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八百里瀚海盐碱地,能长优质牧草还能长光伏,咋做到的

酒馆茶色儿 2024-11-12 16:58:37

说到盐碱地,很多人想到就是寸草不生,干干巴巴,像是皮癣一样。

而我今天要给大家说的这片地方,绝对会打破你们的刻板印象。

我国科学家在吉林瀚海盐碱地上面不单用科学光伏发电,竟然还在上面种出了牧草,这些牧草可不是低矮的那种小草,而是高三米的优质牧草。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带你们了解一下其中的故事。

瀚海从前

要了解这整个事情,就要先了解这地方之前是有多么贫瘠,毕竟要是这地方土地肥沃,何必劳烦我们的科学家呢。

曾经这片地方,整片土地就是块大盐巴,土地盐碱度极高,让我们喜欢种地的民族,都没办法在上面种地。

这瀚海就和当时愚公家门口的太行、王屋二山一样,放在那里碍事,但是苦自己又搞不掉它。

这样的盐碱地也没法给当地创造任何经济利益,总不会有人脑子不好使,来这里看盐碱地玩吧,又不是茶卡盐湖。

要只是这样,大不了不在这里种地就是了,可是到春天刮风,盐碱沙土混在风里面吹进村庄,让村民看不清,还吃进一嘴的盐巴。

愚公面对太行、王屋的时候是开山凿石来将两座山移走,换作是现在我们都是用盾构机来挖。

那这片盐碱地,我们可不可以用上我们现代的科技,或现代的科学方法来整治它呢?

怎么会没有办法,毕竟是“与地斗,其乐无穷”!

长光伏

首先想到的就是光伏发电技术,这个技术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已经推广开来。

就比如张家口的九连城镇、山东寿光等等,这些好的例子都可以作为参考。

作为优质清洁能源之一的光伏发电,看上去不过是把板子往那里一放,接受阳光就好了,对吗?

可不是这样,至少不完全是这样。

光伏发电可以用自己的光伏板,来为下面的植物遮挡大部分阳光,来达到减少水气蒸发的作用。

这些对那种可以在盐碱地上生长的植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环境影响。

可以简单地认为,这些光伏板对于那些植物来说,就是它们的妈妈一样,在刚生长的时候保护着它们。

要是只对植物有好处就算了?它还对我们人类有好处,这能给当地提供经济利益。

在发电的同时,给当地提供电力供应,当地用电便利省到就是赚到。

光伏发电对当地生态提供的价值,和当地社会提供的价值实际上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当地人在这片土地上受过的苦,光伏发电就解决了一半,要说那另一半,就和要种植的耐盐碱的植物有关了。

高大的田菁

这田菁可不是一般的植物,更不是我们养在家里花盆里面那种娇生惯养温室花朵。

田菁属于豆科家族的一员,而且这是一员猛将,它可以在极度咸的地方生活,可谓之豆科家族的一位“咸人”。

它有着和其他豆科一样的属性,就拥有极好的固氮能力,用根部长出的一个大瘤子,将土壤中的氮元素锁住。

这个瘤子的作用,就是让土壤变得更肥沃,让土壤中的氮元素用来供应植物,而不是散落到处都是。

还有就是降低土壤中的盐分,也就是让土地变得不再那么咸,这也就是田菁的最厉害的地方。

用数据来说话:在种植过田菁的土壤中,盐分能平均下降三成,甚至有些地方能下降到五成,真可谓是“食盐仙草”了。

植物生长的时候要扎根,在此期间会使得土壤得到疏松,让本来僵硬的盐碱地,可以有水渗下去。

水渗下去的同时,地表上的盐也会同时进入地里面,田菁又有盐可以吃了。

田菁种好后,再将它们重新埋回土里面,为土壤中的微生物们提供食物,让微生物们变得活跃。

微生物吃完那些被埋在土里的田菁,会将其转化为肥料要供养新种植的田菁。

有人就要问了,这么好的东西,微生物吃得,我们能不能吃得?

回答,当然可以啦,不过田菁还是要优先提供给那些将我端上我们餐桌的牛牛们吃的。

田菁中蛋白质含量很高,给牛这类会反刍的动物来吃会让其能生产更多的奶水,让我们能喝到更便宜的牛奶。

要说你就要吃的话,还是比较推荐先问问医生,这个东西你适不适合吃,毕竟有话说“是药三分毒”。

科学家们的成果

要说这些好电子都是谁想出来的,那就要提到我们的科学家团队了。

要有人民的力量,还要有技术的指导,这些事情才能完成,要是单靠某一个,那觉得是不可能的。

宋显伟就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他在这次让瀚海“破碱”重生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宋博士在此治理瀚海期间,作为团队的“老大”,带领着团队克服困难,同进同退推进这次行动。

他可不是那种待在办公室的人,宋博士实地考察,一系列数据的测量和结果都有他参与的身影。

不但如此,他还将在瀚海成功的案例带到各处,让更多因为盐碱地,出现同瀚海一样问题的地方得到有效治理。

结语

我们对于自然万物都是一种尊敬的态度,但是尊敬不代表你威胁了我,我不会反抗你。

在曾经的焦裕禄先生,也是在治理盐碱地,详细绘制问题地区分布地图,和分析成因好不辛苦。

很可惜当时国家积贫积弱,没有现在的科技发展,焦裕禄先生还要带病调查。

若是他能看到今天,我们对于治理盐碱地的成效,一定会笑得很开心吧。

始终保持实事求、知难而进、克服困难的精神是所有科学家一生秉持的信念。

优秀的理论,和切实的实践才能将事情完成,即使再难的问题,也都不会阻挠人类的发展。

信源:

新浪财经:宋显伟:绿肥田菁,让“八百里瀚海”破“碱”重生

吉林新闻联播:吉林:科技赋能 破译盐碱地上的“增粮密码”

中国吉林网:化“碱”为粮,让“中国饭碗”装进更多吉林粮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