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8个儿子剩2个,笃信二龙不相见。他对儿子有多刻薄?

丰丰谈历史 2024-06-05 04:37:08

嘉靖十二年八月十九日,阎丽嫔给嘉靖皇帝生下了他的第一个儿子。

当时的嘉靖已经27岁,大婚十二年,皇后都封第二个了,却连一个儿子都没有,朝野上下都相当着急。嘉靖甚至为了生儿子而大范围选妃,一口气册封了9个嫔。阎丽嫔正是嘉靖为了生儿子而册立的九嫔之一。

皇长子的出生,让皇帝无子的阴霾一扫而空。

然而,初为人父的嘉靖没能欣喜太久。皇长子出生不到2个月,就夭折了。

悲伤的嘉靖,把这个小婴儿追谥为“哀冲皇太子”。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嘉靖对这个孩子的期盼。

对嘉靖来说,痛失长子只是个开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自己刚刚出生的孩子,8个儿子里,有5个出生不久即夭折,只有3个活到出阁读书的年龄,而且只有1个活得比嘉靖久,并留有后代。

嘉靖这一辈子,尝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滋味。

若换做一个平常的父子,经历了这么多,一定会对自己今生的儿子十分真爱。可是素来刻薄寡恩的嘉靖,却不走寻常路。

01、庄敬皇太子朱载壡

在哀冲皇太子夭折整整3年之后,嘉靖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二个儿子。这时候的嘉靖,都已经30岁,大婚15年,皇后都换到第3个了。

更让嘉靖欣喜的是,这个孩子的母亲王昭嫔怀孕之时,曾梦见一个穿着星冠羽服的神仙把一个婴儿交给她。这对于素来迷信的嘉靖而言,无疑是个天大的祥瑞。

大喜过望的嘉靖,在次子出生之后,亲自去南郊祭天,并给这个孩子起名朱载壡(音ruǐ)。在古汉语里,壡同睿,有明智、通达的意思,可见嘉靖对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儿子期待之深。

朱载壡出生后第二年,嘉靖又以:“朕荷天庥,赐生元子,生母昭嫔王氏宜有进加,以示宠异”为由,把朱载壡的母亲王氏封为贵妃,不久之后又晋升为皇贵妃。

值得一提的是,在王贵妃的册封诏书里,嘉靖把朱载壡称为“元子”,这在古汉语里有嫡长子的意思,有时候也泛指长子。而朱载壡显然不是嘉靖的第一个儿子。

这是因为,朱载壡的哥哥出生两个月就夭折,没有序齿,对嘉靖而言,朱载壡就是长子。

而嘉靖用了“元子”而不是“长子”,或许也隐含着嘉靖对朱载壡隐秘的期许。他已经不指望皇后能生下嫡长子了。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也说明了这一点。

嘉靖十七年,也就是朱载壡虚岁3岁那年,嘉靖的生母蒋太后去世了。

蒋太后在遗诏里特别强调,她要与自己的丈夫,也就是嘉靖的父亲朱祐杬合葬。

朱祐杬没有当过皇帝。他的陵墓在封地安陆,而不在北京。

嘉靖犯了难:是把母亲的陵墓迁到北京和母亲合葬,还是把母亲葬回安陆呢?

在做最终决定之前,嘉靖决定亲自去一趟安陆,查看父亲陵墓的情况。

嘉靖在出发之前,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立储。

此时的嘉靖,已经有了3个儿子,那就是3岁的朱载壡、出生不到1年的朱载坖(后来的隆庆皇帝)和朱载圳(后来的景王)。

朱载壡如此年幼,明朝孩子的夭折率极高,是否能养大尚未可知。

嘉靖的皇后方氏还不到30岁,还有机会生下嫡子。

但喜爱朱载壡的嘉靖不再等待,在嘉靖十八年二月初一正史册立朱载壡为皇太子,并把朱载坖封为裕王,朱载圳封为景王。

随后,嘉靖下令皇太子监国,而自己出巡安陆。

其实朱载壡的年纪这么小,怎么可能担当监国重任。嘉靖此举,不过是给儿子刷点声望,将来说起来太子曾经监国,名义上好听罢了。

嘉靖对朱载壡十分宠爱。他让内阁首辅夏言亲自担任太子的老师,并在太子生病的时候亲自祈求上苍让太子病愈,并下诏暂免死刑为太子祈福。

一转眼,朱载壡9岁了。按照明朝的传统,太子应该出阁读书了。

然而,嘉靖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回绝了大臣们让太子出阁的请求。

有人推测,这是因为嘉靖此前曾遭遇了南巡行宫失火和壬寅宫变,对文官们极度不信任,不想把太子交到文官手里。

朱载壡11岁那年,贵州道御史周冕还因上书请求嘉靖然太子出阁读书,而被嘉靖贬为云南通海县典史。

嘉靖一直把朱载壡出阁的时间他14岁那年,终于没理由再拖下去了。嘉靖决定,在太子出阁之前,先为他举行冠礼,以示他算个成年人了。

嘉靖二十八年三月十五日,皇太子朱载壡正式举行冠礼。三月十六日,百官在奉天门外对太子行五拜三叩之礼。一切看起来都十分顺利。

谁也想不到,三月十七日清晨,朱载壡突发恶疾,太医赶来医治,却无果。当天,朱载壡因病去世,年仅14岁。悲痛的嘉靖,把他谥为“庄敬皇太子”。

朱载壡的病情来得又急又凶,史书也没有记载他是死于何病,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他的死隐藏着巨大的阴谋,或许是被文官害死的。

而朱载壡的死,也给嘉靖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02、裕王朱载坖

庄敬皇太子朱载壡是嘉靖失去的第6个儿子。在他去世之前,嘉靖有5个儿子都在出生后不到1年夭折。朱载壡去世之后,嘉靖就只剩下2个儿子了。

按理说,嘉靖应该十分珍爱自己这仅剩的2个儿子。而事实却并未如此。

根据嘉靖年间曾在吏部和礼部任职的徐学谟记载,庄敬太子去世之后,嘉靖在陶仲文的劝慰奏疏里批示了一句话:早从卿劝,岂便有此。

结合明史记载陶仲文曾对嘉靖说过“二龙不相见”,嘉靖后悔的,应该是对庄敬太子过于宠爱,以至于太子早逝。

虽说嘉靖素来薄凉,对自己剩下的两个儿子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算不上好,但他也害怕自己剩下的2个儿子再早逝,自己像堂兄朱厚照一样无后。

所以,庄敬皇太子去世之后,嘉靖对两个儿子更加敬而远之了。

大臣们上书请嘉靖立第三子,也是嘉靖活着的儿子里年纪最大的朱载坖为新太子,嘉靖一概不理睬,还很快就把两个皇子打发出宫建府。

这里插句题外话,在明史里,嘉靖的第三子,也就是后来的隆庆皇帝,名字叫做“朱载垕”,可是明实录、嘉靖留下来的诏书、考古发现都证明,他的名字应该叫做“朱载坖(jì)”,明史的记载有误。

嘉靖三十一年,16岁的裕王朱载坖和他仅剩的弟弟景王朱载圳同时举行冠礼,同时娶妻,同时出宫建府。

大臣们建议嘉靖,裕王虽然只比景王大1个月,但毕竟是哥哥,是嫡长子继承制和皇明祖训规定下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应该先把裕王的冠礼和婚礼办妥,再办景王的,以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

嘉靖却觉得,自己可没打算立裕王为太子,说这些话的人,是别有用心,丝毫不肯优待裕王。

相比于庄敬皇太子的受宠,裕王朱载坖的日子,过得可就惨多了。

他出宫建府之后,作为藩王的年收入是禄米三千石,钞一万贯。可明朝中期的大明宝钞,比废纸也好不了多少,朱载坖的这点收入,根本不够支撑王府一年的支出。

按理说,皇室对皇子应该有例行的赏赐。可是嘉靖不给朱载坖,朱载坖也不敢去要。

朱载坖的母亲杜康妃也不受宠,无法在金钱上补贴朱载坖。

朱载坖在宫外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甚至要拉下面子去求助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请严世蕃在金钱方面支援一下他。

甚至就连朱载坖的母亲杜康妃去世了,嘉靖也要打压她的葬礼规格,不允许朱载坖以儿子的名义为母亲服斩衰三年。

嘉靖三十四年,朱载坖的长子朱翊釴出生。这是嘉靖的第一个孙子,按理说嘉靖应该高兴。可嘉靖对此却十分愤怒。

这是因为,朱载坖的母亲是在嘉靖三十三年去世的,也就意味着这个孩子是在朱载坖母亲的丧期内怀上的。后来嘉靖看了朱元璋写的《孝慈录》,发现上面“已为嗣续大事曲赐矜贷矣”,显然在朱元璋看来,对于皇室而言延续后嗣比守孝更重要,嘉靖才放下这个心结。

不过,嘉靖依然不肯为了孙子的出生告庙、颁诏、受贺。他觉得,这会给外界传达一个错误的信号,让大臣们以为朱载坖是储君的人选。

这让朱载坖有了心理阴影。往后他生了儿子,也不敢让嘉靖知道。

一时之间,大臣们议论纷纷,以为嘉靖想要跳过朱载坖,立朱载坖的弟弟朱载圳为继承人。

直到朱载圳先于嘉靖去世,朱载坖的地位才算稳固下来。

他已经是嘉靖生下的唯一儿子了,嘉靖的孙子也全是他生的。嘉靖虽然不肯立他为太子,但也没有其他人可选了。

嘉靖四十五年,嘉靖皇帝去世,30岁的朱载坖终于登上皇位,也就是明穆宗,隆庆皇帝。

他在嘉靖活着的时候压抑太久,当上皇帝之后也全无主见,把国家大事几乎全盘交托于内阁,就连为妃子卖珠宝,都要低声下气向户部说好话,请户部拨款,又耽于享乐,放纵过度。

所以,朱载坖只当了6年皇帝就去世了。

03、景王朱载圳

嘉靖活着的儿子里年纪最小的景王朱载圳,日子比裕王朱载坖舒坦很多。

他只比朱载坖小一个月,且嘉靖对朱载坖表现出明显的打压态度,很多发成觉得嘉靖可能想立朱载圳为太子,纷纷巴结他。

且他的母亲比较手嘉靖宠爱,平时得到的赏赐也比较多,能够在金钱上补贴他。

所以,朱载圳出宫建府之后,虽然作为藩王的收入和朱载坖一模一样,可是日子却过得比朱载坖宽裕得多。

他也由此滋生了野心,觉得自己或许可以争取到储君之位。

一时之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嘉靖为了避免过多争论,在嘉靖三十九年命令朱载圳去封地就藩,而朱载坖留在京城。

远离京城,就意味着远离储位。看起来,这哥俩的胜负已分。

可没过多久,嘉靖又向内阁首辅徐阶表达了对朱载坖的不满:得无以久待为恨乎?

朱载圳看起来,又有了立储的希望,

就在这反反复复的拉扯当中,朱载圳生了一场病,并且很快去世,年仅29岁。朱载坖成为嘉靖唯一活着的儿子,储位之争这才尘埃落定。

按理说,嘉靖就剩这么两个儿子了,且嘉靖此前在朱载坖和朱载圳之间,表现得更喜欢朱载圳,此番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应该伤心。

可嘉靖却对徐阶说:此子素谋夺嫡,今死矣。这话流露出对朱载圳的不满。

不得不说,嘉靖的心思,真是捉摸不定。

04、写在最后

嘉靖这几个儿子里,大约只有庄敬皇太子朱载壡享受过父爱。嘉靖对裕王朱载坖和景王朱载圳的态度,实在是不像一个失去过6个儿子的父亲。

他即便是迷信二龙不相见,也可以让两个儿子过得好一些,不至于生活在惶惶不可终日当中,甚至连生了儿子都不敢禀告父亲的。

联想到嘉靖对他几任皇后,以及对明孝宗留下的张皇后的态度,或许嘉靖天生就是刻薄寡恩吧。

你觉得是不是呢?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