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朝鲜的部队一样,越南的部队也称人民军,其最早是由胡志明和武元甲于1944年12月22日组建的“越南解放军宣传队”,组建之初仅有34人,1945年更名为“越南解放军”,1951年正式更名为“越南人民军”。
虽说越南人民军在1951年才正式使用的“越南人民军”的叫法,
但越南将1944年12月22日定为越南人民军的建军日,所以习惯上一般将其统称为“越南人民军”。
1948年1月越南人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由于二战时期越南为日军占领,所以越南人民军首次授衔受日军军衔的影响比较大,最高军衔为大将,将军衔共有三个等级,分别为大将、中将、少将,这和二战时期日军军衔如出一辙,日军的军衔当时各级别都是设立的三等,没有上将、上佐、上尉。
由于当时的越南还处于战争状态,越南人民军军衔实际处于草创阶段,并不正规,到了1958年越南人民军又参照苏式和中式军衔推行了新的军衔制度,将军衔共四级,曾设了上将,不过最高军衔仍为大将。
而在1948年1月越南人民军首次授衔共授予了11位将军,包括1位大将(武元甲)、1位中将(阮平)、9位少将(阮山(洪水)、黎铁雄、朱文晋、黄森、黄文泰、黎献梅、文进勇、陈大义、陈思平)。这其中最有名的两位当属武元甲、洪水。
武元甲应该是越南人民军的头号人物,抗战时期曾在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的军官训练班学习,后回国和胡志明一起组建了越南人民军,曾担任越南人民军总司令及越南国防部长,1948年被授予越南大将军衔,成越南人民军第一位大将,也是当时越南人民军唯一一位大将。
洪水早年毕业于黄埔四期,与林彪元帅、刘志丹将军等是黄埔同期生,1927年跟随叶剑英元帅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部队失利后,洪水离开中国。
1928年洪水再次来到中国,这次是洪水在中国待得时间最长的一次,直到1945年才离开中国回到越南,期间先后担任东江游击队连指导员、红34师政治部主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传科长兼政治文化教员、干部团军事教员、晋东北特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直属工作科科长。
抗战胜利后不久,洪水奉命回到越南,先后担任越南南方抗战委员会主席、越南第四战区任司令员兼政委,1948年被授予越南少将军衔;1950年洪水随胡志明来到中国,并就此留在中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中越双料少将。
“日军的军衔当时各级别都是设立的三等,没有上将、上佐、上尉。”?日军其实是有“上将、上校、上尉”与“校官”的,所谓的“日军的军衔……没有上将、上佐、上尉”,其实是因为日军军衔的“大将、大尉以及各级佐官”是日文,没有翻译成汉语。这是因为日文与汉语的关系,中国人可以用汉语直接读日文很多的词语,所以中国人就未经翻译直接读日文,因此日军的军衔就成为日文汉读的“大将、大尉与各级佐官”。如果把“大将、大尉与各级佐官”翻译成汉语,那就是“上将、上尉与各级校官”。现在的日本自卫队的军官军衔的日文称谓就是:将一、将二、将补、一佐、二佐、三佐、一尉、二尉、三尉。我们现在都是翻译成与汉语相对应的上中少将、上中少校、上中少尉”。再如越军的海军将官的军衔,直译就是“海军都督官、海军副都督官、海军候补都督官”,意译成汉语,就是上将、中将、少将。再如,西语国家的军衔,如果能够像中国人直接读日文那样来读的话,那么西方国家的军衔根本就没有什么元帅、将军等等我们中国人熟知的各种军衔称谓。
武元甲不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的吗?而且各种介绍也是说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这里特别介绍是黄埔军校就有点扯了。。。
“日军的军衔当时各级别都是设立的三等,没有上将、上佐、上尉。”?日军其实是有“上将、上校、上尉”与“校官”的,所谓的“日军的军衔……没有上将、上佐、上尉”,其实是因为日军军衔的“大将、大尉以及各级佐官”是日文,没有翻译成汉语。这是因为日文与汉语的关系,中国人可以用汉语直接读日文很多的词语,所以中国人就未经翻译直接读日文,因此日军的军衔就成为日文汉读的“大将、大尉与各级佐官”。如果把“大将、大尉与各级佐官”翻译成汉语,那就是“上将、上尉与各级校官”。现在的日本自卫队的军官军衔的日文称谓就是:将一、将二、将补、一佐、二佐、三佐、一尉、二尉、三尉。我们现在都是翻译成与汉语相对应的上中少将、上中少校、上中少尉”。再如,如果按照作者小编的说法,那么越军海军也没有将官,越军的海军将官的军衔,直译就是“海军都督官、海军副都督官、海军候补都督官”,意译成汉语,就是上将、中将、少将。再如,西语国家的军衔,如果能够像中国人直接读日文那样来读的话,那么西方国家的军衔根本就没有什么元帅、将军等等我们中国人熟知的各种军衔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