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维生素A、D、E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K在日常营养补充中是比较少见的。
但目前绝大多数产科都会给刚出生的新生儿常规注射一针维生素k1,其目的主要是预防新生儿出血症。那么,你对这个疾病了解多少呢?
01什么是新生儿出血症?
新生儿出血症又称为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疾病。
多在生后2~5天发病,一般预后良好,多于生后10天内止血,不会复发。以消化道出血最常见,颅内出血最严重。
相关调查显示:
✧ 新生儿出血症病死率可达 30.3%;
✧ 颅内出血死亡数占新生儿出血症总体死亡数比例高达 82.6%;
✧ 新生儿出血症所致颅内出血患儿中,约 42.8% 会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积水、癫痫、脑萎缩等,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02为什么新生儿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
1)胎盘传递不足
维生素K不易通过胎盘,母亲体内的维生素K很少能进入胎儿体内,新生儿出生时血中维生素K水平普遍较低。
2)摄入少:
新生儿生后几天吃得比较少,通过母乳摄入的维生素K显著低于新生儿的需要量。
3)肠道菌群未建立:
新生儿出生时肠道菌群未完全建立,由肠道菌群合成的维生素K量不足。
4)维生素K合成不足:
慢性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肝胆疾病等可影响维生素K的合成。
5)产前因素:
孕妇产前使用影响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如抗凝剂、抗癫痫药、抗结核药等。
03新生儿出血症的一般临床表现有哪些?
新生儿常在出生后2~5天突然发生出血,其他方面都正常,也没有严重的潜在疾病。
以胃肠道出血最常见,表现为黑便或伴呕吐;脐、皮下及口鼻腔等部位可缓慢持续渗血。
病情较轻者4~5天可自行停止。出血量多可有失血性贫血,甚至休克。
04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分型及各型特点是什么?
根据出血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型、经典型和晚发型。
1)早发型:
少数婴儿(特别是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在出生24小时内发病,常见于孕母有使用干扰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出血程度轻重不一,从轻微的皮肤出血、脐部渗血至大量胃肠道出血、致命性颅内出血等都有可能。
2)经典型:
出血发生在出生后2-7天。多发生于母乳喂养儿,常见出血部位为脐部、胃肠道、皮肤受压处及穿刺处。一般为少量或中等量出血,多为自限性(1周);颅内出血较少。
3)晚发型:
个别母乳喂养儿在出生后8天-6个月发病,最常见的是颅内出血,占50%以上,即使存活下来也可能有严重的神经精神障碍等后遗症。
05如何诊断新生儿出血症?
6月龄内婴儿出生时健康,突然出现上述常见部位自发性出血,有存在上述维生素K缺乏的病因,应首先考虑本病。
辅助检查:
如果血小板、出血时间正常,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则可确诊。临床经维生素K治疗反应良好,也是辅助诊断之一。
06如何治疗新生儿出血症?
对已经发生出血的患儿,立即肌内注射维生素K1,出血可迅速停止,通常2小时内凝血因子水平和功能上升,24小时完全纠正。
严重者(出现出血性休克)应立即输新鲜冰冻血浆,以快速提高有活性的凝血因子水平达到快速止血目的。
如有消化道出血,应暂时禁食,予以肠外营养。
脐部渗血可局部外用止血消炎药,穿刺部位渗血可行压迫止血。
07如何预防新生儿出血症?
所有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予以口服或者肌内注射维生素K1(1mg)均能有效预防新生儿出血症。
为了防止晚发型出血,对于纯母乳喂养者或有高危因素者,除出生时口服或肌注外,第3天-2周、第4-6周再分别口服维生素K1(2mg)。
对于新生儿,在生后1周内要特别注意观察精神、面色、呕吐物和大便情况(主要观察性质、次数、颜色和量),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有无出血倾向。如出现出血,应立即送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