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英烈:晚明重臣冯紫英(马锡)的人生结局

凤凤文化 2024-09-17 03:28:33

庚辰眉批:《石头记》总于没要紧处闲三二笔,写正文筋骨。看官当用巨眼,不为被瞒过方好。护官符云: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这里不但贾府的历史原型是真实存在的,其他四大家族也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与历史方面有关的人物如严老爷、王老爷、张同圭、聋哑僧人、周太监、东平郡王、南安郡王、沈世兄、仇都尉、杨都尉、冯唐、冯紫英、卫若兰、秦可卿葬礼上的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

那些严老爷、王老爷、张同圭、聋哑僧人、周太监、东平郡王、义忠千王老千岁、沈世兄、仇都尉、杨都尉、冯紫英、卫若兰的历史原型都是明末清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重要人物,每一个都有一段波澜壮阔可以彪炳史书的历史。但是在时过境迁的历史文献里,在满纸荒唐言的文本中寻找到这些人物的历史原型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他们之间不但要有朝代联系、气脉联系,年代联系,地域联系,政治联系,经济联系,而且要有字词联系,诗词联系,典故联系和个性联系。

冯紫英和贾宝玉来往很密切,作为神武将军冯唐的儿子,他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迹。前文解密了冯唐的历史原型是马士英,马士英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马士英在政治上秉持忠诚于国家、为民请命的信念。他在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民生凋敝的时期,深感国家的危机,在明朝末年积极参与抵抗清军的战役,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在战场上,他英勇善战,临危不惧,为明朝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马士英还是一位文化人。他的诗文、书画作品传世,显示了他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才华。

冯紫英的名字出现在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冯紫英设家宴,请了宝玉、薛蟠、蒋玉菡、云儿。宝玉出酒令,要说女儿的“悲、愁、喜、乐”,外加一首曲和一句诗词。根据清代的《马士英传》,马士英有两个儿子。马士英次子马锡,计六奇在《明季南略》曰:“(弘光元年三月)十二乙未,自劾师久无功。请荫内官三人,各锦衣千户世袭。阮大铖荐马锡充总兵,仍莅京营。锡即士英长子,以白衣径仕。”他的一个儿子马锡充任总兵,另外一个儿子马銮担任锦衣卫指挥佥事,传记里还记载说“萌一子为锦衣卫指挥佥事”,锦衣卫指挥佥和锦衣千户都是锦衣卫的军官,也就是说马士英的儿子马銮担任锦衣卫指挥佥事,考虑到总兵和锦衣卫的职能,那个带兵到处打仗的应该是马士英的二儿子马锡,这里冯紫英的原型就是马锡。

冯紫英参与的一场战争就是围绕铁网山进行的,打围就是冯紫英隐藏的重要事件。关键就在教兔鹘捎一翅膀上了,兔鹘是什么呢?兔鹘指的是一种局部羽毛带赫色的白鹰。按照道理,兔鹘是猎人的帮手。更巧合的是,兔鹘还是契丹和女真人对于束带的称呼。《宋史·舆服志》中记载:“上项带,国言谓之‘兔鹘’,皆其故主完颜守绪常服之物也。”因此,兔鹘也可以映射契丹,契丹就是女真,女真就是满清。

由于打围脸上有伤,预示那年发生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注意这个打围是在铁网山上进行的,前文描述了铁网山影射满清侵占的东北地区。因为兔鹘是东北的契丹、女真等民族饲养用来打猎的动物。公元1638年,也就是崇祯十一年和崇德三年,称帝不满三年的满清皇太极派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为帅第四次带领满清铁骑进关。

这次进关是清军历次入关里规模最大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当然战果也最大。仓促应战的明军与清军交战五十七阵,不但无一胜绩,还失陷了济南等州府,督师卢象升战死,赋闲在家的另外一位晚明重臣孙承宗率领全家老小死战而亡,宗室亲王朱由枢等人被生擒,民众财产及人口更是损失无数。清军驰骋于旷野平川而明军无力阻止,到处狼烟四起。直到第二年,也就是1639年四月,多尔衮率大军从青山关出关班师,冯紫英所说的“三月二十八日去的,前儿也就回来了。”这里的铁网山打围就说的是明朝调集兵马围剿满清军队的事情,而“大不幸之中又大幸”指的满清虽然劫掠了大量人口,但是没有攻击京城,在明朝军队合围前撤出包围圈。

马锡的一生是忠于晚明朝廷的一生,他和父亲马士英都是晚明朱由崧家族的忠臣和重臣,在明末清初那段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满清军队进攻南明的时候,马士英带领一部分军队保护贾宝玉的祖母邹氏皇太后离开南京,留下冯紫英,也就是二儿子马锡断后,刘廷锡《广阳杂记》记录了其结局:“马锡,士英子也,为禁军提督。大兵渡江,枭首于市。”马锡最后的人生结局也是相当悲惨的,他为朱由崧的南明王朝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