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泡沫,走出关键一步,这一楼市举措正全面铺开

人言财经 2024-08-22 14:56:59

全国各地正在上演一场房产"收储"大戏,广州深圳带头,超60个城市加入。

中央急了,要各地快马加鞭,把卖不掉的商品房变成保障房。

这招"以购代建"挺新鲜,可地方政府口袋紧,3000亿再贷款听着多,洒全国市场里连水花都溅不起。

在言叔看来,这不仅是救市,更是经济转型的大招,告别土地财政,让房子回归住的本质,别让泡沫绑架了咱们的未来。

01

全国上下,一场关于房产的"收储"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不仅是一场经济行动,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

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地方政府纷纷加快了收储的步伐,广州和深圳已经率先行动起来。

7月29日,广州打响了一线城市"收储"的第一枪,紧接着深圳在8月7日接力。

深圳宣布,将在全市范围内收购商品房性质的住宅、公寓、宿舍等,用作保障房。

这些房源要求面积在65平米以下,优先考虑整栋或整单元未售的房产。

目前,已经有超过60个城市或区域发布了收储文件,一个月前还只有30多个,增长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中央政府对这一行动显得非常急迫。

6月20日,住建部就催促各地尽快执行收储工作,推动县级以上城市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工作。

中央政治局会议在4月30日定调了房地产去库存政策,5月17日,中央正式提出收储政策。

"以购代建",这是中央提出的新模式,即政府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为了支持这一政策,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允许土地调规,支持收回、收购已出让闲置存量住宅用地,为存在资金困难的房企纾困等。

02

然而,地方政府在执行收储时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资金。

大多数城市的财政状况并不乐观,有的甚至已经陷入债务困境。

央行设立的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虽然听起来是个大数字,但放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中,仍然是杯水车薪。

政策要求新房"收储"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但市场化运作的前提是成本和收益要大致匹配。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的政策利率是1.75%,但上海、深圳、广州、北京的二手房租金回报率分别仅为1.75%、1.61%、1.58%、1.43%,租金覆盖利息支出及运营维护成本的难度较大。

这恐怕也是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到"租金是影响住房价值的核心变量,未来要提高租赁住房总的收益率"的原因。

地方收储的困境很大,但必须要坚决、快速地推进。

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化解房地产泡沫破裂的风险,带来房地产市场格局的巨变,也表明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转型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从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地方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金融机构大放水,房地产商用"高流转、高杠杆、高负债"的开发经营模式盖房。

房地产成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背后是土地财政扩张、金融自由化与房地产金融化。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在速度上显得很快,但是粗放、虚胖、浮躁。

如今正在推行的财税改革、金融业大整顿以及地方收储,是要将中国经济引入到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上。

03

过去,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引发了房价高涨,给居民家庭带来了财富效应,刺激了消费支出。

这就形成了一个以房地产为核心的"投资——消费"循环。

但这样的经济循环在城市化初期是良性的,但是当房价涨得太高,居民家庭的负债太多,就带来巨大的风险。

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是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是企业竞争力,而不是钢筋水泥。必须回归到经济增长的本源上来。

财税改革,让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把工作重心放到服务好企业,提高居民收入上来。

金融业大整顿,让金融全力支持实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不是成为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各类资产泡沫的推手。

地方收储,是要将房产泡沫这个阻碍经济良性发展的毒瘤化解掉,让房产回归到消费品属性,或者只是带来合理收益(租金回报率)的资产而已。

不能因为房产,让一部分人"躺赢",另一部分人"躺平",整个社会失去奋斗向上的动力。

地方政府下场"收房"是这场大转型中急迫也关键的一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一次历史的机遇。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场变革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未来。

04

这次自上而下的收储,对我们又有何影响呢?

在言叔看来,这不仅是对刚需购房者的一大福利,更是房地产市场格局重塑的开始。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这政策对刚需购房者的好处。

保障房虽然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及商品房,但它提供了一个价格更低的选择。

只要价格亲民,其他小问题都不是事儿。

而且,从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重视程度来看,我们可以预期,这些房子的品质会有所保证,甚至可能超过以往的共有产权房。

想想看,一些由存量新房转化而来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其实和商品房没啥两样,只不过面积小一些。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新加坡的组屋模式,超过80%的居民住在组屋里,住房条件相当不错。

虽然我们还达不到那个水平,但这至少让我们离"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这政策对商品房市场的影响。

一方面,这有助于去库存。比起新建房屋,直接收购市场上的存量房显然是更快捷的方式。那些原本销售困难的刚需项目,现在有了官方收购的新希望。

另一方面,保障性住房的高性价比无疑会吸引一部分原本打算购买商品房的刚需客群。这

样一来,商品房的需求可能会更集中在中心区域的改善型产品上。

总的来说,随着保障性住房的正式登场,我们正迎来一个楼市的新模式。不管你是对房地产感兴趣,还是未来打算买卖房产,我都建议大家密切关注这一政策的动态。

因为这不仅是能够改变市场现状的大招,更是未来重塑房地产格局的关键政策。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