管切开手术,最终稳定了叶剑英的病情。

1986年,叶剑英被发现有严重的肾积水和腹腔积水,医疗团队对其进行了多次挽救。但最终,这一年的10月21日凌晨1点16分,叶帅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其与病魔斗争的七年也划上了句号。

参考资料:

1,2017.7.25-全国人大官网-转折时期的立法传奇

2,2022.4.20-法治平安淅川-1984年叶剑英病危,已做好最坏打算,紧急时刻钟南山力挽狂澜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