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演员这条路,他算内娱极少数学会的

戏客 2024-03-02 18:22:57

国产影视圈现在的一个不好的现象是:

想做红花的多,甘做绿叶的少。所有人都想当主角,演大戏,都想靠一部爆火,走到台前,然后一飞冲天,功成名就。于是就有了那些经常见到的争番撕咖的场面。演不演主角,当不当一番,成了天大的事情。动辄上热搜,引起圈子内外的大讨论。从而忘了,戏好不好,才是演员最应该关心的事情。但其实。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一个好演员最终能被大众看到,除了银幕上的演出,幕后的苦功夫,不知道下了多少。哪怕他是配角,哪怕只有很短的戏。而今天要聊的主人公,就是一个从龙套从配角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成功在影视圈站稳脚跟的绿叶。甘昀宸。

你或许不熟悉他。但在业内,他早就被“看到”。就在《繁花》爆红的几个月前,胡歌曾经有一部口碑不错,集齐了吴磊、白客、齐溪、黄磊、孙淳、龚蓓苾等一众名角,还有曹保平监制护航的电影《不虚此行》。

这部帮胡歌拿下了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男主角的小体量电影,在宣传路演时。胡歌出人意料地,把本片最大的名声给到了他身边这位甘草演员——虽然我拿了最佳男主角,但是我觉得他是最佳男演员。

就像胡歌的努力被看到一样。胡歌认为甘昀宸也需要。他是谁?他又演过谁?绝大部分观众应该不熟悉他的名字。但肯定见过他的这张脸。他是《我不是药神》最后,在码头告密,导致黄毛出意外的坏保安。他是《奇迹笨小孩》里,打齐溪耳光,结果被主角团一行人暴打的混混头子。

是《人生路不熟》里男主的同事+损友,也是《了不起的夜晚》里拍摄三人组中最莽的那个狗子。

当然,还是去年的电视剧《似火流年》里浪子回头最后被炸得粉身碎骨的张鹏。以及,这次的《不虚此行》里,用仅仅十分钟不到的出场,就让胡歌赞不绝口的程序员老陆。

如何评价甘昀宸?一个甘草演员。但,那只是目前。因为,他身上有着一种国产影视圈难得的清醒。而因为这份清醒,他被看到,走上台前的速度,不出意外。可能会超出大部分人的预期。

一个角色或演员能被观众记住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演得好,没错,但在现在这个时代,我可能会加一条,就长得帅或者漂亮。因为这个事儿,因为我自己的外形特点,我很清楚我的劣势在这儿。采访中,甘昀宸一上来就表现得很有“自知之明”。在当下的时代,作为艺人,作为演员,他觉得自己的“劣势”很明显。不够帅。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科班出身的他,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姿态,会是那么的“低”。混混,保安,牧羊人,路人甲乙丙丁……绝大多数都只是露个脸,在一部戏中演一个角色栏中都不会写的边角料位置。

别人看不上,可他愿意接。有人说,演员要有羞耻心,要有骄傲,可为什么这句话在甘昀宸这好像不管用?这些角色,他怎么能甘心的?在《奇迹·笨小孩》的时候,面对甘昀宸的要求,导演文牧野也同样奇怪: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流氓,你争着演个什么劲儿呢。

但他不这么想,在他看来,这是属于演员的责任。一个作品里总有戏份的多少,比重的高低,有情节的跌宕起伏,故事的反转延宕。而小角色千千万,总有人要去演,但并不是每一个都值得演。甘昀宸的“甘心”的前提,是找准机会,把自己嵌进戏里,总有一些别人不愿意演但又必不可少的功能角色,有戏演,就有发挥的余地。艺术感染力就是人物的弧光,然后剧作赋予它的高度就是跌宕起伏。也许有人他是起,那我就一定要去承担那个跌的身份,因为起的角色已经定了别人了,我演不了,那么英雄让别人来做,这世界上还有懦夫,我可以去演懦夫。于是在《奇迹笨小孩》里,观众看到了那个讲狠的混混头子。作为一个日常偏喜剧性格,甚至是以演喜剧出道的演员来说,演混混头子本身是一个不一样的挑战。别看在电影里,他主动挑事,推搡,鼻孔翘到天上,还和齐溪饰演的汪春梅互扇耳光。但在戏外,这场打脸的戏,拍了足足二十六条,才达到导演的要求,跟胡歌那个果然有得一拼。

狠劲儿很多人都有,甘昀宸要怎么演呢?真正让这个“流氓”被记住的,是后边被一脚踹飞时的“懵圈”和求饶服软的反差。

喜剧感,没错,他用自己擅长的喜剧,不仅仅演出地痞流氓色厉内荏的本质,更服务于剧情,用这部电影里唯一的“坏人”吃瘪,让主角团有一个情绪的发泄。这就是这个“混混头子”的自我认知。同样的设计也在《长空之王》里,甘昀宸出演了一个只有几句台词的牧羊人角色。一个牧羊人有什么好演的?但放在整部戏的剧情里,就能看出作用。想想看,一个意外碰上了飞行员训练事故,捡到飞机座椅,救下飞行员的牧羊人,他的疑惑、不解和惊喜,能一下子把观众从电影主线保家卫国的高阶叙事里拉回到普通平民视角。喜剧氛围拉满。

不仅用足够接地气的方式让观众代入,还能调节电影相对沉重的氛围,活跃气氛。(电影中金靖的那个护士角色也是类似作用)

发现没?甘昀宸作为演员“豁得出去”的原因就在此:虽然演员的责任是演好角色,这不假,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但是,相比于那些平庸的路人甲,阿甘真正发力的,是争取那些有剧作功能地角色的同时,尽可能地制造反差和对比。他自己在采访中也提到了这个观点:如果你让我去演一个平庸的人,谁都可以,我干嘛还要演。就是我要对人物负责,作为演员我只对人物负责,我要把人物的弱点和优势全都展现出来。如果他的缺点多的话,我就把他的缺点展现的更多一些。如果它的优点多的话,那我还是要展现他的缺点。就是因为没有对比的话,那个优点是微不足道的。看似不挑的选择背后,有一份难得的清醒。要放大缺点,给观众留下印象。但,即便想得如此清楚,这样演也不是没有代价。在《我不是药神》里的结尾他饰演那个码头小保安,游离在主角程勇和黄毛的进货渠道周围。不仅威胁到主角们的送货渠道,还在结尾向警方告密,间接引发了追逐,造成了黄毛的死亡。

虽然作为“小反派”获得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但因为电影的大卖,他还是因为这个角色遭到了不少网友“恨屋及乌”的谩骂。无独有偶,不论是在《奇迹》里客串流氓头子,还是在《似火流年》里饰演重要配角的张鹏。

这些选择,让甘昀宸被当作负面的情绪宣泄的现象始终存在。而且是再聪明,再甘心,这些压力也躲不掉。如果放在普通的演员身上,可能时间一长人会绷不住,会垮掉。但在甘昀宸身上,除了坦然自己的不足,演好每一个绿叶,他还有另一种解法。

《似火流年》里的张鹏可能是甘昀宸出道以来演过的分量最重的角色之一。作为主角团中最胆小怕事又缺乏担当的一个,在兄弟情义和搞事业的过程中一直扮演一个“troublemaker”的角色。

前期惹事,后期还欠高利贷,沾毒瘾,虽然最后靠着结尾的幡然悔悟和自爆救人,挽回了不少同情分。但不出意外继续被不少观众讨厌,甚至被网友希望说赶紧下线。

但,观众可以吐槽这个角色的人物设计,无法忽视的是,这个角色给予甘昀宸的发挥空间。如果说之前的演出都可以从生活中观察,去模仿,去功能性地体验。不论是保安,是混混,还是打工人。那最明显,一个吸毒者该怎么演?是靠套路化的妆造?还是参考前人的经验?甘昀宸做了一个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的事。趁到国外拍戏的机会,与真实的瘾君子们面对面交流,模仿他们的状态,了解他们的内心。我去温哥华的时候,我在路程当中就听说那边有很多吸毒的人会聚集在那条街上。完了我是壮着胆子,很害怕,但我一直觉得我至少需要去看他们的的生活状态,我至少得看到,所以我就自己会去那条街上采风。原因很简单。这个角色的设定,可能是角色能让观众记住的重要原因,而张鹏在剧中展现出来的拧巴和纠结,那种让人恨但更让人唏嘘的样子,很大程度就来自于这段实地走访的经历。

在采访那个女孩的时候,我其实能感受到她多少是有一些悔意的。但是这个悔意就是当她有更强大的这个欲望充斥着她的时候,她可能那个东西就暂时的忘却了。但有没有悔意呢?肯定有。所以就是在后续的那个阶段,其实张鹏演的那个拧巴和纠结,很大一部分源自于我在街头遇到的这个人。可能有人会问,至于么?怎么演都是演,观众不一定能分辨出来。可这对于阿甘来说,并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他也有一种来自演员的骄傲,或者说,是前边所说的,所谓的“甘心”之下,撑住他的,是不甘心。做绿叶,也要做最出彩的那个。出道多年,随着表演机会的增加,角色发挥空间的拓宽,甘昀宸的演出也有着肉眼可见的进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那个让胡歌夸赞的《不虚此行》中的老陆,整部戏出场不到十分钟,却在与胡歌的对手戏里完全不落下风。胡歌饰演的悼词作者闻善接到了一单新的生意,但约见的地方却是快餐店。

一手拿着肉夹馍,一手在键盘上打字,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个被压榨得饭都来不及吃的苦命打工仔。但面对闻善,一开口却是:希望给心梗去世的公司老板写悼词。面对闻善的不乐意,老陆先是眼神一暗,然后自顾自地说起了写悼词的原因。注意一个细节,他的普通话,咬字带着浓厚的南方口音,再加上后边提到了老家的剁椒,短短几句话,重现了一个来自外地的创业团队在北京地下室里奋斗的激情岁月,以及在获得投资的关键节点,突遭不幸的难过唏嘘。

尤其是给闻善展现的,不再是公司老板和员工的关系,而是创业战友之间的同袍真情,最终让闻善同意写悼词。注意他与闻善握手时的动作。不善交际,充满真诚但又边界感十足。

更写实的,是在后边造访办公室的时候,睡在沙发上的老陆,一脸疲惫的样子,给到的不是场景的刻意,而是一种生活的进行感,通过闻善看到的,是老陆这个角色的生活切片。

角色的血肉,立住了。这背后离不开创作者的努力,导演特意给老陆加上了一个湖南人的身份。而这个设定对于甘昀宸这样一个新疆籍演员的首要挑战,就是那一口南方的塑料普通话。为了这口方言,每天疯狂循环练习,最后的结果,不仅让胡歌称赞,更是让剧组里的湖南籍工作人员都颇为认可,超出预期。而这些,其实对于甘昀宸来说,只是水到渠成。抓住角色的某项特质,找到给观众留下印象的演出突破口,是他入行以来一直在做的事。甚至,从一件小事能看出他内心对于演好戏的渴望。采访中甘昀宸说了一个早年的经历,为了寻找到演习的感觉,在沈阳的大冬天,把自己关在一家酒店单独一层的房间里整整十五天。为了模拟演出角色的性无能和杀人冲动的那个变态感,到最后快把自己整抑郁了。别看听起来挺酷,但实际上那种情绪低沉的状态,是真的会伤害到演员自己,甚至达到某种高危的状态。有一天晚上我记特清楚,我四点多钟都没睡着。然后冬天的沈阳非常冷,我坐在那个外墙窗装饰那块,就有一个特别强烈的念头,我想跳下去……一直回想到今天我都挺害怕,那是一个挑战,演员这个职业确实高危,有的时候把自己给搞疯了,那个,那个角色挑战太大了,差点都死了。都说戏疯子,但只有真正投入到其中,才可能获得一些更真实的感受,那些危险的部分,不是真实经历过,很难有相应的输出。所以别看甘昀宸过往的角色以绿叶居多。但实际上,几乎所有能被大众关注到的绿叶,在他走入镜头前,那些观众看到的部分之外,必然都会有大量的精力用于打磨和迭代。所谓工夫,不仅在戏里,更在戏外。从古至今的好演员,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甘昀宸也不例外。

过去,电影市场的红火,网红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极大地拉低了成为“演员”的门槛,甚至某种程度上解构了“演员”的定义。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演员几乎是最卷的行业。可在一个谁都能在镜头前表演的年代,到底什么是演员,又什么是好演员?卷?拼?还是竭尽全力什么都演?都不是。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不少大众认知里的好演员,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怎样秒杀众人,值得解读;也经常能看到各种营销,为了演戏花了怎样的功夫,做了多少的累积。但这些都是口头的。因为从没有一个想做演员的人,能说自己的努力一定有效,一定能给人看到,自己一定能红。但这句话,甘昀宸用他的成长经历似乎给到了业界一条关于成功的“捷径”,并不是什么好好演戏好好准备之类的空话,而是切实可行地告诉大家,一个演员要怎样能够被看到——明明是科班出身,却能伏低身子去演龙套。明明是演不起眼的龙套,却靠着演出总是能给观众留下熟脸的印象。明明没有什么明星气质,但却能够凭借责任心和专业水准,获得行业内的肯定,片约不断。然后呢?在这些演出机会中,保持足够的耐心,头脑足够清醒地等遇到一个好的作品,一个更重的角色,等到遇到业内更有话语权的肯定,参与更重量的项目。最后才有机会,走上台前走向大众。毫不夸张地说,细观国内的影视界,好演员从不是突然爆红的。很多优秀的演员在你我认识他之前,就已经在行业内摸爬滚打,靠着敬业在小圈子里建立了知名度。凭演技,凭刻苦,凭口碑。而在建立知名度的时间里,他们需要,是孤独,是忍耐,是成就感低,必须一个人对自己过往的演出经历反复思考、迭代。最后,才能在观众看到的时候,有足够的累积立得住。所谓德要配位。配位的德,不仅有艺德,也包括那份头脑清醒。清醒地看待演艺生涯和自身定位后,理性选择。相信这不仅仅是对于甘昀宸这个年轻演员。更是对于国产影视圈里,想出头的年轻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是一条“捷径”。但绝不是一条“易途”。目之所及,甘昀宸正处在这条路的前半段。从喜剧出身,到参与小成本制作,从热门电影的龙套角色,到担纲重要配角的热播剧,再之后?毫不夸张地说,甘昀宸已经拥有了最优秀电影人的部分特质,经历了2023年的累积,也拥有了不少作品傍身。机会已经摆在了面前,能不能成呢?只说笔者一个亲身经历,在赴约采访的间隙,甘昀宸在咖啡馆的门口待了很久,看着车水马龙的道路中央,有一个透明塑料袋。在车流中被风摆弄,来回穿梭,翻转。这感觉,就像这个大时代中的每一个人,努力而又坚强的在潮流中折腾。所谓好风凭借力,送人上青云。完全相信,不论是影视行业还是普通观众,在这样一个容易迷失自我的时代,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是等风起。也是等云来。

ps:严禁私自转载!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作者

xkxike@qq.com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