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凌晨,伴随着荷兰以及土耳其相继晋级八强,本届欧洲杯八强球队全部产生。欧洲杯开赛至今,以亚马尔、贝林厄姆为代表的青年才俊们闪耀舞台,颇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同样,作为代表着洲际国家队大赛最高水准的较量,欧洲杯展现的新潮流、新趋势同样值得思考。
“小孩哥”们成为舞台焦点
本届欧洲杯,不满17岁的西班牙新星亚马尔成为了外界热议的焦点。在欧洲杯1/8决赛西班牙对阵格鲁吉亚的比赛中,亚马尔助攻法比安破门,这已经是亚马尔本届赛事送出的第2次助攻(此前对阵克罗地亚1次),成为继C罗在2004年欧洲杯之后,首位能在单届欧洲杯至少送出两次助攻的19岁以下球员。另外,更让人诧异的是,虽然已经成为巴塞罗那以及西班牙国家队不可或缺的“小孩哥”,但亚马尔功课同样不能落下。据西班牙媒体报道,亚马尔在欧洲杯期间通过了ESO考试(相当于中考),可谓是学习、踢球两不误。
此前,西班牙足协发布了亚马尔在欧洲杯期间的日常视频,除了训练以外,这位16岁的巴萨小将还需要上网课,做作业。由于学年的最后阶段正好与2024年欧洲杯开始阶段重合,这位巴萨球员在德国完成了他的作业。日前,亚马尔以电子方式收到了他的成绩,所有科目的成绩都很令人满意。
不仅仅是亚马尔,本届欧洲杯,多位年轻小将也成为了各自球队的中坚力量。伴随着贝林厄姆在读秒阶段的精彩倒钩,英格兰在欧洲杯1/8决赛常规时间中,1-1逼平了斯洛伐克,为英格兰延续着希望。今年21岁的贝林厄姆,身披10号战袍的他,毫无疑问已经成为英格兰的绝对中场核心。同为21岁的威廉斯、穆西亚拉、维尔茨以及卡马文加,19岁的梅努等,在各自球队中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克里斯迪亚诺·罗纳尔多、莫德里奇以及德布劳内为代表的老将们正在远离舞台中央,以贝林厄姆、亚马尔等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们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过了接力棒,未来注定是属于他们的。
在欧洲效力多年的韩国前国脚寄诚庸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在欧洲十七八岁的球员已经能够展现出出色的比赛能力,21-22岁的球员已经不能称之为有潜力的年轻球员了,而是成熟球员。其实,在中国也一样,这都是职业足球的客观规律。看着欧洲杯上“小孩哥”们的崛起,不少中国球迷发出着这样的感慨:我们已经不敢奢望出一个贝林厄姆、亚马尔这样的球星,但下一个范志毅、孙继海、杨晨又在哪呢?
转换进攻至关重要
其实,纵观本届欧洲杯目前已经结束的所有比赛,不管是以德国、葡萄牙、西班牙等为代表的夺冠热门,还是以格鲁吉亚、奥地利等为代表的新晋黑马,各队虽然有不同的阵型、打法,但总体观察下来,转换进攻已经成为各队的潮流。
不同于俱乐部的比赛,欧洲杯的赛事周期更短,队员们磨合的时间也十分有限,面对赛会制的比赛时,其实对于各队来说,每场都是遭遇战,也需要更加谨慎。这一点,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各队普遍谨慎的比赛风格,以及不如俱乐部比赛时场面更加开放。因此,各队普遍将转换进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复盘本届欧洲杯多粒进球,其实都是通过转换进攻打对手立足未稳完成的。比如欧洲杯首轮罗马尼亚对阵乌克兰比赛中的第一粒进球,就是罗马尼亚在前场完成抢断后,斯坦丘在大禁区前觅得射门空间,在无人盯防下完成进球。再比如土耳其小组赛击败格鲁吉亚比赛中,土耳其通过前场高压形成断球后,居莱尔获得从容起脚机会完成破门。
本届欧洲杯,类似于这样的转换进攻导致的进球还有很多。其实,各队之所以如此重视转换进攻,最主要的一点是,哪怕是德国、西班牙这样的强队,在面对密集防守时,想要破门同样困难。因此,如何抓住对手有限的空档就显得格外重要。毫无疑问,抓攻防转换就是破解密集防守最有效的途径。
欧洲杯1/8决赛荷兰对阵罗马尼亚的第一粒进球,虽然不是通过转换进攻完成的,但却达到了跟转换进攻同样的效果,就是制造前场空间。赖因德斯在本方后场一脚渗透力极强的传球找到了处于罗马尼亚中后场两条线中间的西蒙斯,当西蒙斯再将球分给加克波时,已经让加克波有了从容的处理球空间。
其实,欧洲杯体现的对于转换进攻的重视程度,也值得国足借鉴。当国足出征18强赛时,如何抓好转换的机会,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VAR不抢镜的欧洲杯很流畅
本届欧洲杯进行到目前为止,与中超联赛动辄七八分钟的伤停补时不同,多场比赛补时时间并不长,这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欧洲杯极高的比赛流畅性以及观赏性。同时,通过本届欧洲杯不难看出,虽然依旧沿用视频助理裁判(以下简称VAR),但VAR并不“抢镜”,似乎令不少球迷忘记了VAR的存在。
本届欧洲杯多场比赛不难发现,欧足联对于裁判判罚尺度有着全新的要求,鼓励对抗、保证比赛流畅性,是欧洲杯裁判执法的主旋律。
在小组赛德国队对阵匈牙利比赛中,德国队第一粒进球就很有代表性。京多安在进攻中疑似犯规,但当值裁判并没有响哨,随后他助攻队友穆西亚拉破门。此时,VAR迅速介入,当值主裁判并没有自己观看现场的回放,在经过VAR提示后,继续维持原判,确认进球有效。从这粒进球前后过程来看,比较明确的体现了本届欧洲杯的裁判执法标准。
首先,欧洲杯鼓励身体对抗。从慢镜头看,处于背后的京多安确实在身体上对匈牙利后卫给予了一定压迫,这一动作处于可吹可不吹的范围。另外,从VAR介入,到确定最终结果,整个过程用时不到2分钟,这一点更体现了欧足联裁判组的高效。平心而论,如果这个进球放在中超,参考以往中超裁判多次吹罚案例,恐怕绝大多数裁判都会认定京多安犯规在先,取消进球。足球本身就是充满对抗的运动,通过这一次吹罚,其实也在外界释放着鼓励对抗、避免裁判吹罚出现吹毛求疵现象的信号。另外,VAR的快速高效也值得我们学习,参考国内联赛VAR长时介入以及多次出现主裁判亲自通过回看后判定的情况,本届欧洲杯可谓做出了表率:既然有VAR的存在,为什么还要让主裁判亲自回看呢?另外,欧洲杯极短的VAR介入时间也保证了比赛的流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