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天地:27、游麦积山石窟

弓长历史 2024-07-20 15:52:33

7月1日下午,我们来到了甘南之游第一站——天水的麦积山景区,乘坐景区车进入山里,再沿山路上山,一路上树茂叶盛,似乎仍在江南。从路边的宣传图知,游览麦积山地区有多种玩法,喜欢地质的,可重点考察这里的地质特性,这里就是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只是范围很广,不是一天二天能玩完的。喜欢风景的,可多处看看这里的风景,这里就是全国五A景区麦积山风景区,有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门山、放马滩、植物园、曲溪等,没有一天时间玩不完。我们是冲着麦积山石窟来的,行程安排上只有两个多小时的游览时间。

远看麦积山,它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孤峰,四壁陡峭,单峰挺立,顶部平缓,呈方形,中部较膨大,底部略小,似农家堆叠的麦垛,故称麦积山。山高142米,为典型的丹霞方山地貌。据载,组成山体的白垩系麦积山组红包砾岩及砂岩,色彩鲜艳,红如朝霞,层理发育,且具稀疏垂直节理,沿层面发育规模不等的岩洞。因受燕山运动影响,原红色盆地抬升为山,加上流水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随沟壁崩塌,形成堡状山峰,再加上风蚀、溶蚀和重力崩塌等各种地质作用影响,才形成丹霞方山。

麦积山南面凹形山崖上分布着众多石窟龛,犹如峰房般上下层叠,最多处达十二层。在崖的东西两边各有三尊大佛,高达十几米,在远处也清晰可见。东西崖之间上层栈道长38米,位于距地面78余米的崖面上,人称天桥。连接天桥与第135号窟天堂洞的栈道,由几道"之"字形栈梯、栈桥回环联结,似为云梯。回环联结的栈道原为木结构,曾遭多次兵火、野火烧毁,现为钢筋混凝土及钢管扶栏混合结构,平均宽1.5米,长1000余米。

你在找佛,佛在看你

麦积山特别的地貌、造型、色彩,加上蜂窝般石窟、佛像和萦绕的栈道,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晴日,在白云蓝天绿树的衬托下,它雄壮挺拔;雨日,缠绕的云雾,则让它显得妩媚动人。

麦积山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公元384一417年),著名禅僧玄高、昙弘聚积僧人300在此禅修。北魏、西魏、北周时大兴崖阁,造像万千。隋、唐、五代、元、明、清都曾不断开凿或重修。历经1600年,悬崖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穿云″。现存窟龛221个,泥塑、石刻造像7000余件,壁画近千平方米,崖阁八座,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之称。它与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并为全国四大石窟,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云梯上看远山

走上栈道,犹登上天云梯。五代诗人王仁裕诗云: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近观洞窟内泥塑,有的装了网罩,隐约可见;有的就在手边,亲切可摸;有的残缺不全,似见历史沧桑;有的栩栩如生,形象生动。有的高大雄伟,必须抬头仰看;有的娇小可爱,需要俯身细察;有的亲切可爱,似俗世凡人;有的面容狰狞,如天神一般;有的体态健壮,饱满浑厚;有的身材苗条,清新秀丽。麦积山泥塑虽然风格不一,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特色,但有其不同于其他石窟的独特性。它是用麦积山红泥沙砾石质塑造的,采用了高浮塑、圆塑、壁塑、影塑、薄肉塑等不同塑法,具有人格化、世俗化、民族化和写意性的特点,是印度装饰性雕塑与中国传统写意性雕塑的融合。雕塑造型简练概括,浑厚质朴,形神兼备,动静相生。其中第4、26、27、127、135号等石窟中的大型经变画如西方净土变、维摩变、涅槃变、法华变等是国内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大型经变画,是研究中国经变画发展的重要实例。第4窟是座宫殿式佛龛,由七大佛龛组成,是北周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而建,是中国现存仿宫殿式佛窟中最宏大的一个洞窟,是研究北朝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其内的飞天壁画技法高超,为国内罕见。

飞天薄肉塑壁画

麦积山石窟既是一座佛教知识博物馆,又是一座雕塑艺术陈列馆,还是一处别具特色的壮观景点。传说它是"积薪而上,拆薪而成","砍尽南山柴,修成麦积崖"。观看山崖上密如蜂房的石窟和塑像,仿佛看到无数个人在挥锤开凿,无数个人在上下奔逐,无数个人在捏泥塑像,无数个人在增色添彩,一代又一代,延续了十余个朝代,一千多年,那里堆叠着许多看不见的财宝,积存着许多看不见的血汗,更有一个摸不着看不见却一直存在的灵魂——信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