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诗,除了秦观的《鹊桥仙》,还有杜牧白居易等名篇。

靖儿爱诗词 2024-08-10 16:32:56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不同的诗人在七夕这一天感受不同,从而写出的诗词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在古代诗人心中的多样情感和深刻寓意。

如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写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浪漫与珍贵。杨朴的《七夕》“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表达了对乞巧习俗的思考。孟浩然的《他乡七夕》“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身处他乡的诗人抒发了浓郁的羁旅之愁和思乡之情。

《乞巧》•林杰(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赏析】《乞巧》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民间七夕乞巧盛况。首二句叙述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着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末二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七夕》•白居易(唐)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赏析】《七夕》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而又别离的悲剧故事为题材,抒发了钟情男女的哀怨与离恨,亦暗寓诗人自己的情感体验,表现出他的深深同情和惋惜。全诗围绕“七夕”神话着笔,景合情切,写得细腻深沉,委婉感人,堪称佳作。

《辛未七夕》•李商隐(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赏析】大中五年四月,同平章事令狐绹已出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李商隐只好硬着头皮回京向令狐绹求情,争取得到谅解并能推荐自己。但此职距李商隐原来的理想差距还很大,他并未能如愿以偿。于是,他便在七夕之时创作此诗,借牛郎织女之事抒发自己喜悦感激之中又有些失望忧伤的情怀。

《辛未七夕》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以牛郎织女故事发端,表现人与人遇合的困难;中间两联写描绘双方盼望相会时的情景和焦急心情;尾联以乞巧之事抒发诗人喜悦感激之中又有些失望忧伤的情怀。这首诗即事即景抒情,将有关节日的传说、习俗与自身处境、思想感情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借彼言此,缠绵委婉,余味无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他乡七夕》•孟浩然(唐)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赏析】在异地他乡适逢七夕佳节,更增加旅人的思乡思亲的情怀。可是远离家乡,看不见妻子在月下穿针乞巧,对月怀人,诗人生起无限羁旅穷愁、去国怀乡之感。孟浩然诗歌大胆抒发个人的理想愿望,给开元诗风注入了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乡七夕》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诗人在他乡逢七夕的愁上加愁;颔联写想象家中妻子穿针乞巧的情景;颈联以对初秋景物的描写表现诗人的秋愁;尾联在反问中表明诗人的愁绪已到了无法排遣的极点。全诗语言平淡而意蕴醇厚,语淡而味终不薄,道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游子感受。

《七夕》•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赏析】朱自清《李贺年谱》提到此诗,但未详作年。从内容看,这首五律当是诗人因七夕而怀念所眷恋的女子的抒情之作。据诗人另作《恼公》所述,他们定情之日,正是前一年的七夕。

《七夕》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通过对比,对诗人的相思苦情作了深层的刻划;颔联借用环境的陪衬和触景生情的手法,表现出时间的推移和其难以为怀的悲怆心情;颈联着想天外,运用浪漫主义的妙笔进行渲染;尾联貌似平淡,其实蕴含无限缠绵的情思。全诗构思新奇,抒情深细,语言工整,妙语天成。

《凤栖梧·甲辰七夕》•吴文英(宋)

开过南枝花满院。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高树数声蝉送晚。归家梦向斜阳断。

夜色银河情一片。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陈迹晓风吹雾散。鹤钩空带蛛丝卷。

【赏析】“甲辰”,为理宗淳祐四年(1244),时词人四十五岁,尚滞留在苏州。

  上片“开过”五句,“七夕”即景。“开过”一句,言南面枝头上的桂花,因受到的阳光多所以开得较早,这之后满院的桂树才陆续吐香。接着的二句与后二句时序上应该倒装。“高树”两句,触景生情。此言园中高树梢上传来了几声哀切的秋蝉声,这多象是在唱别那晚晴天气啊。但是我(指词人)孤身留在苏州,只要求能够象牛郎织女那样的与苏姬在七夕团聚一会。可是即便身在苏州,而且还是在梦境中,也被夕阳的光亮照醒过来,无法与苏姬获得团圆也。此时,苏姬早已离他而去(可参阅《思佳客·癸卯除夜》及《六丑·壬寅岁吴门元夕风雨》)。“新月”二句。七夕之晚,当新月临空的时候,姑娘、媳妇们已经相约着聚集在西楼之上,竞相穿针引线,以便向织女祈求“乞巧”。而我也曾经与苏姬相约,希望她七夕前能够归家。这样我们还可以共同在晚上穿金针,祈乞巧。但是约定成空,姬未回来,岂不痛哉!上片以“乞巧”、“求梦” 两事反映了当时七夕的时俗,并示己之思姬深情。

  “夜色”三句,承上写梦境。此言词人又在夜色深深中进入梦境之中,仿佛自己与爱人也如牛郎织女相逢在鹊桥上似的欢聚在一起。正当他俩在轻绡帐中两情依依,欢情渐浓时,床边屏风边的银烛突爆灯花,惊醒了这场好梦,使词人不由得心生怨恨。“陈迹”两句,梦醒景。此言过去我与苏姬的欢情象薄雾一样随着梦醒而被晓风吹散,眼前只见帘钩上还缠绕着苏姬遗留下来的,那些令人牵肠挂肚的蛛丝似的丝线。物在人散,只有使我徒生悲痛罢了。下片述梦景及醒后情景。

《行香子·七夕》•李清照(宋)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赏析】这首词《历代诗余》题作“七夕”,有可能是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写于池阳的。是年三月赵明诚罢江宁守;五月,至池阳,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州,赵明诚独赴建康应召。此时,李清照暂住池阳,举目无亲,景况倍觉凄凉。

此词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表达了词人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并通过写牛郎织女的会少离多,抒发了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形象地显露出其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全词以托事言情的手法,由人间写起,先言个人所见所感,继写天上神话世界,构思新颖,境界奇丽。

《七夕》•杨朴(宋)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赏析】《七夕》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乞巧。首句写乞巧的人未领会牛郎的意愿。次句写乞巧的人必定邀请织女向她们传授操弄金梭织锦的技巧;后两句就乞巧借题发挥,写织女每年赐给织女乞求赐予人间技巧,而不知人间的巧诈已经很多。此诗将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表现得恰当、巧妙、深刻,其语言简练朴实,诗思凝重洗练,富有趣味。

《秋夕》•杜牧(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赏析】《秋夕》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写一名孤单宫妇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她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其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和心中寂寞。三句写她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宫妇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此诗表现了一位宫妇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

《七夕》•徐凝(唐)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赏析】《七夕》是一首七言绝句。首联描绘了七夕节时,传说中牛郎和织女通过鹊桥相会的情景;颔联写他们相会时,所佩戴的玉佩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颈联突然转到诗人自己的情感;尾联将自己的境遇与天上的河鼓星(牵牛星)相比较,表达了对离别之苦的无奈、感慨以及怅然失落之感。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内涵,富有浪漫色彩。

总之,七夕这个节日很古老,汉代的时候就已经有这样的风俗了。有本书叫《西京杂记》,是晋代人写的,记载了很多汉代风俗。什么风俗呢?汉代宫女经常在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在这个楼上干吗?举办一种仪式,即穿针比赛。穿针有什么样的寓意呢?意味着相怜、相爱。针线一相连,情感就被牵动起来,你牵着我、我牵着你,就好比针牵着线、线挂着针。所以,穿针活动包含着对爱情、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当时这些宫女在七夕节穿针斗巧,看谁穿针多、穿针快。

到了今天,全国各地的七夕节还保留了一些祈福风俗。例如在七夕当天会吃一些特定的食物,都带着“巧”字,比如巧果、巧酥之类,表示我想祈求更多的“巧”,想获得更多的幸福。归根结底,“乞巧”的意思就是希望愿望能够实现。有人希望爱情甜蜜,有人祈祷生活美满,有人渴望心灵手巧,有人梦想升官发财,都会在七夕这天表达出来。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