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卷土重来:新毒株突现,世卫拉警报

信息周末 2024-09-02 01:45:25

当地时间2024年8月24日,刚果(金)布卡武,在卡武穆医院,一名患猴痘的病人坐在长凳上。自2024年初以来,南基伍省已记录了五千多例猴痘病例。卡武穆医院所在的一卫生区出现了八百多例病例,包括8例死亡,均为5岁以下儿童。视觉中国|图

时隔两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再次因猴痘拉响最高警报——2024年8月14日,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此前,2022年7月,因猴痘通过性接触在一系列从未见过该病毒的国家迅速传播,WHO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3年5月,全球病例持续下降,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布结束。

然而2024年以来,猴痘报告病例迅速增加。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以来,非洲共有13个国家报告22863例猴痘病例,其中3641例确诊、19222例疑似,622例死亡。

令人担忧的不仅于此。WHO回复南方周末记者,刚果(金)发现了新的猴痘病毒进化枝Ib,尽管这一进化枝在2024年才被发现,但证据显示,其在2023年9月左右就已出现。相比2022年猴痘疫情时流行的毒株,新毒株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症状和更高的死亡率。

更需警惕的是,新毒株已漂洋过海。瑞典卫生部8月15日表示,斯德哥尔摩确诊一名新型Ib毒株引起的猴痘病。另据媒体报道,8月22日泰国也发现Ib毒株确诊病例。二人均有非洲旅行史。

海关总署8月16日在网站发布消息,要求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人员,如接触过猴痘病例或出现相应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2天后,国内首个猴痘病毒检测产品获批上市。2023年9月,中国已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新的毒株已经蔓延到了非洲许多国家,并且有机会向非洲之外的世界各地传播。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改善监测、诊断或进行其他公共卫生行动,而不仅限于非洲,才能尽早扼杀这一病毒。”WHO独立专家委员会主席迪米·奥戈伊纳(Dimie Ogoina)在8月15日的媒体简报会上说。

“病例只是冰山一角”

提到猴痘,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网络上的图片,密密麻麻的脓包沾满皮肤,看了让人起鸡皮疙瘩。通常来说,这是猴痘最先出现的症状——皮疹,从一开始的扁平溃疡,慢慢变成充满液体的水疱,进而瘙痒、疼痛。

猴痘的英文原为monkeypox,2022年底改为mpox,是正痘病毒的一种,天花、牛痘是它的近亲。尽管这一病毒在1958年首先在猴子身上发现,但自上世纪70年代刚果(金)确诊首例人类感染病例后,猴痘已成为能够人际传播、人畜传播的人畜共患病。

非洲疾控中心在媒体会上提供的数据显示,仅2024年上半年,非洲报告的猴痘疑似病例就已超过2023年全年的数量。“考虑到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对接触者的追踪水平等诸多薄弱环节,这些病例只是冰山一角。”非洲疾控中心表示。

这也得到学界的默认。部分人感染猴痘后,早期症状只是发烧、头痛、背痛、疲劳等。“在一些人群中,猴痘的症状可能十分轻微,或几乎没有症状,这显然会耽误就诊和确诊,进而错失治疗和隔离的机会。”英国爱丁堡大学免疫学教授尼尔·马博特(Neil Mabbott)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尼日利亚科学院院士奥那沃尔·托莫里(Oyewale Tomori)长期关注和参与猴痘防治,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控制疫情需要公共卫生部门的快速运作,在核酸检测尚未普及的情况下,猴痘往往通过症状进行临床诊断。

不过,这些不典型的症状也让猴痘在临床诊断中出现困难。北京市疾控中心在2023年9月发表的论文中对北京市37例猴痘确诊病例分析发现,首次门诊误诊率达64.3%,部分病例甚至要等到第三、第四次就诊才能确诊。

非洲疾控中心表示,8月19日开始,已组织布隆迪、中非共和国、肯尼亚等6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参与培训,学习猴痘的分子检测、测序等必要技能,实现精准的检测和报告猴痘病例。

非洲疾控中心总干事吉恩·卡西亚(Jean Kaseya)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正确保在一些国家的检测率从18%上升至80%,“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部署一些能力,包括PCR实验室检测和抗原检测等,我们正与合作伙伴实现这一点”。

新毒株缺乏研究数据

与过往不一样,本次流行中,猴痘I型的一个新的亚型被发现——不仅刚果(金),布隆迪、肯尼亚、卢旺达、乌干达这四个非流行国家也发现了Ib毒株。

布隆迪报告称,2024年7月以来,已在多个地区发现100例与Ib毒株相关的确诊病例,其中28%为五岁以下儿童。

奥那沃尔·托莫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Ib毒株可以通过人际传播,主要流行在刚果(金)东部省份,主要影响群体是成年人,传播迅速。Ib毒株主要通过性传播,但也并非只有这一种渠道,现在正在性工作者群体中持续扩散。

猴痘共有两个分型,分别为I型(此前称为中非分支)和II型(此前称为西非分支)。多项研究表明,I型症状更重、死亡率更高。上世纪80年代WHO对I型的研究数据显示,其死亡率约为10%,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儿童身上,II型死亡率则为3.6%左右。

2022年,WHO首次宣布猴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蔓延至全球115个非猴痘流行国家的毒株正是IIb型。时至今日,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多数国家报告的猴痘病例仍是IIb型。

长期以来,I型的亚型之一Ia主要在刚果(金)地方性流行,儿童是主要受影响的群体。2024年以来,中非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也报告了Ia毒株病例。

WHO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称,2024年已知猴痘病例中有3.6%死于Ia分支,但对于新的Ib分支,到目前为止,由于缺乏数据,还难以描述其严重程度。

刚果(金)布卡武天主教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2024年5月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论文注意到,2023年9月在刚果(金)开始的新一轮猴痘疫情中,传播方式已经发生转变,除了人畜传播外,感染群体既有同性恋者,也有异性恋者。“在刚果(金)南基伍省,异性恋传播可能是该地区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而非同性恋传播。”

“现在了解Ib感染程度、流行病学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挑战,不要过度解读现有数据来计算不同分支的粗略病死率。”WHO向南方周末记者强调。

疫苗供应捉襟见肘

猴痘与天花同属于正痘病毒,尼日利亚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阿德索拉(Adesola Yinka-Ogunleye)此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天花疫苗可以同时预防天花和猴痘,接种停止后,新出生的人缺乏保护,这是全球猴痘死灰复燃的一个重要因素。上世纪80年代,WHO在刚果(金)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接种天花疫苗的人同样具有对猴痘病毒的交叉保护作用。

这也得到学术界证实。2023年10月发表在医学期刊《免疫疗法》(Immunother Adv)上的一篇论文指出,在全球根除天花运动期间接种天花疫苗的人,在与受感染患者近距离面对面接触时,可提供85.1%至87.1%的保护率。

该论文作者尼尔·马博特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针对天花病毒的疫苗对猴痘非常有效,针对性地在感染患者及其高风险密切接触者中使用天花疫苗,可以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播。

不过,自1980年起,WHO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天花,并停止天花疫苗接种。天花疫苗主要有三代,第一代已经停用,第二代天花疫苗ACAM2000因接种者有发生心肌炎的风险而很少使用,尚不清楚其对猴痘的保护作用几何。第三代疫苗LC16m8在日本获批使用。还有改良的第三代疫苗MVA–BN在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地获批。

尼尔·马博特的研究发现,MVA–BN(Jynneos)疫苗中使用的MVA–BN病毒和2022年猴痘病毒毒株(MPXV-2022)的基因组具有高度同源性,因此在全球许多国家获批用于暴露前或暴露后接种,并且很少发生不良事件。

但是,迪米·奥戈伊纳感到,现在疫苗的全球供应尚不足以满足非洲的需求,需要加快生产,各国也需要尽快批准疫苗使用。“即便我们给需要接种的人群排一个优先级,比如儿童、孕妇,或医护人员等等,现在的问题仍然是,疫苗还不够。”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免疫学教授迈尔斯·达文波特(Miles Davenport)带领的一项研究发现,接种一剂次和两剂次MVA-BN疫苗的有效性分别为73.6%和81.8%,一剂次疫苗的有效性与原有疫苗相似,而两剂次的有效性更高,并且推迟接种第二剂MVA-BN疫苗能提供更持久的保护。尽管结果并不显著,但他认为,这在疫苗库存有限的当下“可能是最佳选择”。

不过,使用疫苗首先要知道什么人是“可疑”的。吉恩·卡西亚认为,这需要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疫情监控体系,确保疾控系统了解所有疫情案件,同时还能追踪密切接触者,将传染病拼图拼完整。他呼吁,非洲各个国家都应关注这些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我们现在没有针对猴痘的特效药,需要进一步完善监测和诊断体系。”

当地时间2024年8月26日,印尼丹格朗,苏加诺-哈达国际机场,一名乘客走过宣传猴痘的横幅。视觉中国|图

遏制疫情蔓延

多位病毒研究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尚不明确Ib新分支出现的原因,但现实证明,猴痘病毒具有变异能力,有可能变得更为致病或更易于传播。

停止接种天花疫苗,人们失去疫苗提供的群体免疫力可能是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在尼尔·马博特看来,人类不断侵占动物的栖息地,曾经只在动物之间传播的病毒有机会感染人类,因此出现了许多像猴痘这样的人畜共患病毒。

随着人类与猴痘病毒宿主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可能为猴痘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新的环境。“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联系非常紧密的世界,感染病毒的人或者密切接触者在全球流动,就很可能将病毒带入其他地区。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偏远热带雨林地区,猴痘病毒感染了许多野生动物,包括啮齿动物和猴子等。”尼尔·马博特说。

奥那沃尔·托莫里指出,对于不同的猴痘毒株不需要特别的应对方案,只需要根据疾病的传播特点采取相应手段,遏制疾病传播。

WHO网站介绍,猴痘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性皮肤或其他病变部位(如口腔或生殖器)发生,包括面对面(说话或呼吸)、皮肤接触(触摸或阴道/肛交)、嘴对嘴(亲吻)、口与皮肤接触(口交或亲吻皮肤),以及长时间密切接触产生的呼吸道飞沫或短距离气溶胶等。

从埃博拉到猴痘再到新冠,奥那沃尔·托莫里认为,非洲的卫生工作者拥有五十多年应对不同类型疫情的经验,掌握了遏制疫情蔓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上一轮猴痘疫情中,许多国家一年内控制了疫情,是因为做到了及时监测,包括病例的发现和实验室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同时隔离病例,做好感染控制,对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疫苗接种,这次同样需要如此。”

8月26日,WHO启动了一项全球战略准备和应对计划,以阻止猴痘在人际间的传播。该计划涵盖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的6个月时间,预计需要世卫组织、会员国、合作伙伴等各方共同筹集1.35亿美元的应对资金。

德国宣布,将向非洲受猴痘疫情影响的国家捐赠10万支猴痘疫苗,并在刚果(金)设立一个移动实验室,用于快速检测猴痘病毒。MVA–BN疫苗的生产商丹麦生物制药公司巴伐利亚北欧(BAVA.CO)已计划加大疫苗生产,并就技术转让开展谈判,以便在非洲生产疫苗。

8月26日,WHO总干事谭德塞重申,刚果(金)及其邻国的猴痘疫情是可以控制和制止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国际机构、国家和地方伙伴、民间社会、研究人员和制造商以及我们的会员国之间制定一项全面和协调的行动计划。”

南方周末记者 宋炳晨

责编 曹海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