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琦
编辑|文琦
《——【·前言·】——》
长孙无忌,凌烟阁功臣之首,曾是唐朝的开国元勋,却为何死于流放,孤独地在远方辞世?
他一生立下赫赫战功,是唐太宗的重要谋士,也是李治的忠诚支持者。却也因身为外戚,在权力斗争中成为了牺牲品。到底是谁逼死了这位曾经掌握大权的名臣?
长孙无忌的家族与成长:立下基业
长孙无忌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家族并不简单。父亲长孙晟,是隋朝的右骁卫将军。
作为鲜卑族的一员,长孙无忌从小就沐浴在浓厚的军事氛围中。长孙家族在隋朝有着一定的地位,但因为隋朝的迅速崩溃,他们的家族也经历了不少风雨。
长孙无忌的父亲在隋朝灭亡时并未逃脱命运的摆布,早逝的他留给长孙无忌的,是一种不屈的家族荣誉感,也让他早早体验到了权力的变幻无常。
年少的长孙无忌,并没有因为家族的败落而气馁,反而通过舅父高士廉的抚养,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高士廉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重臣,对长孙无忌的培养可谓倾注心力。
正是这段特殊的成长经历,让长孙无忌在少年时代便与李世民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自幼便是志同道合的伙伴。两人一起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也在政务中一起商讨国事。
尤其是在李世民从东征西讨的过程中,长孙无忌便常常作为李世民的谋士,提出各种战略建议。
他机智过人,识人用人,不仅擅长权谋,也有着非凡的军事才华。
可以说,长孙无忌的政治才干和军事眼光,不仅令李世民非常依赖,更让他在唐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迅速崭露头角。
为帝立国:玄武门之变与权力初现
武德九年(626年),唐朝的基业在李世民的奋力拼搏下逐渐稳固,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的重要谋士,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李渊的太子李建成因为长期表现平平,再加上李世民的战功赫赫,导致父子关系逐渐紧张。权力斗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长孙无忌对这场即将爆发的权力斗争有着深刻的预感。他并未直接参与其中,但却全力策划了李世民谋取帝位的策略。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便是这一切的高潮。长孙无忌知道,李建成若是继续存在于李渊的身边,不仅会威胁到李世民的未来,甚至会让整个唐朝陷入政权不稳的局面。
因此,他密谋制定了一系列决策,从军事、政治到人事安排都进行了精细布置。
李世民最终通过这次政变,成功地将李建成与李元吉两位兄弟除去,稳坐帝位,成为了唐太宗。
这场政变中的关键策略,长孙无忌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他不仅为李世民提供了大量的战略意见,还为李世民打下了政治基础。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长孙无忌并没有追求更高的官职。他以外戚身份为朝廷出谋划策,深知权力的危险与背后的复杂。
他不像其他权臣那样想着扩大自己的权力和影响,而是力求“低调”。
他长期不担任具体职务,保留了司空、太师等荣誉性职务,始终以一位顾问的身份参与国家大政,专心辅佐唐太宗治理国家。
贞观之治:法制建设与长孙无忌的贡献
李世民即位后的初期,唐朝面临着许多国家重建的问题。
内部政权的稳定、对外的战事处理、民生的治理,都迫切需要一位能干的谋士来主持。长孙无忌敏锐地意识到,只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治系统,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他与房玄龄等人共同致力于《贞观律》的制定。《贞观律》不仅仅是一个法典,它为后来整个《唐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法典的奠基石,它极大地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并对后世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孙无忌不仅关心法制,还深入参与了朝堂上的各种政治事务。尽管他并没有具体的行政职务,但他始终在唐太宗身边,是太宗治理国家的得力助手。
无论是外交事务、军事战略,还是内政管理,他都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唐朝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长孙无忌并没有忘记家族的责任。他积极支持唐朝的立储问题,尤其在立太子的过程中,他与太宗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主张要保持朝廷稳定,避免因为权力继承问题产生不必要的纷争。
在这个问题上,长孙无忌始终力求理性、客观,尽力避免外戚的过度干预,确保皇室内外的和谐。
权力斗争:与武则天的矛盾
随着唐高宗即位,长孙无忌深知朝堂局势愈发复杂。武则天作为李世民的妃子,虽然有其不小的影响力,但她的野心也开始显露无遗。
长孙无忌对她的权力扩张充满了警觉,并且明确表示自己并不赞成武则天的做法。
尤其是在唐高宗有意立武则天为皇后时,长孙无忌的态度变得非常坚决。
他认为,武则天一旦成为皇后,唐朝的朝政将会出现不稳定,外戚势力的干预会更加严重,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治安与政治的公平。
长孙无忌的反对意见无疑让武则天感到威胁,而这也成为了后来长孙无忌悲剧命运的伏笔。
权力斗争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暂时的胜者。在武则天不断争取权力的过程中,长孙无忌逐渐被边缘化。
高宗虽然表面上维持着与长孙无忌的关系,但内心已开始倾向武则天。长孙无忌的政治孤立,也让他深感无力。
武则天凭借着巧妙的政治手段,逐渐占据了唐朝的政治中心,而长孙无忌则被逐步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
最后,长孙无忌因不满武则天权力的扩张,依旧在朝堂上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这也为他招来了极大的麻烦。
显庆四年,长孙无忌被罢免职务,并被流放到遥远的黔州。他从一个权倾朝野的宰相,骤然变成了一个被打入冷宫的囚徒。
在外戚权力逐渐被削弱的过程中,长孙无忌的悲剧命运悄然展开。
被流放到黔州后的长孙无忌,心情极为低落。作为一位曾经为唐朝打下江山的功臣,长孙无忌深感自己的命运被无情地抛弃。
虽然他曾向唐高宗请求恢复职务,但在武则天派系的打压下,始终未能如愿。
最终,长孙无忌在孤独与绝望中选择了自缢。曾经的凌烟阁功臣首位,如今却死于流放,身死名裂。
长孙无忌死后,虽然唐朝一度没有为他恢复名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逐渐还给了他应得的评价。
经过数十年的政治风波,唐朝朝廷最终在上元元年恢复了长孙无忌的名誉,追复了他的官爵,并陪葬昭陵。
长孙无忌的功绩得到重新肯定,他所参与制定的《贞观律》被誉为中国封建法典的奠基石,成为后世的法学瑰宝。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