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卢毓家族:辉煌魏晋南北朝隋唐数百年的范阳卢氏

三国可不求甚解 2024-03-09 11:32:51

这个“三国豪族身后事”的合集实在不想再写了,与此同时,也实在不想在今日头条发表文章了。每次辛辛苦苦查资料、画图、写文章,发出来今日头条才抠抠索索地给几千一万的推荐量,阅读量只有几十几百。本来已经决定停更了,消停了近一个月,但总觉得没有把三国时期的人物写完,半途而废心底空落落的,所以又返回来继续写。

如果哪天大家发现我又一次停更了,敬请谅解,那只能说明我忍今日头条这个推荐机制到极限了。一大堆毫无营养的口水文、八卦文、秦朗丢作业文天天顶在热搜,有点干货的文章反而不推荐。

言归正传。

前面一些文章把三国曹魏的所有太尉、司徒人选都介绍完了,现在轮到司空了。

曹魏文臣武将最高官职

本文的主角是曹魏的司空之一——卢毓,但鉴于许多读者对此人不熟悉,所以小编稍微扩展一下,从一个名人,卢毓的父亲卢植,开始介绍。

卢植,是东汉末年时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可是文武双全的典范。从文来说,他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参与编撰《熹平石经》、《东观汉记》,校对儒家经典,是一个大儒,唐朝时得以配享文庙;从武来说,他以北中郎将身份参与平定黄巾起义,和皇甫嵩、朱儁合称“汉末三将”;从德来说,董卓在废汉少帝时,他是唯一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因此,从方方面面来说,他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卢植后来官至尚书,等同于后来的三品,也算显赫了。但他在当今三国圈子里广为人知却不仅是凭借上述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他是刘备和公孙瓒的老师,跟着刘备水涨船高了。

卢植的儿子卢毓,虽然名气没有他父亲大,但职务却更高。他也没有继承卢植文武双全的特质,而是走上了纯文臣的道路。

在曹操时期,卢毓先后任冀州主簿、丞相法曹令史、西曹议令史,都是属于秘书、属官,遇事很有见地;曹丕在位时,历任地方郡守,也很有政绩;曹叡在位时,晋升吏部尚书,他用人的标准是先看品行,再看才华,因此能够选贤任能,为曹魏贡献人才,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政绩;曹芳在位时,曹爽为了控制人事任免权,打压排挤卢毓,将其职务调整为没有实权的光禄勋,因此卢毓彻底投靠了司马氏一党,在高平陵事变后,被司马懿任命为司隶校尉,负责维持京师治安和审理曹爽一案,曹爽被诛杀后,卢毓又重任吏部尚书,后晋升尚书仆射,仍干选人用人的老本行;曹髦在位时,毌丘俭叛乱,司马师亲征,而卢毓以尚书仆射的身份留守京师,统筹大局,为巩固司马氏的地位立下汗马功劳,战后晋升司空,成为三公之一。

卢毓的才干主要体现在内政方面,虽然《三国演义》中没有他出场的机会,但对曹魏政坛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放在今天,他就是一个优秀的组织部长,能维持一地良好的政治生态,而且在紧急情形下,市委书记、市长空缺时,能以副市长的身份主持大局。这种人才,你就说厉害不厉害吧。

在卢植、卢毓一代代的经营下,卢氏家族规模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逐渐形成了著名的豪族“范阳卢氏”,和以前文章所述的“清河崔氏”、“太原王氏”、“琅琊王氏”等并称唐朝的“七姓十家”,影响力从曹魏、两晋、南北朝直贯隋唐,几百年屹立不倒。

(请横屏观看)

卢植、卢毓族谱

1.第一代

第一代中主要是卢钦、卢珽两兄弟。

卢钦和卢植有点像,差不多也是文武双全的。之所以用“差不多”形容,是因为这是从他的职位中推测出来的,而不是有确切的史料记载。论文,卢钦儒学功底深厚,先后做过地方太守、吏部尚书、尚书仆射,论武,先后做过淮北都督、平南将军等,虽事迹不详,但大体还是恪尽职守的,最后也是三品的高官。

甘露四年,卢钦时任淮北都督

他的弟弟卢珽事迹则更不详,但官职要么是尚书,要么是卫尉,但总之都是三品高官。

2.第二代

第二代中,因卢钦的儿子卢浮手有残疾,所以仕途不高,后代渐渐没落,兴盛的都是卢珽的后代。

卢珽也有两个儿子,长子卢皓事迹不详,官至尚书,三品。

次子卢志娶了清河崔氏中崔林的孙女,实现了两族联姻。卢志本身能力也不俗,曾担任过成都王司马颖的长史,在前期献策颇多,为司马颖谋的辅政地位立下汗马功劳。但后来随着司马颖越来越不信任卢志,卢志基本也就出去单干了,先后在中央朝廷任秘书监、左将军、卫尉、尚书,都是三品。永嘉之乱中,卢志被前赵俘虏,被杀。

这一代中,卢皓、卢志两兄弟都官至三品的尚书,也都很不错了。

3.第三代

前面介绍的三国豪族中,在永嘉之乱时基本都是南迁了,如琅琊王氏、荀彧后人、陈群后人、华歆后人等,也有坚持留在北方发展的,除了清河崔氏外,就是范阳卢氏了。

卢志的儿子中,大部分都随他在前赵遇害了,只有长子卢谌逃了出去,但卢谌也没好多少,一生都在漂泊。最开始,卢谌逃往并州依附了北方唯一的晋臣,也是他的姨父刘琨,任司空从事中郎;并州沦陷了,跟随刘琨一起投奔了鲜卑族段匹磾,任命为幽州别驾从事;段匹磾和刘琨闹掰并杀害刘琨后,卢谌又投奔另一鲜卑族段末波;后赵石勒攻灭鲜卑后,卢谌又投奔了石勒,先后任侍中、中书监;冉闵反后赵建立冉魏后,卢谌也顺势投奔了冉闵,继续当他的中书监,但当冉闵失败后,卢谌也被杀。

卢谌投奔段末波时,天下格局

冉魏势力图

卢谌虽然在后赵官至三品的中书监,但后赵毕竟是羯族政权,卢谌常以此为耻,告诫儿子们他死后墓碑只能刻“晋司空从事中郎卢谌之墓”。

身处北方乱世,卢谌的才华过于偏文学,其注解的《庄子》非常有名,但军事、从政才华并不突出,在乱局中杀不出一条生路,注定是一个悲剧。

4.第四代第五代

随着卢谌的北漂,卢氏家族中,第四代第五代也没出现过什么名人,只有一个卢昭,官至北燕的尚书仆射,三品,但事迹也不详。

卢谌的儿子中,卢偃选择继续留在北方,后来繁衍成北祖一脉,卢勖选择回到南方的东晋,后来繁衍成南祖一脉,彼此开枝散叶,积蓄力量。

5.第六代

到第六代时,卢氏家族终于出现一个史书肯给立传的人:卢玄。之后显赫的范阳卢氏,也基本都是卢玄一脉的后人。

据记载,卢玄是一个博学鸿儒,天下文人之首,官至北魏的散骑常侍,三品的一个虚职。虽然是一介儒生,但卢玄的见识却并非这些腐儒可比,其见人见事颇有见地。就拿北魏时最厉害的崔浩来说,他和卢玄是表兄弟,虽然崔浩智力超群,算无遗策,灭夏国、柔然、北凉都是他的计谋,但在看待人心上却不如卢玄。崔浩晚年时想编一部北魏《国史》,却把鲜卑族以前做的黑历史都写了出来,又想整理氏族门阀,卢玄苦苦劝谏,认为这样容易得罪鲜卑贵族,得不偿失,但崔浩不听,最后果然被杀。

除了卢玄,这一代中,史书还给另外两个人立传了:卢循和卢溥。虽然不太光彩,都是反贼的典型,但好歹是被史书提到了。

二人都是南祖一脉,属于堂兄弟。卢循生活在南方的东晋,官至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在刘裕北伐南燕时,卢循起兵反叛,一路攻城略地,击败了东晋名将何无忌、刘毅,打到了南京城下,逼得刘裕退军。要不是摄于刘裕的名声,最后时刻认怂,贻误了战机,卢循差点覆灭了东晋,抄了刘裕的后路。

卢循之乱

卢浦生活在北方的后燕,后来投靠了北魏,又在北魏起兵反叛,自称征北大将军、幽州刺史,攻城略地。最后也被北魏平定。

经过这俩兄弟霍霍后,南祖一脉长期发展不起来,直到后世才缓过劲来。

6.第七代

第七代中,出名的也就卢玄的儿子卢度世和他的堂兄卢遐。

卢度世年少时就和卢遐因学问而闻名,后因崔浩之祸躲藏了好几年。被赦免后,历任北魏的济州刺史、青州刺史,还算能镇守一方。

卢遐身世不详,只知是卢度世的堂兄,不知具体是哪一脉的。他受崔浩赏识,官至尚书。也算不错了。

7.第八代

在第八代中,比较出名的是卢度世和卢辅的儿子们。

卢度世的儿子们虽然能力、仕途、贡献平平无奇,但开枝散叶比较猛,而且后代出了许多宰相,因此形成了北祖的几房。分别是:

大房:卢渊。卢渊是长子,整体水平属于文武兼备、四平八稳的那种。论文,他官至秘书监,又儒学功底深厚,长期从事参谋工作;论武,他曾轻而易举平定地方叛乱,但在对外战争中又被齐国击败;论艺术,整个范阳卢氏都精通钟繇的楷书,卢渊也不例外;论行政,他担任京兆王长史时,能做到政通人和。总而言之,卢渊此人能力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精通,但又没有格外突出的。

二房:卢敏,英年早逝。

三房:卢昶。在卢度世所有儿子中,卢昶最有意思。他没有气节,代表北魏出使南齐时,被南齐恐吓,吓得涕泪横流;又没有品行,在任侍中、吏部尚书时卖官鬻爵,被称为“饥鹰侍中”;又没有才干,任徐州刺史时,被南齐打的损兵折将。除了儒学功底深厚、爱护士兵外,没啥优点,但仕途却一路畅通,屡次被免,屡次晋升,最后官至镇西将军,都从二品了,比家族中那些能力大咖都牛。

四房:卢尚之。卢尚之事迹不详,史书只记载了以儒学见长,但他却官至前将军,是个三品的武官。

卢辅的儿子也差不多。

卢辅的儿子卢静官至太常丞,只有从六品,但他的儿子都是帝师,因此开了帝师一房。儿子卢琇官至北魏的安州刺史,但是靠恩荫得来的,能力马马虎虎。

比较厉害的儿子是卢同。卢同前期给三公们当属官,后来历任抚军将军、尚书、征南将军,直至骠骑将军,二品,已经非常显赫了。卢同虽然看似从军,担任的都是军职,都他的功绩基本都是在干尚书时做成的,如核查军功等,能力也是偏向于内政。

8.第九代及之后

当范阳卢氏繁衍到第九代时,基本到了北魏末年以及东西魏分裂之时,乱世又给牛人提供了一个发挥的舞台,范阳卢氏也或文或武,在乱世中迎来了一波小高潮。

但由于这段历史史书记载过于简略,小编也不是专门研究东西魏的专家,所知有限,为了避免误人子弟,就笼统介绍一下这一代族人的成就,详细的人物传记请大家查阅专业文章。

这一代中,基本都很显赫。大房卢渊的儿子中,卢道裕官至左将军、卢道虔和卢道约官至卫大将军;二房卢敏的儿子中,卢义僖官至骠骑大将军;三房卢昶的儿子中,卢元缉官至辅国将军;四房卢尚之的儿子中,卢文翼官至右将军。都是二品、三品的将军,北魏的军队高层基本都有卢家的影子。

等到东西魏分家时,卢辅、卢溥一脉又登上历史的舞台。卢辩在西魏任尚书令,等到北周代西魏时又晋升大将军;卢柔在西魏任中书监,到北周时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卢光在北周任侍中、开府仪同三司。而同一家族中,卢勇在东魏任阳州刺史,卢叔彪在北齐任太子詹事、开府仪同三司。一个家族,因为政治立场的不同,分别站队不同的国家,但他们都很显赫,都是一品、二品的存在。

到了隋唐时期,唐高宗为了遏制豪门世族的发展,一方面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其中范阳卢氏就占了三家,比清河崔氏都多,一方面鼓励科举,为寒族子弟铺路。

七姓十家

在这种双重打击下,卢氏家族依旧没有表现出颓势。有唐一代,范阳卢氏相继出了卢承庆、卢商、卢翰、卢迈、卢怀慎、卢杞、卢携、卢光启、卢文纪9位宰相,出任节度使、州刺史的人不可胜数。我们熟知的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也是范阳卢氏的族人。

自宋代以后,慢慢史书中就不再出现“范阳卢氏”的记载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卢氏家族的没落,而是随着战乱和时代变更,卢氏家族已经不再限于居住于范阳一地了。

即便到了今天,小编觉得范阳卢氏家族应该依旧昌盛。如果哪位读者是范阳卢氏后人的,不妨在评论区里冒个泡。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