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陕西老农挖地基,挖出一条“大蛇”,看清后,心中狂喜

文史大师姐 2024-01-18 19:06:00

1975年,西安一老农挖地基,挖出一条大蛇,老农惊惧不已,刚要将它铲为两段,却发现这蛇一动不动!老农再仔细一看,顿时心中狂喜!

1975年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在西安城郊外草坪坡上有一名叫翟永强的农民,正在为自己的菜地打好基础,为盖猪舍做工具和材料。

翟永强虽然年过七旬,但身子骨却依然硬朗,一张方正圆润的脸庞和头发花白的他,手里拿着一把铲子,正在铲着一块硬邦邦的泥土,铲到半途忽然碰到一个硬物,并且传来一声脆响。

翟永强吓了一跳,他定睛一看只见一个又大又尖的东西出现在眼前,一开始翟永强还觉得这东西像是蛇,心想万一被咬到就不好了,准备用铲子把这东西给剁了,结果这东西根本就没有任何反应。

翟永强不敢大意,使足了劲不断地往下挖,只听得“咚咚咚”的声音不断响起,一团黑乎乎的物体缓缓从泥土里钻了上来,翟永强立刻将铲子抽了回来,往后连退数步,一脸惊骇地望向前方。

这条大蛇一动也没动,双眼紧闭,像是睡着了一样,翟永强放下手里的活,有些奇怪地靠近它,却意外地感觉到,这条大蛇身上居然有一种古朴而又玄妙的感觉。

翟永强细细观之,却见其首似龙,目若珍珠,其身似玉,越向下看,那斑斓的纹路便越是动人,翟永强瞬间就被这条漂亮的蛇给勾住了,之前的惶恐都抛到了脑后。

他小心翼翼地伸手,摸了摸这条蛇,入手温热,让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仔细地打量着这条蛇,心里产生了一种想法。

这哪里是什么蛇类,分明就是一条金龙,翟永强兴奋不已,他又将四周的土壤清扫一遍,最后才找到一整条的金龙被埋在地下,这条龙体态优美,活灵活现,每一块龙鳞都纤毫毕现,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翟永强接过金龙,只觉其分量之重,不由对这块普通之地另眼相看,他将金龙小心翼翼地抱回家中,放在一个比较隐秘的位置,心里既兴奋又有些忐忑,说不定这土地里还会隐藏着其他什么宝贝。

傍晚回家后,翟永强悄悄把此事告知了自己的儿子,说肯定能卖出一个好价格,能够供自己的孩子盖房子和结婚,次日又兴致勃勃地去挖土了。

最后,金龙的身体也被挖出来,不过已经分成了六段,翟永强用自己的衣物将六条金龙的碎片放在身上,准备回去尝试修补一下,不过他的焊接手艺实在太差,所以也只好暂时保留下来。

数日后,翟永强带着六个金龙的碎片来到了文物研究所,请专家帮忙修补,对方很有兴致,说这应该是一件罕见的宝贝,只要有相应的实物,就能还原出来。

翟永强一听这话,不慎将还有一条完好的龙这个消息泄露了出去,匆匆找借口离去。而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发现,这条金龙很有可能就藏在他家,出于对文物的保护,他们便去翟永强所在的村庄,想要说服翟永强把金龙交出来。

村长几次上门,翟永强担心财宝被劫,死活不肯打开大门,没办法,只好转变战术,他们找到翟永强的儿子,在村长的苦口婆心下,终于同意回去做思想工作。

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下,翟永强终于了解到这东西的价值,于是答应将金龙完好地送到了文物站,因为翟永强找到了金龙,并且将它上缴,所以,文物所给予了一定的报酬,并且愿意为他盖好了没盖好的房屋。

最终,在专家们的研究下,这条金色的“蛇”,竟然是一种唐代的珍贵古董,做工精细,上面的花纹也很细腻,给人一种很有立体感的感觉。

这东西的制造难度极高,耗时极长,对匠人的技术要求也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使用细而精的器具,更要有精确的技术,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尽善尽美。

它不仅体现了唐朝在工艺上的高超,而且体现了唐朝的人文与美学价值,后来经过研究人员的研究之后,鎏金铁心铜龙被送往陕西博物院,作为陕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每日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大家纷纷被唐朝的高超技艺所折服。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这条鎏金铁心铜龙,见证了盛唐时代的繁华与辉煌,也见证了翟永强的福运与睿智,更是让人深思历史,让人敬畏传统。

0 阅读: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