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通透:没有特别想维持的关系

嗨猪的家庭 2024-08-13 20:56:05

人到中年,故事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

曾经促膝长谈,无话不说的朋友,终究都消失在了茫茫人海,这难免令人伤感。

但我最近听到村上春树的一句话,忽然有点释怀:

如果你一个朋友都没有,那么恭喜你,证明你已经成熟。

到了一定年纪,总该慢慢习惯身边人的来来往往,也终究会看淡那些渐行渐远。

不需要特别去维系什么关系,也不需要刻意迎合什么人,就是中年人最大的通透。

01

缘分尽时,不必纠缠。

人和人之间,到底是怎么走散的?

原因其实很多。

时间空间的阻隔、生活圈子的变化,都会导致一段关系走向结束。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曾有个非常好的朋友叫杰森。

丹尼尔小时候父母经常出差,他索性就住在杰森家。

两人一起上学、玩耍、睡觉,俨然一对亲兄弟。

高二那年,杰森因父母工作变动,搬去了数千里外的美国西海岸,两人从此天各一方。

二十多年后,丹尼尔去西海岸沿途讲学,在航班上偶遇了杰森。

他欣喜若狂,大步流星地冲上前去拥抱对方。

谁知对方竟后退了一步,然后才挤着脸尴尬一笑。

丹尼尔丝毫没察觉异样,依旧热情地与对方攀谈。

可对方始终只是淡淡地附和,聊了不到十分钟,就借口离开了。

丹尼尔不死心,特意延迟行程,连续两天上门拜访杰森。

第三天时,杰森终于忍无可忍,愤怒地质问:我跟你很熟吗?

后来谈及此事,丹尼尔伤心不已,直言“那是锥心的痛”。

年轻时,我们也像丹尼尔,满腔热情,幻想一段情谊能持续到永久。

中年以后才慢慢发现,任何关系,都是阶段性的。

就像张爱玲,曾无比真心地夸赞好友炎樱生动有趣,后来却用嫌弃的口吻说道:

“我不喜欢一个人和我老是聊几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个死人一样。”

那些过去和我们有过交集的人,共同的话题也停留在了过去。

当彼此的心境、处境发生改变,就不再适合同行。

缘分已尽时,与其苦苦纠缠,不如静静退场,让过去的故事圆满落幕。

02

三观不合,无需勉强。

博主@程千寻,是一家时尚杂志的编辑。

有一次,她费了很大的劲,才采访到一位仰慕已久的知名设计师。

采访结束后,她熬夜加班加点赶稿,并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一位朋友。

结果对方回复说:就为了点加班费,不至于熬夜工作到这么晚吧。

朋友的不理解,彻底打消了她继续分享的欲望。

这个世界上,性格也许可以磨合,观点却无法将就。

一旦出现观念上的差异,再深厚的友情,转眼就烟消云散。

画家王元鼎曾经和木心相交甚笃。

但后来,二人却因为对绘画观点的不同而分道扬镳。

木心师从林风眠,并认为只有林风眠才称得上大师型的艺术家。

跟恩师一样,木心画水墨爱用粉。

有一次,木心请大家欣赏自己的水墨画,王元鼎当着大家的面批评木心的画不透明,有粉,乃水墨画之大忌。

木心反驳,说自唐朝开始,很多画都是用粉的。

两人争执不休,最终不欢而散。

又一天,王元鼎在餐饮店吃点心,木心恰巧进来,看到他居然形同陌路。

后来有人评价他们的交往:

曾经酒逢知己千杯少,后来话不投机半句多。

真正的距离从来都不是物理距离,而是人与人之间观念的差异。

道不同不相为谋,那就各走各路,各自安好。

允许别人的不同,也接受因分歧导致的离散,是中年人真正的成熟。

03

境遇不同,不必为伴。

罗翔在《十三邀》里和许知远有场经典对话。

许知远问:你最要好的朋友在干嘛?

罗翔答:小时候最要好的朋友,现在都不联系了,他们觉得我混得好嘛。

许知远恍然。

接下来,他也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我们那个年代恰好是转折很大的时候,我们当时一块玩的,公认最聪明的一些人,在生活中却是过得非常不舒服的……”

人与人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两人原本类似的命运一旦反差巨大,不论原来多么深厚的关系也会逐渐瓦解。

我爸曾有个很好的朋友姜叔。

两人是高中同学,差不多同一个时间结婚、生小孩,一度关系很是密切。

当年下岗潮来临时,在国企工作的姜叔失了业。

没有丝毫背景的他,只能零散做点活补贴家用。

我爸却瞄准风口,跟着一批人南下,倒腾点小生意,没过几年赚得盆满钵满。

我爸顾念旧情,经常去看望姜叔,给孩子买上一大堆礼物,再给姜叔的老母亲包上一个大红包。

刚开始姜叔还很是感激,可后来却总以各种理由,对我爸避而不见。

久而久之,两人就逐渐断了往来。

小时候,我看不懂这其间的玄妙。

长大后读到那句“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友交于微末之时”,才颇有顿悟之感。

有些共青春的人,注定无法同成长。

当时间的激流把每个人带到不同的渡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心照不宣的沉默,留给对方不打扰的温柔。

04

量交之友,别太介怀。

刘峻曾在《广绝交论》中讲:谋而后动,豪芒寡忒,是曰量交。

一个人在和你交朋友之前,仔细考量过权势、利益,这就是量交。

有些人,你把他当知心朋友,他却把你当一时的垫脚石。

当你不再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也就是你们说再见的时候。

作家苏心分享过一个故事。

她有位朋友S,以前在公职部门工作,因为工作关系,与某位企业老板一见如故。

每到周末,两人不是约茶就是约饭,东拉西扯地闲聊中,两人的感情升温很快。

那位老板说自己是独生子,非要认S当亲哥。

逢年过节,都会往S家送各种礼物,就连S的母亲过生日,他自己都忘了,老板却提前订了蛋糕和鲜花给老太太送去。

刚开始,S很不适应这份热情,时间久了,也觉得人家是真心和他结交,于是也投桃报李,尽自己所能帮他。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S去了新单位后。

新单位很忙,S经常加班加点,只偶尔想起,那位朋友好像没怎么跟他联系了。

正好某天他表弟需要找工作,他想到了这位老总的朋友,于是打电话过去询问。

打了几遍,无人接听。

等他再发微信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被拉黑了。

S很郁闷:他怎么翻脸比翻书还快呢?

苏心笑道:他之前把你当兄弟,是因为你有用,现在你对他来说没用了,还有求于他,他自然就不想理你了。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那些一开始就奔着利益来交友的人,一旦冲突开始,也意味着这段关系的结束。

中年以后,大多看透了人性,明白了人心。

对于那些虚伪的人,不用苦苦追问,只需不动声色地远离。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本质上是筛选的过程。

中年以后才明白,我们与别人的渐行渐远,不是曾经感情不深,而是如今彼此不再适合同行。

破裂的感情,就随它去;走失的朋友,就让他走。

走过聚散无常的匆匆岁月,我们终会在合适的时间,再次遇上合适同行的人。

点个赞,与朋友们共勉。

3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