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贺子珍远赴莫斯科,此后她在异国他乡生活近10年,期间充满艰辛,1947年,在老战友王稼祥夫妇的帮助下,经毛主席同意之后,贺子珍回到了国内,当时贺子珍才38岁,仍显得年轻漂亮。
贺子珍回国后暂住在哈尔滨,当时她的状态很不错,对新生活充满了向往,贺子珍向组织提出想要参加工作,工作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她被安排担任沈阳财政厅的处长,工作和生活逐渐步入了正轨。
贺子珍在哈尔滨期间见到了不少老朋友,也见到了妹妹贺怡,从妹妹口中她知道了关于毛主席这些年的情况。贺怡告诉贺子珍,当年胡宗南占领延安的时候,把母亲的墓毁掉了,后来是毛主席出钱重新修葺的。
贺子珍得知此事后非常感动,更加后悔自己当年的任性,自己不该离开延安,可是如今说什么也晚了。实际上贺子珍当年去了莫斯科之后过得并不好,而毛主席仍关心着她,特地把女儿李敏送去陪伴她。
在女儿李敏的陪伴下,贺子珍在莫斯科的生活仿佛又了颜色,她开始学习苏联女人烫发和跳舞,原本贺子珍是反感男女在一起跳舞的,不过她逐渐接受了跳舞这项活动,而且她跳得还不错。
贺怡一度提出让贺子珍与毛主席恢复关系,贺子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她尝试开始新的生活,在哈尔滨期间贺子珍会去参加舞会,稍微打扮一下,贺子珍就又重新焕发青春魅力,当时也不乏追求她的人。
据贺子珍的外孙女孔东梅讲述,当时贺子珍有过再婚的考虑,不过她要询问女儿的意见,毕竟她和女儿相依为命多年,她担心重组家庭之后给女儿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必须要询问女儿的意见。
贺子珍喊着女儿的小名说:“娇娇,妈妈给你找个新爸爸好吗?”当时已经有十来岁的李敏能懂一些道理,李敏听到妈妈的问题后情绪很激动,突然哭喊着说:“我不要!”
就是“我不要”这3个字,彻底让贺子珍打消了再婚的念头,此后贺子珍再也没有萌生过再婚的想法了。据孔东梅讲述,长大后的李敏逐渐能理解母亲,她为阻止母亲再婚一事感到懊悔。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贺子珍到了上海居住,她的哥哥贺敏学在上海,可以方便照顾她,而李敏则到了北京跟父亲生活在一起,每到暑假的时候,李敏都会到上海看望母亲,她成为了母亲和父亲间的“信使”。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在毛主席的授意下,贺子珍被接上山与毛主席见面了,时隔22年,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遗憾的是后来两人再也没有见面,由于种种原因,贺子珍也没能去参加毛主席的追悼会。
1979年,中风后的贺子珍坐在轮椅上,经过多方协调安排,9月9日这天,贺子珍在女儿李敏和女婿的陪同下,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并献上了花圈。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病逝,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