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是如何独立出去的?我们还有机会收回来吗

历史故事趣说 2024-12-14 22:54:51

外蒙古是近代以来中国丢失的故有国土之一,也是我国丢失的诸多土地中面积最大的一块,包括今天的蒙古国和唐努乌梁海地区,总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

作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土地有着“狂热”的占有欲,更何况是我们曾经丢失的土地,“收回故土”是再合理不过的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外蒙古是如何一步步从中国独立出去的,以及我们收回外蒙古的机遇在哪。

1、外蒙古纳入中国版图

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败坏,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民众暴动层出不穷,焦头烂额的朱明王朝已经无力控制边疆各部落。曾经势单力薄的女真各部由此逐渐走向统一,占据东北地区,并于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

1635年,漠南蒙古(今内蒙古)诸部落与大清结盟,归附大清,称为“内蒙”。此时的漠北蒙古(外蒙古)由喀尔喀部占据。

1660年,一支由突厥民族后裔建立的瓦剌部落中分裂出来的漠西蒙古准格尔部,在其首领葛尔丹的率领下,进攻漠北喀尔喀部。喀尔喀部落全线溃败。存亡之际,喀尔喀部落有两条路可选,要么投降大清,要么投降俄国。

经过宗教信仰、经济利益等多方面的权衡,当时的库伦活佛做出了影响后世数百年的决定——归附大清。清朝也很乐意接纳喀尔喀部落,并出钱出力,帮助他们打败了葛尔丹。

1696年,清军在昭莫多(今乌兰巴托)大败葛尔丹;次年,清军再次征剿葛尔丹,葛尔丹兵败自杀。漠北蒙古1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由此纳入清朝版图。

清朝后期,中国不断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随之而来的便是割地赔款,因此疆域也在不断收缩。在诸多西方列强中,沙俄对中国的侵夺最早,侵占的中国领土也最多。外蒙古也是在沙俄的支持下一步步从中国独立出去的。

2、外蒙古的独立过程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的统治逐渐瓦解。此时的沙俄抓住机会,策动外蒙古独立,并促成外蒙古封建贵族建立博克多汗政府,解除当地清军武装,驱逐清朝在库伦(今乌兰巴托)的办事官员。但这次独立并未被当时的清政府和后继的中华民国承认。

1913年,沙俄迫使北洋政府签订《中俄声明》,规定,“外蒙古承认中国宗主权,中俄承认外蒙自治,中国不得在外蒙派官、驻军、移民。”这份声明实际上剥夺了北洋政府对外蒙古的治权。

1915年,中俄《恰克图协约》将该声明具体化,推动外蒙走向自治。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政府为了减轻来自外部的压力,分别于1917年、1919年,两次发表涉华宣言,表示要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却一直未落到实处。

1919年,苏俄宣称,外蒙是一个独立国家,并表示要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同年,中华民国首脑徐世昌和段祺瑞决定武力收复外蒙古,派徐树铮率兵进入库伦。

同年11月,外蒙古上书总统徐世昌,表示废除俄蒙一切条约。同月,中华民国下令取消外蒙自治,废除《中俄声明》、《恰克图协约》,恢复旧制。

1919年,在列宁扶持下,蒙古人民党成立。1920年7月,段祺瑞下台,徐树铮返回内地,蒙古由此陷入混乱状态。1921年,库伦留守兵力控制不了局面,多次向内地求援,但恰逢军阀混战,奉系、直系军阀均无动于衷。蒙古由此建立了“人民革命政权”。

1922年,苏联率先承认外蒙“独立”。1924年,在苏联控制的第三国际和蒙古人民党支持下,“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库伦,改名为“乌兰巴托”。中、英、美等国对此均未予承认。

1927年,蒋介石开始主政。苏联再次要求中国承认外蒙独立,遭到蒋的拒绝。蒋介石还责令外蒙放弃独立,回归祖国。此后,蒋介石陷入十年内战、抗日战争,无力再顾及外蒙事宜。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了继续取得同盟国对中国战区的支持、避免苏联在东北驻军,在与苏联的谈判中作出妥协,承认外蒙独立。时任外交部长宋子文非常气愤,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并辞掉了外交部长一职。

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自此,外蒙彻底从中国独立出去。

3、收回蒙古国的机遇

纵观中国历史,中国边缘地区无不是在中原王朝强盛之时,逐步纳入中国版图;在中原王朝衰弱之际,又谋求独立。正如《三国演义》开篇所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则是核心地区统治者的实力使然。

外蒙古独立同样如此。在被葛尔丹打败后,外蒙古选择归附当时更加强盛的清王朝;及至清王朝和后继者中华民国衰弱之际,外蒙古又选择谋求独立,亦是实力使然。

当下,经过百年屈辱近代史的中国,正在奋发图强、奋起直追,国家实力也在快速恢复,待到国力彻底恢复至之前地位,周围各部族也将再次归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蒙古大呼拉尔数十次提议回归中国,就是目前中国实力最好的证明,而这对于中国来说,只是开始。

需要注意的是,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逐渐成为大部分国家的首要任务,国际贸易也取代了之前国与国之间的零和博弈,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风险、烈度也在快速下降。

同时,随着国际关系日趋复杂、国家利益日趋多样化,国家之间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既有事件的方法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也逐步走向多样化。

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我们海棠秋叶图的实现并不必然需要“攻城”。

1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