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送途中这几个越军女俘突然解开上衣,坐地上赖着不走了

峻辉聊过去 2024-10-22 08:30:33

八九十年代的战争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讲述了一位权贵子弟的蜕变,新世纪10年代的《芳华》是一曲歌颂平凡人的赞歌。

这两部电影的历史背景,无一例外,都是对越反击战。

战争,带来的是死亡,毁灭。可国人似乎对这场战争知之甚少,仿佛未曾发生一般。

然而,对于越南而言,和中国的十年作战,是他们心头的一根刺,打断了国家复习的进程,更让不少女兵都穿上了戎装。

为了自保,这些女兵更是使出了多种多样的手段。

越南的野望

越南北靠中国,是中南半岛的一霸,更是有着“小中华”的称呼。

在亚洲,越南微不足道,充其量只能算是中小国家,放在地图上,更是默默无闻。

一般来讲,小国受限于领土、人口、经济,战略视野比较狭窄,也无力和大国争霸,常常是“气氛组”的角色,对世界大局的作用十分有限。

可是,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在特殊的地点关口,也会产生问鼎世界政治的幻想。中国的周边小国,多多少少都有取代中国的梦想,一有机会就会不惜代价,敢冒风险,赌一赌国运。

20世纪初期,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等到了20世纪末期,越南也想进行第二次尝试。

对越南而言,五十年代初的对法战争,越南是胜利的一方,六十年代的反美战争,越南也是最后的赢家(尽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连续击败人类历史上两个强大的白人国家,让越南高层信心倍增。

军事上的胜利,也助长底层民众好战的欲望。

高层政治家的野心和底层民众的民粹思想合流一处,欲借兵戈称霸中南半岛的国家目标就呼之欲出。

而当时的中国经过十年的运动,虚弱不堪,经济凋敝;作为护国柱石的解放军也遭到了波及,训练废弛、装备落后,士兵毫无作战经验。

一些越南将领还利用同盟关系到中国营地实地观察,回来后就说:“解放军的士兵久疏战阵,拿起锄头,比拿枪还要顺手,他们已经不会打仗了,我们刚和美国大兵打完仗,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完全可以以一敌十。”

越南的行径在外人看来很有些背叛和忘恩负义的味道,毕竟对法作战、反美战争,中国都给予了越南极大的人力、物力,派遣军事代表团,实地指导战术的实施,运送成吨的面粉、武器,却落得个如此下场,搁谁都会火冒三丈,也就有了《高山下的花环》中“都喂了白眼狼”这句台词。

大国之间的矛盾常常被小国看作是上升的阶梯,在中苏纷争中,越南领导人黎笋明显偏向为苏联一方,全然不顾中越过去的友谊。

主政者的性格、经历往往会左右国家发展的方向。

黎笋出生于越南中部的广治省,这里相对闭塞,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较少,充斥着越南历史屡遭入侵的耻辱历史。

在这种情况下,黎笋养成了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

仗着苏联作为靠山,黎笋开始实施所谓的“印支联邦”。

1978年11月,《苏越友好合作条约》一经签订,越南就迫不及待地入侵了柬埔寨,并对中国和泰国提出了领土要求。

在苏越同盟的攻势下,中南半岛的力量平衡大有颠覆之虞,能够挽救这一情况的只有中国。

总设计师对于越南的挑衅,多次在口头上给予了警告,但黎笋依旧熟视无睹。

迫于无奈,1979年邓公访问了美国,达成了战略协调,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正如外国学者所言:“为了惩罚越南,为了向苏联展示中国不是一个纸老虎,中国决定队越南进行军事打击。”

女兵的计谋

两国之间的战争开始于1979年2月17日,解放军兵分三路,攻入越南北部领土,在极短的时间内,攻占了越南北部20余座城镇,一度兵临首都,迫使黎笋颁布了全国动员法。

不过解放军有言在先,战争本就是惩戒性质,不以消灭有生力量,夺取财富为目的,于是炸毁了许多越南北部的工业设施之后,解放军就立刻撤军,返回了国内。

不过,越南军队仍不认输,继续同解放军在边境地区争夺山峰、土地。于是,两国又在边境地区发生了零星的冲突,整个过程长达十年之久。

这十年,发生了许多战俘事件,尤其是越南女兵,利用性别优势,给解放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比如在一次侦查任务中,昆明军区一直小分队正在山间执行任务。上级给他们的指示是,这片密林有一股残余越军,限你部于三天之内肃清。

接到命令,小分队队长李刚带着数十名战士,小心翼翼穿梭于茂密的森林之中。还未出发一小时,李刚就听到了一阵微弱且幽怨的哭声。

循声望去,李刚在一颗大树下,发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妪。她满头白发,浑身颤抖,看起来十分可怜。

战士小张刚入伍,还不太懂战争的阴险。他本性善良,准备上前细细询问一番。

不过,队长李刚阻止了他,对他说:“别去,不要上当。”

原来,就在出发前,上级就发来了通知,告诫他们:越军女兵会伪装成老弱妇孺,利用怜悯心,设下陷阱,你们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小心行动。

李刚靠近了几步,察觉到了一丝猫腻,老妇人的双手一直隐藏在袖筒之内。

就在李刚要求老妇人露出双手之际,老妇人突然跃起,从袖筒中逃出了一柄手枪。所幸的是,小张反应迅速,立即将其击毙。

这次遭遇战让李刚胆战心惊,万万没有想到,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妪竟然是蛇蝎心肠的毒妇。

完成肃清任务,李刚返回驻地,也听说了又数名战友都死于自己的怜悯。

有的越军女兵躺在路上,有的则利用人畜无害的小女孩,将解放军带到埋伏地点。

每一次,都会有解放军遭到袭击。

这些情况从各个连队反映到上级组织,首长们也引起了重视,发布了通知,在全军集思广益,征集应对之策。

几天后,一位名叫张明的老兵给出的解决之道得到了首长们的一致认可,并将其命名为“一撩二看三嗅”。

张明曾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侦察兵,数次带回了关键情报,对细节的观察极为敏锐。他也曾押送过越南女俘虏,不经意间发现了这种办法,为识别是否是职业女军人提供了关键线索。

第一个线索是绑腿的痕迹。越南地处热带雨林,蚊虫蟒蛇,随处可见,因而越南女兵都有用布条绑小腿的习惯。

久而久之,越南女兵的小腿处会有明显的压痕,甚至还会静脉曲张。

第二个线索则是凉鞋印记。普通的越南妇女没有多余的钱财会去购买皮革品凉鞋,只能穿草鞋行走于山涧。

但职业女军人则不同,后勤会分发统一的凉鞋,供给女兵。

在炎热的气候下,女兵脚背都会有独一无二的凉鞋印记,这也是区分女兵和普通农妇的一个特征。

第三个线索则是越南女兵的身上通常都会有淡淡的汽油味和硝烟味,这独属于职业军人。

尽管气味虽淡,几近于无,但要是稍加留意,还是能嗅到一星半点。

根据这三个特征,张明总结为“一撩二看三嗅”。

要是战士们在野外遇见越南妇女,分不清是否是受过训练的女兵,则可以利用这三个特征其中任一的一个,都会得出准确的答案,可靠度无限接近于百分之百。

很快,这套方法就用上了实战。

1979年5月的一个清晨,接到上级命令的王强带着部队准备攻占宗梅桥。

本来是预定第二天凌晨时分发起攻击,但王强遇到了突发情况。

一个越南军人从对岸的树林窜出,朝王强埋伏的方向跑来。

王强担心敌人会发现连队,就带着一名精干战士悄悄摸到桥头,将这名军人逮个正着。

一番搜查,王强发现这人竟然是个女的,所执行的任务传达军令。

并且这名女兵还透露,桥对岸只有一个连的兵力,人困马乏,才从战场上退下来。

获得关键情报,王强信心就又多了几分。

一声令下,解放军如潮水一般涌向对岸。

战斗不过一个多小时,王强就圆满完成了任务,宗梅桥就落入了解放军的手中。

随后,战士们开始打扫战场,清点俘虏。这一查不要紧,十名俘虏中有六名都是女性。

通过“一撩二看三嗅”的方法,王强判定她们都是职业军人,于是决定亲自带队将俘虏带回营地。

押送途中,王强收缴了他们全部的枪支武器,还捆成了一排。

但走到半道,这六名位长相柔美的女俘虏突然不愿意走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更让王强大感意外的是,她们几人还当众解开了自己的上衣,用越南语对王强说:“长官,我这里不舒服,想坐下来休息。”

王强一个内地汉子,虽是个连长,但也不会越南语,还以为她在耍诡美人计,找个空子溜走。

于是王强就没离她,反而一个劲儿催促她继续行军。

然而,这名女俘依旧纹丝不动,并且脸上露出了极为痛苦的表情,五官都要挪位。

王强见状,觉得她的身体的确出了毛病,立即叫来了卫生员,卫生员在检查过后,说:她们或许是在生理期,才会这样。

善待俘虏,是解放军的优良传统,王强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暂时停止前进,并烧开了一壶热水,供女俘饮用。

与此同时,王强也安排人手,加强了警戒,防止女俘趁机溜走。

就当战士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女俘时,有一名越南男性战俘挣开了绳索,全速向高山逃跑。机智的王强明白,如果让他成功逃脱,必将泄露连队的坐标位置,那么战士们将会有性命之忧。

想到这里,王强立即抬起了步枪,对准了男俘虏的后背。

“砰”的一声,响彻了整个山林,男俘虏应声倒地。

女俘看到这幕,也就纷纷噤声,穿好了衣服。

后来,王强对女俘进行了审讯,才得知原来她们解开上衣,露出胸脯,就是吸引解放军的注意力,从而让男俘虏有可逃之机。

但即便这样,解放军也并没有惩罚女兵,而是将这六名女兵带回了营地,还为其检查身体。

有些女俘在得到妥善安置之后,还大赞解放军是一支仁义之师,称“自己在战俘营的生活,比在越南还好。”

结语:

整个战争期间,解放军共俘虏了越南女俘117人。

对待这些女俘虏,解放军并没有像美国大兵一样,欺凌侮辱,而是礼遇有加。

比如在搜身时,只要她们主动掀开外上衣,翻开裤兜,显示没有武器和凶器就行。

战争的确是残酷的,但解放军的仁义行为,还是保留了人类最好的良善,不愧为一只仁义之师。

参考资料

《从层次分析法的视角看1979年中越战争的根源》 红河学院学报 陈翔

《当中国战俘最好:越军女俘虏为何如此说》 凤凰网

1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