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古老的东方燕飞入西方四女图

草木年华茶杯淡 2024-04-05 01:56:08

不知大家小时候有没有看过《格林童话》?里面的插图是否记忆犹新?现在的艺术非常宏大、非常用力,却缺了最质朴的动人。

“国王听了说:“你不管答应了什么,都得办到。去,给它开门吧。”

公主去打开门,青蛙一蹦就进来了,而且一步一步地紧跟着她。到了椅子前,它蹲在那儿喊道:“抱我上来呀!”公主犹豫不决,直到国王命令她抱。青蛙起先被放在椅子上,它却想上桌子;上了桌子又说:“现在把你的小金盘子推过来一点,我们好一块儿吃。”公主也这么做了,可看样子却很不情愿。

这两段描写,是不是很眼熟?这是《格林童话》里面的第一个故事:青蛙王子。

在这个故事里你可以看到,美好的并不意味着全部都美好。

小公主非常漂亮,但却并不算诚信,小公主身上有着人性中狡黠地自我聪明,为了达到目的可以欺骗青蛙,又并不想遵守诺言,如果故事仅到这,它对我们就是一个最普通的人性故事,然而没有,小公主的父亲虽然身为国王,却并不偏袒女儿,认为这小小让自己能舒畅的谎言不算什么,他要求女儿必须承受诺言。

所以才有了后面青蛙变王子的故事,才有了最终小公主的幸福。

“谁知它一落在地上,已经不是青蛙,而变成了一位王子,一位长着又美丽又善良的眼睛的王子。于是,遵照国王的旨意,他做了公主亲密的伴侣和丈夫。这时候,他才告诉她,他原来被一个狠毒的妖婆施了魔法,除了公主一个人,谁也不能救他出那水井。”

这里面又有了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西方哲学里一直有救赎,他人对我的救赎、自我对自我的救赎。这种救赎有的时候堪称命运,在西方的很多文学作品里都具有这一点。

另外在西方哲学里,这种救赎从来不是被动的,它需要你主动去争取、主动去作为,才能改变自己和他人,甚至国家、人类的命运。

人类生活充满了各种自我和社会的欲望,这种欲望也让人矛盾,一方面我们需要这些欲望,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一方面我们又憎恨这些欲望,让人类变得贪婪。

《格林童话》里这第一个故事给予我们的是:做人,重信守义,最终,也将不会被辜负;同时,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青蛙,那么是终身背负着青蛙的壳?还是能脱胎换骨成为王子。需要其他人的相处,更需要自我不停的努力和奋斗。

文化是什么呢?文化比传播更重要的是传承。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形成了民族g·jia性格。

当我们把文化丢了的时候,传承就会变弱、甚至断代。所以每个时代的文化,每个时代的文化创造者,身上所背负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衣食住行,还有民族传承。

西方的这种救赎,在最近很火的电影《沙丘》里就有很浓烈的表现和表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罗的个人英雄主义,他这里面就含着救赎——对自我和对他人。

回到《格林童话》,回到格林童话里的插画,这些插画的作者是:沃尔特·克莱恩(1845-1915),一个富有的英国十九世纪油画家。

他曾说:“似乎是命中注定,像含着金汤匙出生一样,我一出生身边就有铅笔和画纸……”这是他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

如果你还记得这本《格林童话》,如果一想起格林童话,你的眼前就会出现那里面的那些插画,你一定会认同我说的话。

沃尔特·克莱恩,又叫沃尔特·克兰,他是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的插画家,主要为那时的一些书籍画插画,尤其是儿童类书籍,他主要画三类题材的儿童故事插画:童话、当代故事和教育读物。

沃尔特·克兰与伦道夫·卡尔德科特 (Randolph Caldecott) 和凯特·格林纳威 (Kate Greenaway) ,组成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儿童插图文学的三巨头,他们各自用着各自唯美的绘画语言,给儿童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的童话,讲了一个又一个的睡前故事。

“如果我们关爱生活,艺术便会关爱自己。”——沃尔特·克兰

今天却不准备展示他那些唯美浪漫、饱含着每一个故事主人公丰富情感的插画,说实在话,可能是因为有些嫉妒。

那些精美的插画故事不只只是沃尔特·克兰,还有着众多的艺术家,用他们的羽毛笔写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用他们的画笔画了一幅又一幅让我们能够深深刻在心上的生动。在那样的氛围里滋养出来的儿童又怎会不平和?所以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一直有争论,但是永远不要忽略后天教育。

你给予爱、将得到温柔;你给与恨、将收获报复。当然也有人说,有些人就是先天的坏,关于这个,不想争论,但我以为,没有哪一个婴儿的出生,就是为了报复。

若你害怕魔鬼,那么尽量自己先不要让自己成为魔鬼;如果你害怕魔鬼,请认真钟情于艺术,哪怕不是艺术创造者,也多维持善和美。

当然艺术创造者的责任更大,你给予社会垃圾,就不要抱怨为什么生活在垃圾场中?

如果你以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回旋镖,那么也该相信,整体与个体,从来不是突兀地脱离,音乐绘画给了美,文学作品和电影给了思考,如果最基本的基础不是因为这些,所有为了票房的票房、所有为了流量的流量,最终都会有回旋镖。整体环境培养了什么样的观众和读者,最终就得到什么的观众和读者,播洒的是雏菊的种子,就别指望收获梅花。

今天主要介绍下沃尔特·克莱恩的油画艺术,他的油画和他的插画整体构图和人物塑造保持一致,但是在色彩应用上却是两种风格。

他的插画艺术,尤其是儿童读物的插画,主要是为了给小朋友们看,所以颜色格外鲜明而鲜艳,在第一时间就抓取了人的眼球,吸引了所有感官的注意。

但是他的油画艺术,色彩却是淡雅的,前面说了,他受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很大,还有一种艺术对他的影响更大,就是“日本主义”。

所有人看到这个词可能都有点反感,那么换一种也许会好很多:“东方主义”,这是在印象画派崛起之时的前夕,东方艺术对于西方这些油画画派的影响,包括莫奈,都画过有一副极为东方的油画,当然后期莫奈一直把这个视为自己的失误,不是这幅油画里的女性不美或者在技法上有什么问题和瑕疵,仅仅因为他太具象、太不印象。

那么这种东方主义是如何影响西方的油画艺术的呢?

这种东方主义,主要是从日本传到了西方,在绘画上主要就是“浮世绘”,日本的“浮世绘”艺术一直没有介绍过,主要是想大家可能对日本的艺术现在不是很喜欢。

但是在我们坚持不能被日韩艺术侵入时,这种不喜欢和不看,也许是把我们的传统拱手送人。就像有00后认为古琴曲是日本的一样,你都不知道该说他什么好。

说他特别热爱我们吧,他不识传统;说他不热爱我们吧,他不接受,他认为不属于我们的任何的物和东西,包括思想哲学。

为什么说我们不去认真看日韩好多艺术,会丢了我们的呢?只拿绘画来说,前面做过好几期宋画,“浮世绘”其实是根源于我们的宋画,曾经我拿梵高的那幅杏花和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专门放在一起做过比较,尽管一幅是油画、一幅是中国水墨画,但两幅画的色彩和枝干花叶的构图,是不是极为相似?

沃尔特·克莱恩当时也深受这种“东方主义”的影响,你看下面这幅《少女与天鹅》(The Swan Maidens),如果粗看它很西方,毕竟我们很少有l体画(春宫除外),但是你看对于人物线条的处理,非常的温柔、色彩呢?更是雅淡,如同天上的云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沃尔特·克莱恩也算是宋徽宗赵佶隔海隔朝的学生。

其实沃尔特·克莱恩也有一幅油画叫《杏花与燕子》,更可以看出整体构图,完全是东方水墨画的影子和思路。

当然,他的这幅杏花图是远远比不上梵高的那幅杏花图的,并不是因为梵高名气大,至少在我看来,梵高的那幅杏花具有着无法诉说的勃勃生命力,沃尔特·克莱恩则只是整体的雅致和谐。

沃尔特·克莱恩另外一幅特别让我喜欢的油画,就是这幅《四季的谎言》,画中四位曼妙身姿的女性,代表着春夏秋冬,从她们各自身上衣中完全可以区分出来,薄纱的夏、带着北风的冬……

谎言又指什么?请谁告诉我?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