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跑赢
《庄子》: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人不宜杂念太多,心念杂了就会头绪繁多,头绪多了就会心生扰乱,心生扰乱就会产生忧患,忧患多了就自身难保了。
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凭借专一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就连所谓的“天上掉馅饼”,也更加垂青于用心专一之人。
要想有所成就,离不开一个“专”字。
01
专则能深
荀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身体软绵绵的,没有骨头和利爪,却能在地下活动自如,就是因为它足够专注。
专则能钻,专则能深。
何谓“专”?一句话,专注于某个领域或某项业务,长期浸淫其中,持续不断地学习实践,最终达到非常专业的程度。
这里的“专”,主要有三个含义:
一则专门。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找准某个领域和专业,作为毕生努力的方向。
二则专注。充满激情、保持专注,深耕一个领域,咬定青山不放松。
三要专一。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专心致志,从一而终。
正如挖一口井,只有保持专注和专一,才能持续不断地挖下去,挖得越来越深,最终得以挖出源源不断的井水。
人之一生,唯有秉持一个“专”字,方能有所成就。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诱惑是无限的,唯有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一个方向,始终保持聚焦和专一,才能走得更远。
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如一日专心练习,终成一代“书圣”。
13岁那年,王羲之发现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阅读。父亲很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字非常刻苦,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甚至连吃饭、走路的时候都不放过。
一次,他为练字而忘了吃饭。饭送到后,他竟蘸着墨汁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他有时没有纸笔,就在身上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他经常临池练习,用池水洗砚。久而久之,池水都被墨染黑了,人称“墨池”。
人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02
深则能透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世事看得很透彻,这是真学问;人情世故很通达,这是大文章。
深则能悟,深则能透。
何为“透”?一句话,洞悉事物的规律规矩,洞察业务的发展变化,看问题入木三分,看事情直击要害。
这里的“透”,主要有两个含义:
一则通透业务本质。对所从事业务的运行演化规律,能够了然于胸、条清缕晰。
二则通透业务管理。深入把握业务框架和重点,清楚如何更好地管理这项业务。
正如学生的学习,如果只知道盲目努力,靠死记硬背,悟不透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将难以成为一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
一项业务深下去了,规律和道理就悟出来了,如何去做就很透彻了。
如果看不清,看不透,把握不好本质和规律,那将很难有所成就。
有这样一个故事:
吴起被任命为西河郡守。他治军严明,积极训练新兵。
吴起与士兵们甘苦与共,军营中从不搭建帐篷,行军时从不乘车骑马,有时还亲自背着粮食行军。士兵们肃然起敬。
有一次,一名士兵的手上生了恶性肿疮,高烧不退。
吴起听说后,亲自来到营帐看望,甚至为士兵吸吮脓液。
士兵的母亲得知后,不但没有感激涕零,反而哭得稀里哗啦。邻居们都很纳闷,问她为何如此伤心。
母亲惨然回答:“先夫当年也受过吴起的关照,没过多久就死在了沙场上。现在我唯一的儿子也得到了他的关照,只怕也难逃厄运。我为此伤心欲绝啊!”
看透了,事情就简单了。
03
透则能成
《尚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惟精惟一,就是精纯专一之义。只有做到精纯专一,才能不偏不倚守住大道正道。
透则能明,透则能成。
何为“成”?一句话,在所从事的领域有所成就,没有泯然众人矣,就是“成”。无论是学问、技能,还是影响、贡献。
这里的“成”,主要有两个含义:
一则成为专家。在自己的领域,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权威性,成为其中的优秀分子、业界权威。
二则有所成就。业务运作得高质高效,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业绩和成就。
正如一位剑术高超的剑客,已经达到了“人剑合一”的境界。只要一剑在手,任何人都难以靠近。
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对一项业务有着透彻的认识,明白暗含其中的规律和道理。
天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完全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甚至拿过来就用。
因此,一个人一旦在某个领域“成”了,自己的认知就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这里所说的认知,不仅是对业务层面的认知,更是对人生大道的认知。
剑练成了,如果再练刀,也会轻车熟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顶尖的成功者,往往都是现实的哲学家。
《庄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带着学生到楚国游历,看到一位老者在用竹竿捕蝉,百发百中。
孔子很惊讶,就去请教老者其中的秘诀。
老者答道:“我这辈子只专注于捕蝉,从不被其他事情所干扰,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所以越练越厉害。”
用心一者,事有所成。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点赞!《跑赢职场》,带你在职场上纵横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