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日本丰田旗下日野汽车,被爆油耗和尾气排放数据造假,事发后,日野汽车在日本国内市场,对使用自制发动机的车型停止销售,并对4.6万辆车进行召回。
调查显示,日野汽车发动机排放数据造假可以追溯至2003年,也就是说,造假行为已经持续了20年。
这绝非个别事件,日本车企的造假已经蔚然成风,日本车企因何造假?这对他们自身的行业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造假传统”由来已久丰田汽车的案例只是日本汽车行业造假的冰山一角,不光是车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在内的整个产业供应链都存在造假现象。
早在2015年,作为全球第二大安全气囊供应商的日本高田公司,就爆出了造假丑闻。
2009年,一位美国18岁的女孩驾驶本田雅阁发生车祸,撞车的瞬间,安全气囊打开,却从中弹出了一块金属碎片,直接划过女孩的颈动脉,导致女孩失血过多死亡。
本该救命的安全气囊,竟弹出了“夺命飞刃”。
当时这起事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高田公司也极力掩盖,但是到了2015年,全球已至少有23人因高田公司生产的气囊而殒命,美国交通安全局开始介入调查。
结果发现,高田安全气囊使用了爆炸性化学物质硝酸铵,这种物质虽然可以迅速让充气泵运作展开气囊,但极易变质。
一旦变质,就会迅速发生爆炸,安全气囊中弹出的金属碎片,就是硝酸铵爆炸时,将金属外壳给炸碎了。
更让人不齿的是,高田公司在2000年做的测试中,就出现过硝酸铵爆炸的情况,从那时起,他们的测试数据就已经开始造假。
大多数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当中是使用硝酸胍作为推进剂,但高田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不稳定但价格便宜的硝酸铵,这就是他们造假的目的。
事件持续发酵后,美国交通安全局一纸诉状将高田公司告上法庭。
在铁的事实面前,高田公司不得不承认造假事实。
数年期间全球共召回装有高田安全气囊的汽车高达1.2亿辆,仅2015年从我国就召回500多万辆,把我国的众多消费者坑得不轻。
高田公司因巨额负债直接倒闭,随后被均胜公司收购,让均胜公司没想到的是,接管高田在日本和菲律宾的工厂后,竟然发现安全带和儿童座椅的数据上也有造假。
到了2017年,日本汽车的原材料供应链被查出大规模造假事件,日本神户制钢率先暴雷,其生产的铝、铜制品在强度和尺寸上存在篡改数据的情况,这种情况始于2000年前后。
同年,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在电线、铜、铝制品等产品上被爆造假,东丽集团在轮胎测试数据上出现造假,涉及的车企几乎涵盖了整个日本汽车行业。
更令人后怕的是,汽车行业只是边角一隅,还有航空、机电、核电站等众多行业,被卷入的日本企业多达258家,日本原材料供应呈现出整体沦陷的局面。
三菱集团不仅在原材料供应上有问题,在整车生产上也在造假。
2016年,他们承认在进行燃油经济性的测试时作弊,使油耗数据低于实际驾驶时真实的油耗,这是对消费者赤裸裸的欺骗。
而他们的造假行为,也是始于2000年左右。
还是2017年,斯巴鲁和日产公司被查出造假行为,斯巴鲁在尾气排放方面进行造假,并使用无任何资质的人员进行车辆出厂检测。
这种行为在斯巴鲁竟然是常态,已经持续了30年。
2020年,日本电装公司爆出“熄火门”事件,电装公司是日本第一,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配件供应商,生产的燃油泵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但却被检测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会导致汽车在行驶当中突然熄火。
这一事件影响了包括丰田、雷克萨斯、马自达、三菱、本田、斯巴鲁等在内的日本大部分车企,当年就召回479万辆汽车,仅我国就召回120多万辆,该事件的影响至今仍未消除,我国消费者再次被坑。
2021年,日本曙光制动器和日立安斯泰莫被爆造假,这次出问题的是刹车和悬挂零部件,到2023年,这些问题产品的销售量竟达到2亿件,而起始的时间,还是在2000年前后。
就在2023年12月份,丰田旗下大发汽车再次爆出造假事件,碰撞测试的数据被篡改,共有174项违规操作,涉及64款车型,导致100多万辆汽车被召回,就连已经卸任的丰田前社长也不得不出面向公众道歉。
日本汽车产业,已经陷入系统性造假的旋涡,积重难返,他们为何要这样做呢?
日本汽车产业为何造假?纵观日本汽车产业造假史,很容易发现,大多造假行为都是在2000年前后开始的,为何会如此整齐划一呢?
这是因为2000年前后,日本的汽车行业已经无法再压缩成本,不造假将逐渐失去市场竞争优势。
上世纪70年代,是日本汽车行业最辉煌的时代,凭借廉价、省油、耐用的产品差异化形象,成功在欧美把持的世界汽车产业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日系车开始吊打欧美。
但随着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大规模金融收割,同时,欧美汽车也在成本控制上发力,日本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
反观中国,从80年代开始,承接了众多外资汽车产业链,中国汽车工业开始逐步发展,这进一步加剧了日本汽车产业的竞争压力。
为应对这种情况,日本汽车厂商要求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商每年降低价格,当利润较高时,自然还有钱赚,但是逐年下降的利润让这些产业链上的企业难以承受。
日本车企为了保持价格竞争力,则是一味控制成本,但这种做法是有个极限的,很不幸,2000年前后,汽车制造的成本已经降无可降。
原本这种情况在任何一个工业产业上都可能发生,正常的做法有两种。
一方面进行科技迭代,以科技力量去占有市场;
另一方面是进行产业升级重组,利用资本、人才、规模化等要素去提高竞争优势;
但日本选了一条最“省劲”的道路,那就是造假。
造假的深层原因,与日本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哲学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日本企业更讲究“论资排辈”,没有足够的资历,很难成为企业高层。
日积月累下来,导致日企的领导者大多都是年龄较大的人,他们这个阶层的人只会相互交流,思想越来越僵化。
同时,他们在企业拥有绝对的权威,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会毫不客气的往下压,无论任务目标有多困难,下级也只能被动接受,等到基层员工实在无法解决问题了,那就造假应付吧。
其实,日本汽车行业造假的事情,自上而下都心知肚明,但没人会去主动揭露。
日本从事汽车产业的人员有552万人,占日本人口的4.4%,而我国的这一数据则是0.4%。
日本汽车行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从政府到民间,谁都不愿去捅这个窟窿。
这就像是“皇帝的新装”,所有人都看到了丑陋,但所有人都在粉饰繁荣。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日本的工匠精神又该何去何从呢?
从工匠精神到“躬匠精神”如果以为日本造假只存在于汽车产业,那就太乐观了,日本的造假风,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011年,日本奥林巴斯集团陷入财务造假丑闻,在长达20年之久的时间里,该公司隐瞒了16.8亿美元的投资亏损,在美国的集体诉讼面前,只得承认错误,众多高管被解雇、逮捕,奥林巴斯从此声名扫地。
喜欢日料的朋友一定知道享誉世界的神户牛肉,2017年,日本兵库县农协下属的餐厅,被爆用3000多份次等牛肉冒充神户牛肉。
2021年,日本小林化工被爆造假40年,500种药品中80%有造假记录,这些药品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心脏病,小林化工在药品纯度、有效成分数据上造假,说是图财害命也不为过。
日本温泉是世界各国游客一定要体验的特色项目,2023年,福冈县大丸别庄顶级百年温泉旅馆,被爆出温泉水当中,军团菌超标3700倍,有些游客已经感染就医。
本该一周更换一次的温泉水,在这里一年只换两次,谁敢说这只是个别现象?
而最令人气愤的,是东京电力公司数十年如一日的造假,据报道,该公司作为福岛核电站的运营商,自1987年起,就发现核反应堆管道裂痕,他们却置之不理,隐瞒不报。
2002年,东电承认与29起编造虚假检查报告的事件有关,2007年再次承认,自1977年开始,在199次定期检查中,存在篡改数据、隐瞒安全隐患的行为。
福岛核电站于1974年才开始发电,也就是说,这座核电站从来就没有真正安全过。
在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之后,东电为了实现核污水排海计划,更是百般狡辩,大肆造假,置全球海洋生态于不顾,更不把世界人民的健康当回事。
曾经一度被世界敬仰的日本工匠精神,只是一个被日本人刻意营造出的巨大肥皂泡,一旦戳破,只剩一地鸡毛,次次造假,次次鞠躬道歉。
所谓的工匠精神,本质其实就是“躬匠精神”,一边坚持造假,一边坚持鞠躬。
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存在造假现象,但像日本这样造得理直气壮、历久弥新、层出不穷的国家,的确少见。
据数据显示,2023年1至11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11.1万辆和2693.8万辆,预计总销量将突破3000万辆,预计汽车全年出口可达到526万辆,无论数量还是金额,都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没有在世界上宣扬自己的工匠精神,中国只是默默赶路,将各种质疑的声音甩在身后。
哎呦,你怎么不说德国也在造假嘞
人家挣的就是你认知之外的钱,坑你你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