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博士找不到工作,在家种地近20年靠接济度日,后来怎样?

贰玖啊 2024-09-14 19:28:49
文字/编辑:贰玖

1992年,当湖南学子张进生,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成为了一名博士研究生后;

所有人都以为他将迎来飞黄腾达的一生,然而现实却是:

他因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失业在家长达近20年,生活艰难到只能靠啃老和农村低保勉强饱腹。

究竟是什么原因?竟让一个明明有北大博士文凭的高材生,沦落到如此困窘的境地?

在成为北大博士研究生前,张进生曾是湖南医科大学的一名本科生,为了这份结果,他付出了极大努力。

张进生是农村人,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从小他就知道,种地填不饱全家人的肚子,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所以即便初到校园,面对全然陌生的环境和同学,他也没有半分退缩,反而更激发了斗志。

大学四年,张进生学习更加刻苦,不论是病理学或生理学等重要课程都名列前茅,被老师们寄予高度厚望。

如果不出意外,他一定会成为各大医院的储备人才,然而天不遂人愿,当学业进行到临床解剖、观测血样等实践课程时;

张进生才发现自己有一个致命的生理缺陷——晕血。

看到血色,他就会感到头晕目眩,严重到甚至会失去意识,这使他无法亲眼观摩手术实操,错失了许多学习机会。

要知道,医学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临床操作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对于一个未来可能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医学生来说,晕血问题,无疑会成为学医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连导师都无法施以援手,张进生不可能不懂个中利害,但或许是性格使然,他并没有想着克服障碍,而是不断逃避。

逃避去实验室上实践课、逃避晕血缺陷……就这么遮遮掩掩,张进生迎来了毕业,并被分配到天津一家综合医院实习。

初到医院,他没有半点忧虑,满心只有自己将在此大展才华的憧憬,可最终他反而沦为了众人眼中的“伤仲永”。

当为病人抽血做检查时,这位最被看好的优等生却双手不受控制地发抖,他的晕血症状在真实的临床工作中变得越发严重。

连简单的换药、清创等工作都无法胜任,更别提参与手术,一时间所有人都开始质疑张进生的专业水平。

同事们觉得张进生虽然学历高,但只会纸上谈兵;患者们则认为他业务能力奇差,搞不懂是怎么通过医院实习考核的。

由于害怕暴露缺陷,张进生即便内心委屈也不敢辩驳,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边缘化,成为一个“文职医生”。

他本就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面对这样的困境,他更加封闭自己,不愿意与外界交流,一直内耗自己。

最终实在耗不住这样僵硬的环境,张进生艰难地选择了辞职。

但回到湖南老家后,他越想越不甘心,上次的失败也许只是缺乏经验,像自己这样优秀的人不应该被埋没于黄土之中。

深思熟虑下,张进生选择继续深造,他要报考研究生,用更高的学历来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

1992年,张进生的学习天赋依旧稳定发挥,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成为了一名研究生。

这一次他避开了需要临床做手术的外科学,而选择了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内科学,结果确实大不一样。

在内科学中,张进生的学习优势发挥到极致,篇篇论文都精彩绝伦获得导师的赏识,很快使他找回了昔日自信。

研究生毕业后,他已经年过30岁,同龄人早已成家立业为父母分忧了,但张进生仍觉得自己还有继续上升的必要。

于是,他再次申请了博士学位,并如愿成为北大博士研究生。

博士的学业相对研究生要更为繁复深奥,可对张进生来说,几乎构不成难度,他一如既往地优秀。

并凭着这份优秀与对医学的热爱,受到了来自英国皇家医学院的留学邀请,如果接受,他的人生必将更上一层楼。

然而面对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张进生却不得不放弃,留学费用高昂,父母光是供他读博就已经耗尽所有,再也无法负担更多了。

可忍痛拒绝后,张进生却又因遗憾、无奈等负面情绪导致内心产生巨大创伤,从而患上了抑郁症。

曾经充满希望的北大校园,如今却变得荆棘丛生,每多看一眼都会让他回忆起自己如何被刺得遍体鳞伤。

痛苦与学业的压力使他喘不过气,绝望之下,张进生做出了一个震惊四方的决定:辍学回家。

不顾导师的劝阻,也不顾家人的哀求,他毅然返回湖南老家,天真地以为凭借北大博士的文凭,能在当地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可现实却是,继晕血症之后,半途辍学的事实又成为了他从医道路上一个无法逾越的污点。

也就是说,他在无意中把自己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对于各大医院来说,张进生的学历虽然过于耀眼,但他的实际从医经验却几乎为零,这无法满足招聘要求。

而如果不当医生,去从事其他医教相关行业,辍学的经历和超龄的年纪又让他屡屡碰壁。

后来好不容易在甘肃一家医院内获得了实习的机会,但张进生又因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崩溃。

医院是最讲究团体合作的地方,而张进生不善沟通,还颇有些自持学历甚高“孤芳自赏”的傲气,这让同事对他的印象很差。

如此一来,他很快发现自己又陷入了和上份工作一样的境地,被边缘化、只能做文职工作。

重重打击下,张进生再次从甘肃医院辞职。

第三次回到湖南老家,张进生开始怀疑自己,甚至后悔当初为何要选择医学这条道路。

他彻底陷入了迷茫,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不再与外界联系,不再阅读医学书籍,甚至不再提起曾经引以为傲的学历。

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含辛茹苦将儿子供到大学、博士,本以为他能成为全家的希望和骄傲,殊料儿子会走到这一步。

如今他因精神受挫,找不到工作也无法外出工作,只能在家种地务农,后半生继续靠父母养活。

几年后父母去世,张进生又转而依靠姐姐的接济度日,在姐姐难以负担后,这位孤苦无依的老人便只能靠领低保维持温饱。

北大博士到沦为低保户,这样的事迹多么具有教育意义,村里老一辈便经常用张进生来警戒后辈,每每此时总会有人发出疑问:

“北大博士还会找不到工作?世道变了?”

毕竟大众普遍认为,学历是通往成功的敲门砖,尤其像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名校,只要考上就将一辈子衣食无忧。

但张进生却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比学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能力。

参考资料:

【1】大余发布《从北大医学博士到低保户,他都经历了什么?》:

https://www.douyin.com/video/7007324787718638880?modeFrom=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