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名画背后,不为人知的师徒情深!

墨客岛的小墨 2024-09-12 06:07:20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徒、师生传承,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知识传递的重要形式。在讲究师徒传承的艺术界,老师的作用更是尤为珍贵。古往今来的画家,追溯其源流,总离不开对师承关系的分析。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一起来看看,师生之间的关系都有哪几种模式吧。

亲师合一

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善画台阁、车马、肖像,尤其是重大题材的历史人物画和风格画,例如著名的《步辇图》。他的人物画形象逼真传神,写实性注重个性描绘,且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鉴戒贤愚、弘扬治国安邦大业,时人誉之为“丹青神化”。他所师承的是家学。他的父亲阎毗和兄长阎立德均为著名的画家,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阎立本的师承关系是一种亲师合一的模式。

《步辇图》/阎立本/唐/故宫博物院

转益多师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意即学习写诗的时候应该对诗的形式内容进行区别、裁剪和淘汰,要学习《诗经》的风雅传统,向前贤学习,多方面寻找老师,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其实“转益多师”的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学诗,也适用于学画。

我们所熟悉的“吴门四家”之一的唐寅就是一个“转益多师”的典型例子。他虽然与文徵明同为沈周学生,但也曾师事“院派”画家周臣,吸取两宋范宽、李唐、马远、夏圭、黄公望、刘松年等人的长处。不同于沈周与文徵明对元代文人画传统的发展继承,唐寅更多从南宋院体绘画入手,远追北宋名家,在山水画中融汇文人画技法,形成笔法挺健细秀,墨色淋漓融合、清雅潇洒的绘画风格。

《秋风纨扇图轴》/唐寅/明/上海博物馆藏

被称为“清末海派四杰”的任伯年也是一个“转益多师”的典型例子。他一生中师从多位老师,各取所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绘画艺术。他最早师从家学,从父亲任声鹤、大伯任熊、二伯任薰学习肖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在历代书画名家中取法,形成了清新流畅的独特风格。肖像方面,早年师从萧云从、陈洪绶、费丹旭等人,晚年吸收华岩笔意;花鸟画方面,师从陈洪绶、恽寿平、徐渭等人,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山水画方面,师从石涛、沈周等人,以纵肆、劲真的笔法见长。他的作品对近现代花鸟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幽鸟鸣春图》/任伯年(任颐)/清/南京博物院藏

亦师亦友

陈师曾与齐白石亦师亦友的关系为人称道。齐白石初到北京,以卖画刻印为生,但画风不为时人所喜,生活艰难。陈师曾见到他的刻印后特意访寻齐白石的住处,给他提出建议并鼓励他自创风格。正是在陈师曾的鼓励和提携下,齐白石走出了逆境,并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并在后来一举成名。齐白石曾说:“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这句话可以说是两人关系的写照了。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晚年变法,创红花墨叶画法等都是受到了陈的影响。他的作品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天真烂漫的童心,色彩明快,造型浑朴,自具一格。齐白石将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荷花蜻蜓图》/齐白石/1954年/上海博物馆藏

师恩难忘

一个好老师能让学生少走弯路,徐悲鸿在引导杨之光的艺术生涯方向上就起了重要作用。杨之光在徐悲鸿110周年诞辰时一气呵成创作了国画作品《恩师徐悲鸿》。在题跋中,他深情地回忆起初访徐悲鸿时发生的事情:“他说我劝你不要考研究生班而是考一年级,从头学起,从零开始。这八个字的忠告竟影响了我的一生。我听了。我做了。在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我将这一忠告又传给了我的学生,传给了我学生的学生。饮水思源,我们今天所以能有所作为,全靠恩师的引路。”。徐悲鸿以写实主义为突破口改造中国画,杨之光则将这一点发扬光大,将西方的写实技法与传统水墨写意相结合,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在中国画人物肖像及舞蹈人物速写技法方面具有开拓性贡献。在近日刚结束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中,杨之光位列百年21大家之一,他的这张《恩师徐悲鸿》也参加了展出,同期展出的还有广东美术馆馆藏《一辈子第一回》《雪夜送饭》《矿山新兵》等精品。

《恩师徐悲鸿》/杨之光/2005年/私人藏

在人生历程中,我们会遇到有着不同教育方式的老师,他们教会我们各个方面的知识,带给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们在做人和做事方面都有章可循。老师,就是那个一直指引我们方向的人。

师恩难忘,在教师节到来的时候,不妨写上您与老师的故事,或者您想对老师说的话,一起与我们分享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