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8点多,我的徒弟火急火燎地从客户现场给我打了个电话。好在不是大问题,没过几分钟,我们就提前排除了一个网络隐患。放下电话,我起身准备去打杯水,不经意间抬头看向窗外:今天的天气真的太好了,都能在办公室看到远处的天山。新疆天黑得晚,夏天九点多还能看到夕阳和晚霞。当年,我坐着绿皮火车晃了四十多个小时来新疆上大学,单是“九十点才黑天”这件事,就给了我不小的震撼。
2005年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华为,成为一名网络保障的服务工程师,在新疆待了快二十年,其间我经历了新疆网络从2G到5G的建设,也参与了多次春节和重大事件保障,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成家立业,有了很多幸福的回忆。
70周年国庆保障团队合影(第一排右三为作者)
十八年前有个奎屯王
2006年10月,手里攥着一个客户给的电话号码,我独自从乌鲁木齐来到了两百多公里外的奎屯。因为之前负责该项目的同事要调走,我成了项目上的独苗,即将独立接手奎屯附近八个地市的网络业务。对于从来没有学习过NGN(下一代网络)技术的我而言,一切都是未知的:我不熟悉当地的网络,我不认识客户,我更不知道我捉襟见肘的技能会不会直接捅出个大篓子。
到了奎屯没多久,我便一头扎进项目中。果然,纸上谈兵式的“自学”在现网业务中显得格外弱不禁风。那时候还没有eSpace和WeLink这样的即时通信软件,遇到问题很难及时场外求助。看着身边的人特别忙,我又抹不开面子去主动问别人。有时候,好不容易硬着头皮打电话请教公司里的专家,但是听着电话那端还有其他人也在找他,我又不好意思继续问下去,生怕耽误时间,好几次都是一知半解就挂断了电话。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我顶着很大的压力,在交付中尽量做到最好。然而,一通电话让我动了想辞职的念头。
一天, 我还在忙着解决交付中出现的问题,接到了一通陌生的电话。
“你就是华为来的那个人吧?你们做的什么东西?能不能干?”电话那头的怒火似乎沿着信号烧了过来,我明显感觉耳朵一热,脸开始发烫。
我根本就不认识电话那端的人,刚入职场没多久的我瞬间被吼蒙了。“您好,现在这个项目是有什么问题?您是?我能不能确认下……”
还没等我问完,他直接打断了我:“你这是什么态度?我要反馈到你们公司,看看你们都派的是什么人!”
电话被挂断了,我愣了一会儿,鼻尖有点发酸,心里好不是滋味,感觉自己这段时间的付出都是白费的,想着不如辞职算了,不必再受这样的委屈。但说实话,我也不敢直接撂挑子,平复了心情后,又一边委屈着,一边继续干着手上没做完的活。
晚上,我从同事那里得知,因为双方沟通中存在一些误会,加上客户最近琐事缠身,我才白白“躺枪”。几通电话后,双方理顺了事情的原委,我也暗自庆幸当时没冲动提辞职。但经过这件事,我开始意识到,必须要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了。
我做了三件至今都很骄傲的事。第一件事,我把项目现网中所有的配置按照分类全读了一遍。那时候真是年轻,精神也很旺盛,我中午从来不睡觉,就在机房里看配置文档,有时候下班了还会在办公室里再待上几个小时,想着从历史文档中挖出一些知识。第二件事,我开始收集交付中遇到的问题,在一个个单点问题中尝试找到联系,我还会思考下次遇到这个问题能不能用其他办法解决,努力给自己构建出一张知识网。第三件事,我也要感谢我的领导,他要求我每天学三篇案例,在奎屯的大半年里,我没啥娱乐活动,休息时就闷头学案例,最后几乎把公司Support网站上发布的案例和文档都学了个遍。有几次,他还主动向我请教案例的细节,我真是又惊又喜。
2007年春节,我从奎屯回到了乌鲁木齐。在奎屯的大半年里,八个地市的网络被我摸得透透的,我也和客户的一百多名工程师在工作和培训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涉及奎屯网络的任何问题我都能说出来个所以然,我也喜提了“奎屯王”的绰号。在奎屯的这段日子,不仅锻炼了我的业务能力,也让我认识到自己代表着华为的形象,凡事尽努力做到最好,客户的称赞既是对我的认可,更是对华为的肯定。
从倒数第三开始逆袭
2008年,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始建设3G网络,当时运营商成立了专项项目组,考察各省的建设进度,新疆因排名倒数第三被集团点名批评,整个项目交付顶着很大的压力。有了前几年的积累,我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中途“救火”,被任命为新疆3G项目的TD(技术总负责人)。
之前,我只要看护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和设备打好交道,工作就能做得不错;而如今,我成为了技术管理者,更要看护好整个项目,对整个项目负责。当时,我们整个队伍要负责新疆16个地市的网络,我要面对上百名地市分公司的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感觉一天能接到200个电话。也是在这个时候,我理解了什么是“核心网”:我们把核心网建起来,下面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子项,每个出了问题都要找到我们。核心网,可真是实至名归啊!
还记得,当时我们的机房在12楼,客户各部门分布在不同楼层,电梯不好等,为了节省时间,我都靠着爬楼梯上下楼。结果,半个月后的一天,一起床我发现脚肿得不行,只得一瘸一拐老实去等电梯。我们的辛苦客户也看在眼里,自从知道我们午餐总吃方便面和火腿肠,客户会主动邀请我们去食堂或者外面“开小灶”,每次到饭点一定会打电话催我们:“快点来吃饭!你们吃饭这么‘糊弄’,身体咋能吃得消,还哪有精力搞项目了!”
为了能把名次早日提上去,我每天晚上都会挤出一整块时间来分析思考,如何从技术层面推动项目发展。慢慢地,我察觉出一丝端倪。我发现,我们的项目非常混乱,每个人似乎都在按照自己的思路往前冲。就像拔河,每个人用力的时机和角度都不同,尽管拼尽全力往后拽,但很难赢得比赛。为了让大家有明确的整体工作方向,我尝试按照业务模块和实际需求重新划分了团队,做好分工。还记得,在局数据配置中,我们有六七个人都扑上去,尽管大家的业务能力都能胜任,但改来改去,配置越改越乱。我直接下了最后通牒:“高超和宋波,你们俩现在只做配置,办公室里其他事情你们不要管,其余人也不需要上手帮他们!”这样的执行很成功,很快,数据的错误率就降了下来,效率提升了不少。
如果说大家工作目标不明确是主观因素,我们还面临着一个客观因素。当时我们的座位坐得很密,客户遇到问题想找人解决时,也不认识谁是谁,直接就会叫走两三个人。大多数时候,第一次叫走的人并不负责这个业务,接着又会叫走另一波人。我发现这样太浪费人力了,本来一个人能搞定的事情,最后“搭进去”好几个人。于是,我私下写了张纸条,告诉大家不要坐在一起,尽量坐得分散些,按照各自负责的地市“抱团取暖”,这样的情况稍微有所缓解。然后,我主动找到客户各部门的负责人,希望有问题需要解决时先找到我,我来根据专业能力安排工程师。随着双方磨合得越来越好,解决问题的效率也越来越高,项目也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推进,我们成功实现考核名次从倒数第三到全国排名第五的逆袭。
懂得协调资源,也是我做了TD以后学到的本领。3G基站建设到后期,需要进行N对M的验证测试,新疆的16个地市按照“1对15”的模式开展交叉测试。这样的测试体量需要的人力非常多,我们人力缺口很大,而且新疆有时差,想协调专家支援也不方便。
“求人不如求己”,我诚恳地和客户说:“领导,您看,现在3G大战是全国的重点工程,咱们新疆也不能落下啊!但想要尽快完成测试,得麻烦您给我们一些支持。这个不难,主要就是打电话,然后再记录,我们手把手先教会大家,肯定包教包会。要是没有电脑的话,我们会把需要的表格提前打印好,再分发下去……”在我的努力下,省公司十分慷慨地派人支援了测试,甚至连客户的几名司机都加入到拨打电话测试的队伍中。我还分阶段把收集好的测试表格带回代表处,再拜托办公室平台岗位的同事帮忙录入,双线并行,一点没有耽误测试的进度。
历时8个多月,我们完成了新疆T运营商3G网络的建设,这是我作为TD接手的第一个项目,我对它投入了很多感情,也收获了不少成绩与掌声。更重要的是,我慢慢开始转变了思想,学会以更为全局的视角去思考项目,也敢于做出一些尝试。
全球首个异网漫游实验局落户新疆
2019年起,全国开始了5G建设的热潮,新疆也紧跟步伐,于2020年正式开始建设5G。
与之前相比,我感觉5G时代一切都太快了。不仅仅是网络更快,项目的进度也快,我对自己能力质疑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在3G和4G网络的建设期,我感觉自己的技术储备能抗住不少事,但到了5G时代,总会有很多颠覆我们既往经验的时刻。以前,项目周期有5到6个月,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论证和优化方案,而如今经常要在3个月内完成交付,大家的压力可想而知。作为团队里的老大哥,我深知解决办法也很实在:不懂就去学、去问、去多请教。我打好时间差,汇总好大家的问题去请教总部的专家,还提前找来指导书和案例和大家一起学习,还会追着比我们更专业的客户请教技术细节。在这样朴素但有效的方法中,我们逐步提升了自己的5G能力储备,随后陆续高质量地完成了几次重点项目的交付,新疆的5G建设也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我们还与客户组织了多场围绕“5G运维”的专题联合行动,进一步增强了华为在新疆的品牌影响力。最终,我们项目组在T运营商集团公司获得了优质工程奖,还在几次集团的竞赛中获得了比肩东部沿海大省的优异成绩,这也是新疆近十几年来最好成绩。项目组成员也收获满满,我们接连获得了多个公司内部的嘉奖,我也荣幸在中国地区部AT的“将星闪耀”会议上分享了这段故事。
在现场为客户讲网(右一为作者)
2021年11月,在工信部和各家运营商的推动下,为推动5G资源共享和产业升级,全球第一个5G跨运营商漫游业务的外场测试、现网验证及商用试点落户新疆。因为是全球首个异网漫游试点,我们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幸运的是,公司非常重视这个新场景的项目,给我们配备了充足的研发资源,我也趁机学了不少新知识,认识了很多专家。
接到外场测试项目的任务时,新疆T运营商的5GC三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虽然已经分身乏术,但面对这么重要和有意义的项目,我感觉自己必须要投入一份力量。我带领团队,全力投入到规范制定、组网讨论、交付网设、设备发货、硬件安装、现网部署和测试验证等,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着项目。在历时一年的实验局项目中,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最终顺利完成了实验局的验收。
2023年年初,项目进入试商用和商用阶段,由于项目涉及运营商各方资源,需要协调的事务很多,整个交付周期很长。此外,商用阶段的项目组网发生了变化,部分网元部署在北京,进一步增加了项目的交付难度。我们好不容易完成了试商用的交付,业务测试验证又是一座等待我们跨越的大山。
试商用的第一阶段,我们开通了一百多个站点,大部分站点都在隔壁荒漠,距离市区有几个小时的车程。新疆的冬天非常冷,戈壁滩上的冷风少了遮挡,更是凶狠,在这样的天气里进行路测测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记得有一次,业务测试发现流量突然掉到零,我们多次联系各家运营商进行复现定位时,都没有抓取到故障。然而,这样的“掉零”却总是在PHU(手持路测终端)的网优测试软件报告上无规律地出现,并且多组人员都遇到这个问题。我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定要找到根因,否则会埋下隐患。我和现场负责测试的张涛沟通后,决定专门安排人员进行测试复现,定位原因。
“测试工具和手机都带好了,干粮和水也带齐着呢,还再准备点啥?”
“再把那个发电机带上吧。对了,我记得还有一大桶燃油,也都装上!”
这个决定是非常明智的。下午到达测试地点、设置好定位工具后,大家反复测试了十几次,问题都没有重现。一行人商议后,决定去2小时车程外、一个无线环境不同的站点进行测试,测试了几次,故障仍然没有复现。于是,我提议多找几个测试终端和测试卡,现场的网优工程师、客户和司机都一起加入到测试的行动中,终于大家成功“逮住”了一次故障现象,此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通过仔细的分析和验证,前后方一致认为问题出在拜访网络的M运营商上。但大家还不能回来,必须要等待M运营商对异常点展开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再次在现场做好验证,才能算彻底解决了问题。
晚上太阳落山后,风越吹越狠,大家也没闲着,和我们继续在线上讨论着问题。这时候,张涛突然说道:“我发现多次测试,异常情况都出现在其中两台手机上,会不会PHU也有问题?”还没等他讲完,我就听到一旁有人张罗着把燃油点上取暖,我心里听了真是又着急、又心疼。晚上10点多,M运营商还没反馈消息,我们只能求助研发的同事帮忙,不然拖到后半夜,大家更不好过。经过研发同事的热情帮助,我们最终发现了根因:低版本的PHU和商用手机的操作系统配合时,有些手机观察到软件耗电较大,会对PHU进行限制,从而出现流量掉零的情况。大家在现场进行了组合验证,发现果然如此。这次的“掉零”事件也让我们积累了经验,避免后面再次发生类似的故障。半夜11点多,压在心头的问题总算解决了,我们都轻松了不少,感觉也没那么冷了。
2023年年底,项目顺利结束,我们不仅帮助各家运营商客户提升了品牌效应,也为5G产业升级贡献了一份微薄的力量。我还把这次项目的经验写成了案例,希望能为兄弟代表处开展相关业务提供一些参考,帮助大家避避雷。案例才发布没多久,就有四个省的同事找我咨询细节,让我感觉我们经历的风吹日晒都是值得的。
写在最后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华为、在新疆代表处工作了快二十年,我从见客户时青涩的小汪变成了客户认可的专家老汪。我和同事们经历过项目的得失,亲历过一次次激动或揪心的重大保障,当看到一张张网络在我们的努力下一点一点被建设起来,最后服务好千家万户,我的心中感到无比自豪。
为了这份自豪,我愿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