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的队伍最后一天的行程是去朔州参观崇福寺,因为几天的奔波,我已经有点儿疲惫。并且我对朔州几乎一无所知,更没有听说过崇福寺,所以去之前我就不在意,也不上心,一个曾经的边陲之地会有什么盛大的寺庙?
跟团之前,我对山西都知之不多,更别提山西北部的朔州,我真说不出朔州有什么,之前倒是听说过朔州这个名字,也只是能联想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一幅边塞风光。
来到山西,我才知道应县木塔在朔州,貌似因为有木塔,应县的知名度都比朔州还大。
我还知道了当年被大宋王朝心心念念也没有收回来的燕云十六州,其中就有朔州。一直到明朝建立,燕云十六州才被汉族政权收回。那时十六州脱离中原政权已经超过400年。
朔州就是一个长期胡汉相争的地方,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地方。这样的一个地方会有什么令人惊叹的古建筑?我不抱什么希望的,尤其是在看了南禅寺和佛光寺之后。
崇福寺文保地位还是很高的,1988年被评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福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东大街北侧,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由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监造。
金熙宗崇佛,又于皇统三年(1143年)敕命开国侯翟昭度主持增建弥陀殿,观音殿。
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始成现有规模。现存建筑中弥陀殿、观音殿为金代遗构,其它皆为明清建筑。
钟楼、鼓楼虽为明代建筑,别具一格,斗拱出檐深远,颇有唐风。二楼的门是典型的佛教式样:壸(kǔn)门。
第二进院落的千佛阁,原名藏经阁,为明洪武年间建造,这个建筑最特别的地方是一层设回廊,前出庑殿式抱厦,下开壸门,增加了层次感。
崇福寺最盛大的建筑就是弥陀殿了。它是中国现存布局最完整的辽金三大建筑之一,建于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年),距今(2024)已经881多年,建筑面积达到937平方米(佛光寺大殿面积600平方米),脊刹距地表高达21米(有现在的7层楼高)。通过这些数据,就能想像弥陀殿的盛大,我们走到它跟前,更能感受到建筑的宏大。
弥陀殿这个匾额也是一最,高4.2米高、宽2.7米,每个字径达0.9米。这块匾额制作于金大定二十四年,即公元1184年,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华册式牌匾。
弥陀殿的门窗也很有特点,据说有十五种花型之多,最复杂的雕刻六交十二斜棂花,极尽奢华。
进到大殿,哇!巨大的佛像和他身后的背光,更让人叹为观止,站在佛像面前,我方感到:不虚此行,真不虚此行。佛坛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左右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均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俯瞰着芸芸众生,主尊佛像高8米,身后的背光有14米之高。
三尊高大塑像后的背光为减轻重量,非常罕见地为藤条编织,外裹泥塑彩绘,各种卷云纹饰,剔透玲珑,精美至极,也是一绝。
来到大殿,与佛和菩萨对望,心中的浮躁与喧嚣能渐渐褪去。他们那沉静的面容、慈悲的神情,似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安抚着世人不安和躁动的灵魂。使人内心回归到最本真的宁静与平和。
久久的凝望这些雕塑,我们仿佛面对一个个智者,在与他们的对视中,获得滋养、获得力量。
崇福寺不仅仅有雕刻,还有300多平方米的壁画,因为大殿昏暗,我也就能拍出这个效果。
佛像5米多高,结跏趺坐,作说法印,似在与我们对视,似能读懂我们每一个人悲苦,抚慰着每一个人,赐福每一个人。左右两侧为胁侍菩萨,宝冠华丽,颈系璎珞,嘴唇上绘有两撇卷曲的胡须。
我一直坚信古代的雕塑师和画师们不仅仅是匠人,他们的心中定然怀有佛性,那是一种对世间万物的悲悯与慈爱。他们以虔诚之心,将佛的慈悲与智慧融入每一件作品之中。他们的心里有着大慈悲,对众生的苦难感同身受,于是用手中的工具,塑造出一个个宁静祥和的佛国世界,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
他们更有着极高的艺术修养,懂得如何运用线条、色彩、造型来表达深刻的情感与思想。他们的作品,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能够感染人、打动人心。那庄严的佛像,微笑中蕴含着无尽的包容与温暖;那细腻的壁画,故事里传递着人生的真谛与感悟。
佛教,正是通过这些艺术家的双手,更加深入人心。他们用艺术的语言,诠释着佛法的博大精深,让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心灵的触动与启迪。弥陀殿的雕塑和壁画,不仅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人类心灵的寄托。
走马观花看山西,我还是颇有收获,看唐代古建筑,体会到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先生的欣喜,一次次立在一尊尊佛像面前,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次次净化。山西是一个值得我们一去再去,一品再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