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山西建筑艺术追溯到远古,不仅是因为这块热土孕育了中华民族远古的文化,也因为古老的建筑遗迹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
当中华大地上无数的辉煌的建筑随着历史的流逝而化为尘烟时,山西恰恰保存了一大批封建社会辉煌时期的古代建筑,成为见证历史、见证文明的证据。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山西是重要的军事战略之地,群雄争霸,多少王侯将相在山西折戟沉沙,又有多少豪杰据山西而称王称霸。
多少祠庙,多少寺观,沉静在山野之中、市井乡村,它们的艺术风格,见证了历史,见证了今天,如同佳酿,时间愈久,味道愈醇。
伽蓝遗构--五台南禅寺1953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会事业管理局(今国家文物局的前身)组织专家勘察组专程到五台对南禅寺大殿进行了实地考察,得出的一致结论是:
“该寺确是唐代建筑,并证实它的修建年代比 10 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国内现存最古的木结构建筑、唐代大中十一年修建的五台县台外佛光寺还要早75年。”证实南禅寺大殿确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走进南禅寺,仿佛回归到了唐代,感受到了曾经佛教艺术的兴盛与辉煌,寺内的佛像,殿内17尊唐塑佛像,仍然保持原貌都是唐代珍品。佛像尊卑有序、各尽其职。南禅寺大佛殿规模虽小,但制作精炼,手法古朴,饱含唐代大气简约的艺术风格。
而今,南禅寺静静地坐落在那里,仿佛等待着世人们去发掘他背后的故事。在历史的演变中,经历了1200多年依然安然无恙,这无疑显示了唐朝建筑技术的杰出成就。南禅寺屋顶的坡度是1:5.15,是已知中国木构建筑中非常平缓的。
(五台南禅寺)
梵琳宝刹--五台佛光寺佛光寺坐落于五台县豆村镇东北6公里的佛光寺山腰,这里是五台山南台的西麓。寺宇依山而建,东南北三面为峰峦所环抱,西面是河岸开阔地。寺周松柏苍翠,环境极为幽静,寺内保存的历代殿宇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最佳实物资料。
梁思成日记里写道:这是我们这些年的搜寻中所又遇到的唐代木建筑,不仅如此,在这同一座大殿里,我们找到了唐朝的绘画、唐朝的书法、唐朝的雕塑和唐朝的建筑。它们是稀世之珍。
佛光寺历经千年风雨存留至今,打脸日本学者“中国无唐代艺术之说”,汇集了1000多年来的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魏、齐、唐、宋风格都蕴藏在这里。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艺术陈列馆,佛光寺“四绝”:唐代建筑、唐代题记、唐代壁画、唐代塑像,证明这座建筑是一座规制颇高的寺庙,在唐代宫殿衙署全都不存实物的情况下,这座建筑为我们遥想唐代的辉煌,保留了重要的希望。
(五台佛光寺)
龙王遗迹--芮城广仁王庙芮城广仁王庙,原称五龙庙,庙内正殿建于唐大和五年,中国现存特别古老的道庙建筑,也是国内仅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中仅有的道教场所,芮城背靠中条山,面对黄河水,历来被道家视为宝地,境内道教建筑遗存众多,弥足珍贵,虽然同为唐代建筑,广仁王庙的名气渺渺不可闻,不过却也有其独到之处,一起去看看吧。
广仁王庙,庙坐落于芮城县城北4公里龙泉村中。庙前有龙泉5眼,积水成潭,庙院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东西宽47米,南北长96米,占地面积4560平方米。院内中轴线上建有戏台、正殿,东西两侧为厢房,庙门建在庙院的东南角,布局严谨而小巧,是一座平凡的山村小庙,但它却是唐初开始祭祀龙王时最早的遗迹。
广仁王庙创建年代不可考,现存正殿重修于唐大和五年,距今已有1170多年,晚于五台南禅寺大殿49年,早于佛光寺东大殿26年,介于二者之间。
大殿前檐当心间辟有双扇板门,两次间安破子棂窗,其余三面筑以厚墙,大殿屋顶覆盖有灰筒板瓦、脊饰、垂兽皆备。但瓦顶、檐墙、翼角及台明均经后人修理,失去原有的风貌,只有大殿的开间、进深、梁架、斗拱等仍为唐代原制,甚为可贵。
(芮城广仁王庙)
大唐孑遗--平顺天台庵天台庵是所建筑的寺院,天台宗是中国佛教中最早创立的宗派,因创始人智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是依据《妙法莲花经》,故也称为法华宗。天台宗综合佛教南北各家教义和禅观之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很大。隋唐时期是佛教开宗立派的时代,天台宗在北方建有佛寺,本身就是佛教南北交流的见证。
天台庵与天台宗的关系,由于年代久远,地处偏僻山区,且规模较小,不属县邑名刹,故志书上也不见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寺院确为天台宗的现存最早遗寺。寺内保存有一块唐碑,已漫漶不清,但寺内殿宇苍古的造型,以及梁架结构和斗拱皆保持有显著的唐代特征,足以说明天台庵是唐代时天台宗所创立的佛寺,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天台宗殿堂。
天台庵为佛教天台宗所创,其实按照原本的推测,天台庵应为唐代建筑。但在2014年底开始的天台庵弥陀殿大修时,在梁架上发现了五代时期的后唐年号题记,因此确定了天台庵是五代后唐时期的建筑,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这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大殿虽然具有很多后期修缮的痕迹,但其依然是中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古建筑的珍贵实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平顺天台庵)
乱世遗珠--平遥镇国寺人们只知山西有平遥古城,却很少知道“一城二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有镇国寺、双林寺。
其中镇国寺创建于五代,有二宝:一为五代建筑万佛殿,一为五代彩塑。虽然各殿皆有塑像,但万佛殿内塑像是五代北汉天会年间建殿时的作品,除敦煌莫高窟中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镇国寺万佛殿内的彩塑,是全国寺观庙堂中保存至今仅有的五代作品,对于研究我国雕塑发展史,认识唐、宋两代雕塑演讲过程,提供了非常可贵的资料。
五代十国时期的北汉,是十国中唯一一个建立在北方的政权,北汉皇帝十分崇信佛教,曾在晋阳天龙山兴建千佛楼,终因国弱地贫,所留遗物极少。北汉的天会年间相当于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偏安于晋阳的北汉政权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建于天会年间的平遥镇国寺位于平遥郝洞村,距晋阳不过百里,寺庙建筑、彩塑均保留着浓郁的唐风,寺内万佛殿是北汉政权保存至今的唯一木构建筑实物。
(平遥镇国寺)
双峰深锁--平顺龙门寺在平顺县城东 54公里石城镇源头村北,是浊漳河流经山西与河南省交界的地方。河的北岸有一条幽深的山谷,谷内双峰夹峙,悬崖峭壁高达百米,龙门寺就坐落在谷内一块较为开阔的坡地上。
龙门寺,现存建筑年代之广,屋顶形制之多,集后唐、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筑于一处而著称于世,为全国仅有,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物游览价值。寺内西配殿,始建于北齐,悬山式木结构建筑,也是中国仅此一处,非常值得一看。
寺院坐北朝南,东西宽 65 米,南北长 78 米,总占地面积约 5070 平方米。布局分三条轴线布置。中轴线布置了三进院落,排列有山门、正殿、后殿、千佛阁(已毁),每进院落均设有东西配殿,院落随地形建造,形成渐次叠高的形态。
(平顺龙门寺)
紫殿红楼--平顺大云院大云院,,又名大云寺,坐落在景色秀丽的平顺县龙耳山中。寺院背依重峦叠嶂的龙耳山,前临奔腾汹涌的漳河,林木交荫,僻静幽深。是山西三座五代木构建筑的最后一座。
大云院以弥陀殿内留存有五代壁画而闻名于世,大佛殿内东壁和扇面墙上保存五代壁画22平方米,是迄今所知我国古代佛寺殿堂中仅存的五代壁画,弥足珍贵。
大佛殿出檐深远,正面看如两翼齐伸,给人以雄壮稳定的感觉。殿体主要靠八根立柱支撑,墙壁并不支撑殿顶的重量,只起遮蔽的作用,具有中国木构古建“墙倒屋不塌”的鲜明特色。
大佛殿柱础是青石雕造,上雕有宝装覆莲。檐柱上阑额普拍枋呈“丁”字形交接,转角处阑额不出头,普拍枋斜向搭接,形成稳固的方形框架体系,这种在阑额上加设普拍枋的做法,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最早的一例。
东壁画题"维摩变相",后面画"西方净土变",上部天宫楼阁悬空。历经漫长岁月的侵蚀,加之人为的破坏,壁画大部分已漫漶不清,人生短暂,抓紧去看看这些易碎而美好的东西吧。
(平顺大云院)
西京祖庙--大同华严寺1933年9月,梁思成一行人在大同对华严寺等九座建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考证、测量、绘图与摄影记录。梁思成先生在《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记述到:“大同古雁门地,北魏时号平城,自道武帝宅都于此,迄孝文帝南迁洛阳,凡九十余载,为南北朝佛教艺术中心之一......,梵刹名蓝,遗留至今,有华严善化二寺,驰名遐迩。”,大为惊叹。
华严寺建于大同市城区内,殿阁巍峨,寺宇宏伟。10世纪初,契丹在建立辽王朝前后,就开始吸收汉族文化。辽太宗会同元年,取得燕云十六州后,进入了山西和河北省的北部,这一带原本就是佛教盛行的区域,具有深厚的宗教氛围,更促进了辽代佛教的发展。到了辽圣宗、兴宗和道宗三朝,辽代的佛教发展到极盛。
通过这样的研究,逐步形成大同辽金古建筑的营造法式记载,填补了历史的空白。华严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布局严整,高低错落。下华严寺位于上寺的东南侧,相距不远。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和天宫楼阁等。
(大同华严寺)
峻极神工--应县佛宫寺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的应县木塔,距今已经960余年,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身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在经历了地震、战火、雷击后依然伫立在世人眼前的木塔,木塔的大和高远远超出了想象。完全是照片呈现不出来的壮观。梁思成在看到木塔的那一刻不禁感叹道“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 。
(应县木塔)
善化世尊--大同善化寺林徽因的“梁上君子”照是在此拍摄。梁思成的木塔情话提到的也是这里。“回想在大同善化寺暮色里面向着塑像瞪目结舌的情形,使我愉快得不愿忘记那一刹那人生稀有的,由审美本能所触发的锐感”相较于华严寺的熙熙攘攘,善化寺可要低调与冷清许多,但潜藏其中的奢华气质,从不缺真正懂它的人前来!
善化寺是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寺。其中辽代的大雄宝殿,金代的三圣殿、天王殿、普贤阁,四座辽金建筑保存于一寺之内。
唯善化寺独有大雄宝殿,是善化寺最大的建筑;全国八大辽代建筑之一;以单体面积1200多平米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一里之遥的华严寺大殿及辽宁冯国寺大殿)而大殿内明间的藻井和斗八藻井也是辽代遗构,十分珍贵。殿内的金代二十四尊诸天造像尤为传神,令人感慨殿内诸像,雕塑甚精美,姿态神情,各尽其妙
1933年,梁思成在大同纪行中这样描述善化寺:“善化寺在内城南门内,稍西,俗称南寺。。纵观此寺建筑,除配殿朵殿外,其大殿,普贤阁,三圣殿,山门四处,均为辽金二代遗构,不意一寺之内,获若许珍贵古物。非始料所及。”
(大同善化寺)
晋水圣母---太原晋祠在《中国建筑史》中,梁思成提到了晋祠:在山西太原西南,为并垣名胜,清泉出之,其地风景清幽,颇多山林自然之趣。晋祠有圣母庙,其正殿、殿前鱼沼,及其上飞梁,沼前献殿,并献殿前之金人台,合成一组,为布置之中坚。
来到山西一定要去晋祠看看,距今1500余年的晋祠是中国现存相对较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是集庄严壮观与清雅秀丽,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结合的典范。晋祠是一座因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这三大建筑而闻名于世的,晋祠中那些木雕盘龙,金人台,水镜台等都值得细细观赏,并且晋祠中也有很多古树名木,壁画,雕塑等,可以从中看到晋祠的历史,晋祠就是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巧妙结合的代表。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中的两株周代柏树,更是传说有3000余年的历史,阅尽晋阳沧桑。
静静的游览晋祠,相信你会在细微之处领悟到连梁思成林徽因都“不肯失之交臂”的千年之美~
(太原晋祠)
硖石双壁--晋城青莲寺全国唯一青木骨泥胎角神
古建筑转角铺作的由昂之上,需要有一个构件承托大角梁,这个构件常常会做成力士的形态,这就是“角神”正是由于力士的力气很大,因而能够承托起古建筑硕大的屋顶,与屋顶鱼尾鸱吻。 象征防火一样,角神同样是一个寄托了象征意义的构件。
晋城青莲寺藏经阁的“角神”是宋代原物,形态生动有趣,有的龇牙咧嘴,有的严肃可畏,有的气定神闲。体现出古代工匠丰富的想象力与杰出的技艺。
同时,国内其他寺院的角神都是采用“木雕”的工艺,而这四个角神是全国唯一采用“木骨泥胎”工艺制作而成的,因此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
《梁思成全集·第七卷》中也明确提到“宝瓶是放在角由枊之上以支承大角梁的构件,有时刻作力士形象,称角神”。不同时代古建筑的角神,造型、材质有所不同。从外观形象上,角神分为三类:力士形、宝瓶形、异形;从构件质地上,角神分为两类:木质、泥质。目前各大古建中遗存的大部分是木质角神,泥质的仅在青莲寺发现6尊。
(晋城青莲寺角神)
群仙荟萃--晋城玉皇庙玉皇庙以元塑二十八宿著称于。玉皇庙的彩塑代表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代表成就。二十八宿彩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型范例。唐初古人又用28种动物来指代二十八宿,所以通常二十八宿像都由动物来表现,但玉皇庙的这堂彩塑每尊皆是人像与其动物化身的组合。
这些彩塑构思精巧,譬如“属水”的星君都是女性形象,“属火”的星君都是武士形象。每尊星君根据其被赋予的人格,或慈眉善目、或刚健威猛、或端庄娴婉、或者温文尔雅,惟妙惟肖。更为绝妙的是,匠人将二十八宿的上身比例拉长,一方面让衣饰显得更加飘逸流丽,另一方面营造了诸星君随时要飞升而去的生动观感。除二十八星宿外,庙内有一堂元代十二元辰像也极佳。形象刻划更为内在,构思之精却在二十八星宿之上。
(晋城玉皇庙)
开化禅寺--高平开化寺藏于深山中的北宋古寺,开化寺。寺前檐次间是很大的破子棂窗,檐柱上刻着施主姓名和年月题记,提供了建殿的确切年代,清楚地证明了这座建筑的文物价值。殿宇的梁架结构、斗棋等全部都是宋代规制。殿内梁架、斗棋上的彩绘图案非常精美,大雄宝殿与宋《营造法式》中的彩画作纹样极为一致,壁画面积达88.2平方米,是现存宋代壁画中面积较大,保存特别完好的。除了大殿本身,开化寺最有名的莫属大殿内占满了东、西、北三面墙壁的彩画「清凉图」。
清凉图是唯一一例保存较完整的北宋地上木构建筑彩画,中间绘有说法图,经变图随着中心四处展开。从村野匹夫到达官显贵,北宋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细节可谓尽收眼底。北宋的人文长卷除「清明上河图」,这满壁的「清凉图」可谓北宋第二绝。
除了大殿传奇的壁画,寺院各色各样的鸱吻与戗兽以灵活生动的姿势,给跋涉于此的游人不少轻松适宜的慰藉。不疾不徐,开化寺以其独有的韵姿驻足了近千年。沿着高耸的石阶,天空已染上绯粉之色。没有城中的烟火,也没有为患的人潮,这份隐自山林的遗世独立让我对这次的意外拜访意犹未尽。
(高平开化寺)
崇福巨刹---朔州崇福寺在山西朔州城内东大街北侧,有一座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一崇福寺,当地百姓俗称为“大寺庙”
崇福寺始建于唐代,兴盛于金代的崇福寺已有千年的历史,由于历代的残毁与重建,寺院内得以保留各个时期的建筑风貌,走进崇福寺犹如走进了一本历史书中。崇福寺主殿,创建于金熙宗皇统三年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建于高2米的月台之上,体量仅次于大同华严寺大殿。
而要说崇福寺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与梁思成的失之交臂,由于当时的时局所限梁先生在山西的考察。并未到过崇福寺,所以在其《中国建筑史》中也无该寺的记录,正是这个原因使同为国内现存三大辽金寺庙建筑之一的崇福寺显得特别的低调与鲜为人知!但这丝毫不会掩盖崇福寺自身的价值!
(朔州崇福寺)
净土莲影--应县净土寺山西朔州,除应县木塔之外藏匿的金代遗珍!
还有人只为意大利佛罗伦萨旧宫的天顶惊叹吗?净土寺中精美绝伦的藻井可是比它早了足足3百年!
跟随梁思成的脚步,寻觅到了应县木塔旁几百米之遥的旧寺庙--净土寺。净土寺于金天会二年(公元1124年)由和尚善祥奉敕创造,只是眼前这座千年古寺,因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如今只剩下孤单单的大雄宝殿。
殿内的天花藻井,称为八门九星之天宫楼阁,全为木质雕刻。在复斗形的天花板上,以房梁分为九个格,即九个藻井,每个藻井中心为一个红色圆心,呈八角形,雕刻精细,色泽华丽,是少见的金代珍品。中间的藻井最大,藻井下饰以天宫楼阁,作混金彩画,下层四周置平座,设栏杆,四面各开一门。四周天宫楼阁,廓屋雅致庄严,阁内壁板上绘有佛像,九星中间雕有两条金龙,须眉神动,气势磅礴。
(应县净土寺藻井)
全真圣地--芮城永乐宫永乐宫在元朝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至今仍保留着元到明早期的道教壁画800 余平方米,规模宏伟,精美壮丽,灿烂辉煌,它是道教壁画中相当重要的作品群,不但融合了“曹衣似水,吴道当风”的唐、宋绘画遗风,还结合了元代自身的绘画特点,集中反映了元代壁画艺术的超高成就,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奇迹。
永乐宫壁画精华所在,三壁数百平壁画连成一气,多达287位道教人物场面浩大恢宏,细细观察他们的表情神态以及之间的互动细节,壁画色彩厚重而协调,服饰细节以及薰炉等处均用“沥粉贴金”的手法完成,看起来华贵而富有立体感。
(芮城永乐宫)
汉唐古刹--洪洞广胜寺还记得央视86版《西游记》中《扫塔辩奇冤》唐僧扫塔的场景么?这个取景地便是洪洞广胜寺。广胜寺分为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仅有工匠题款、保存完好的琉璃塔 。《赵城金藏》是宋代我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版式,这部藏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全世界仅此一部,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
广胜寺在历史中是一个规模非常大、地位非常重要的寺院,不仅寺名是由唐代宗所赐,而且藏有佛舍利、元世祖忽必烈的御容以及皇帝所赐的藏经。1934年的夏天,梁思成、林徽因、到此考察。
(洪洞广胜寺飞虹塔)
天下巨观--悬空寺1933年9月,梁思成风尘仆仆奔赴悬空寺考察,在他的构想里,始建于北魏年间的悬空寺历史悠久,身处偏僻之地,供奉的香火不盛且远离战乱,应该保存完好,他甚至期望看到一座有着唐代建筑风格的寺院。
悬空寺作为世界十大危险建筑之一,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俗语,因为以木柱为基础将建筑腾空地架在悬崖之上,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特例。走进寺内才发现,远看气魄非凡的古寺规模其实很小,但依着山势逐级抬升,还是有小中见大之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殿琮楼阁40余,依靠榫接结构,嵌入崖内而不倒。
诗仙李白观后醉书壮观,徐霞客赞为天下巨观。登上悬空的高楼,狭窄的走道,低矮的木栏,还真需要临危不惧的勇气才行,穿行在其间本以为只是较为陡峭险峻的台阶,谁料上下出入口皆隐藏在细微之处,或拐角或夹层,上下要注意。
(恒山悬空寺)
梦回圆觉--长子法兴寺法兴寺有三绝:一是唐代的舍利塔,二是唐代的燃灯塔,三是圆觉殿内的宋代彩塑。
进入寺院映入眼帘的第一绝:是舍利塔,为二层楼阁式,初重的面积尤为宽大,似塔非塔,似殿非殿,是现今仅有的一座风格独特的建筑物。
第二绝:国内现存唐代燃灯塔仅有三个,其中法兴寺这盏燃灯塔造型十分精巧,雕刻细致,保存完整,被誉为古石雕的珍品。
第三绝:宋塑“十二圆觉菩萨造像”,被美术史学界誉为“宋塑菩萨之冠”,在我国现存的宋代彩塑中,仅有这里的彩塑作品有明确的塑制年代和匠师。
(长治长子法兴寺)
悬塑绝唱--隰县小西天中国雕塑史上的“悬塑绝唱”,一生一定要去瞻仰一次的地方
隰县千佛庵,又称小西天,明崇祯年间由东明禅师创建,以大雄宝殿的满堂明末清初悬塑出名,被誉为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小西天建在一船形的黄土梁上,暗合“慈航普渡”之意。庵内各建筑依山借势,打破了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在黄土梁上的方寸之地内宛转错落,“随宜合用,因境而成”。
在不到170平方米的大雄宝殿中,有近2000尊彩塑,高大至3米,微小如拇指。这些彩塑不仅布满了大殿的正面和山墙,还以梁柱为依托,或悬挂、或盘绕,凌空蹈虚、层层叠叠,构成一方佛国世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整个彩塑作品围绕5尊主像布满壁面、檩枋、柱梁之间,佛教弟子和故事中的飞禽走兽,造型优美,惟妙惟肖。尤其是护法、韦陀、金刚、善财、龙女、乐伎、飞天、大鹏、白鹏、孔雀等作品,给人以强烈的感染,高的有3米多,小的仅有拇指大小,营造出三大师宫、弥陀内院、七佛宝宫、毗卢内院、弥勒内院等幻境中的佛国世界。
(隰县小西天)
古墓彩影--马村砖雕墓马村宋金代砖雕墓是宋金时期中产阶级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内部有极为精致华美的砖雕艺术,砖雕表现了墓主人生前居室的布局样式。
这些砖雕生动的呈现了那个时期建筑、戏曲、社会风俗、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戏曲内容也占比非常之大。
(马村砖雕墓)
森严巍峨--绛州大堂700年前的匠心,山西运城的绛州大堂,是国内仅存保存完好的3座州衙大堂之首。始建于唐,元代重建。面宽七间,进深八椽,风格粗犷雄浑。大堂高大宽阔,巍峨壮观。全国州衙正堂规制通例为五间,而绛州独为七间,乃国内少见。“薛仁贵从军”等故事也源于此地。
(绛州大堂)
戏苑奇珍--牛王庙戏台牛王庙戏台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后因地震损坏,元至治元年(1321年)维修,明清两代皆有维修。牛王庙戏台是现存的元代戏台中最早的。
戏台采用乐楼形式,为木构亭式舞台,沿袭了宋金时期乐亭戏台的风格。戏台台基高1米,台身前面阔7.45米,进深7.55米。两侧后部三分之一处,设辅柱一根,柱后砌山墙与后墙相连,两辅柱间可设幔帐,把舞台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两边无山墙,可三面观看。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牛王庙戏台虽然距今已有700年,但依然是座“活戏台”,每逢庙会,乡邻们依旧会聚集在这里听戏酬神。
(牛王庙戏台)
鞍马骑游--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北齐壁画巅峰之作,鞍马骑游图现惊世华彩北齐·鞍马游骑图壁画
整个壁画群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描绘墓主人生前生活的显赫场面;一部分是描绘墓主人死后飞升的空幻境界。娄睿墓壁画气势磅礴、技艺精妙,代表了北朝绘画的最高水平,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上北齐壁画的空白。
其中鞍马游骑图保存较好,壁画位于娄睿墓墓道西壁中栏,描绘墓主人出行时情景。整幅图画面人物主次分明,构图新颖,人物生动,马匹神态各异,生活气息浓厚,表现技法娴熟,充满写实风格。
壁画中的人物长面高鼻、浓眉细目,具有明显的北方人特点。其表情动作刻画细致逼真,有人直视前方,有人回首后望,另有人窃窃私语。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的风土人情,戎马生涯。
(北齐壁画)
久远的历史已经逝去,但遗存在三晋大地上的这些古代建筑却像一个个历史的坐标,不仅清晰地画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的轨迹,而且将悠远、厚重的三晋宗教文化映衬得五彩斑斓。
当我们今天重新面对这些古老的建筑艺术瑰宝时,那历尽沧桑的一砖一木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怅惘……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积极调整产品供给与服务;完善产品设计思路和服务;适应新需求、把握新趋势、切换新赛道。
疫情即将过去,期望每一位“旅游人”,以自律和诚信为引导,助力旅游市场有序恢复;我们要置身于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旅游行业大格局中,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更好地服务旅游者,在变革中开创新篇、行稳致远。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