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都不愿意回老家过年走亲戚了?以后还会有春运吗?

文韬拍安 2024-02-10 13:58:12

最近几年,每到春节,网络上讨论最多的就是年轻人不愿意回老家过年了,也不愿走亲戚了,“断亲”、“搭子”之类的词汇越来越多。

我时常想,如果出门在外的年轻人,以后过年也不回老家,也不走亲戚拜年了,还会有春运吗?还会有春节期间全国性的人员大流动吗?

春运期间的杭州东站

每年春运,很多外出的人之所以回老家过年,并不是他们在城市没有住所,而是老家还有自己牵挂的父母或孩子。

生命中的很多人“见一面少一面”,年轻人不辞辛劳,隆冬腊月,冒着风雪也要回家,原因就在这里。

回家过年

然而,随着老一辈的离去,年轻人观念的改变。过年的味道也变了,农村的熟人社会、宗族观念越来越不被新生代所接受。

年轻人的亲情观念淡了,对农村传统方式的过年也没兴趣了,以后还会有春运吗?

“春运”不是一个历史长期现象

现如今的春运,是最近几十年才出现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是一个常态。放在全人类的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奇观,有些外媒就称我国的春运是“人类奇观”,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下的产物。

深圳——打工人的“天堂”

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和内陆中心城市的经济率先发展起来了,乡村产业空心化随之而来。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和资源配置不均,使得出生在偏远地区的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工作。

首先,家庭与工作地的分隔,是春节期间大规模人员流动的根本原因。

我们中国人向来安土重迁,如果老家有体面工作和发展机会,没人愿意离开故乡和亲人,到处奔波。

现在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农村,也就过年那段时间,人气旺一点,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老人或者带小孩的妇女在家。

这和十几年前都不一样,十几年前一般的农村,平时也有很多年轻人,小孩也比较多。现在工作机会、医疗和教育资源都去城里了,年轻人不得不离开老家。

照这样的趋势再过个30年,城市化完成80%以后,农村的老人逐渐凋零,小孩也去城里上学了,大家都住在城里的格子间里。就没多少人过年回农村老家了,春运压力也就没那么大了。

其次,现在农村的年味变了,年轻人不愿回家过年走亲戚了。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宗族观念浓厚。复杂且势利的亲族关系让年轻人不胜其烦,很多年轻人觉得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

外出的年轻人与农村的七大姑八大姨,平时联系越来越少,观念差异也在拉大。话不投机半句多,过年期间互相之间问东问西,说长道短,互相攀比挤兑,很消耗人的内心。

过年期间很多长辈假装关心,实际上道德绑架,互相攀比,让年轻人深恶痛绝。与亲人聊天,三句离不开钱,四句走不出结婚生娃,五句都在谈节约,六句说的都是懂事,七句都是把你养大不容易,八句说的是你看看别人家,九句说的是你要争气,不能抱怨,不能喊累。

农村“情报站”

年轻人回家过年,长期受到这种PUA(心理操控),得不到任何情感慰藉,反而过年过得压力山大,于是“断亲”现象越来越多。

加之过年期间的经济压力,人情往来压力,年轻人宁肯自己在城里出租屋里一个人过年,或者找几个“搭子”一起过年,都轻松快活得多。

或者把自己的至亲接到城里一起过年,比回老家破费和面对七大姑八大姨舒心得多。反向过年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比如今年,很多大城市有不少年轻人已经不选择回家过年了,北上广深过年期间的公共交通流量比往年多了很多。

因此,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来说,以后的春运肯定不会再现最近几十年的规模了,会逐渐趋于正常和平淡。

结语

以后的春运会逐渐回归平常,加之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人流量也会逐渐趋向正常,就跟暑运类似。

所以,我们的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等基础建设规模应当有所调整。可以多修高速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升级,毕竟过年期间最堵的路在农村公路上。

2010年,南昌火车站被行李压弯腰的“春运母亲”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状态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年俗自然也不例外。春运几十年了,其中的喜悦、心酸、失落、酸甜苦辣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作为我们个人而言,不必为这种变化而惋惜,顺其自然,做好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了,其他的都交给时间。

(全文完结,欢迎评论和转发)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