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人间至味》: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橘子想多读书 2024-05-04 05:06:09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人间有味,大抵是有一些生活的细节,有一些烟火的气息。”

"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假期中读点轻松的书,

小而精致,方便携带,内容也是与假期逛吃逛吃的特色相符。

可作为充实假期边边角角的时间。

读之前就已知道汪曾祺是写“吃”的文章是出名的。《人间至味》集合了汪曾祺多篇跟吃相关的散文。

讨论吃什么怎么吃,是将吃溶于生活浸入情感,思索,是在讨论吃的美味,也是在品尝生活的多种滋味。

《故乡的食物》讲到炒米待客,亲切便宜,但是又再次说到并不好吃,是为方便应急用。对于故乡的食物,我们心里可能都有那么一两种既想念又觉得其实说不上多好吃的食物吧。比如汪曾祺说到茨菇,“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想。”

只是在离开家许久之后,有些食物成了一种执念,记住家乡食物的胃部菌群会让我们在某个时刻特别想念。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看这样简单的文字,还是被其中的真诚感动。

小时候爱吃的,也是最让人想念的,所以书中有“小时候吃的东西都是最好吃的。”这样让人特别认同的句子。

特别喜欢这篇《故乡的野菜》,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枸杞、马齿苋、蒌蒿、荠菜等野菜,灾荒时期的宝物,“过去,我的家乡人吃野菜主要是为了度荒,现在吃野菜则是为了尝新了。”

野菜带有苦味,可清火,挖野菜的室外踏青也是难得的“到野地里活动,呼吸一点新鲜空气,看看新鲜的绿色,身心一快。”

《人间至味》不止回忆里家乡的味道,也在于尝鲜,不同地方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风俗和当地宝藏,食材多样,烹制方法更是不断翻新。

书中说到的玉米炒肉还真没试过,塞馅回锅油条更是第一次听说,因为这是汪曾祺自己首创,“很多菜都是馋人瞎琢磨出来的”确实有趣。

菜肉鱼贝,会吃,吃过的美味过,经历也多,也会想,文章中除了回忆加详细的描述,还时不时地联系到众多的习俗谚语、文化和名人。

写韭菜花就联系到《韭花贴》,就是个寻常的萝卜,在天津也吃出了“风气”,紫萝卜掉色,嘴唇牙肉会乌紫乌紫的,还有“吃了萝卜喝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如此夸张的谚语。

总体来说,这本“作家谈吃的散文集子”也挺有意思的。

味道,是会留给我们深刻的记忆的。哪怕算不上多好吃,哪怕“格”并不好,哪怕曾便宜又寻常的菜肴,吃过的,留在记忆里的,都成了情感(又多了一个敞开吃的理由)。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