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人性做人:遇到别人针对你,“向外宽容”“向内求”!

如何跑赢职场 2024-10-08 04:00:41

文|跑赢

有这样一句高能的话:逆着人性做人,顺着人性做事。

《寒山拾得问对录》中有这么一段话:

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笑着回答:“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人之一生,定会经历种种被他人的针对。

多数人面对这种被针对的行为,都会作出对应性的抱怨或反击。

有人以直报怨,有人以怨报怨,更有甚者,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早晚得出一出心中这口恶气。

这种反应是有问题的,说明对人性的洞察不够,不能逆着人性做人。

其实,别人针对你,你无需抱怨和反击,而是要向外宽容向内求。

01

宽容

左丘明: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每个人都会犯错,你自己也会犯错,每个人正是在犯错、改错的过程中得以成长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就不能宽容一些呢?

弘一法师曾经说过,“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容;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意思是说,别人性情急躁,我对他们宽容;别人行为险恶,我依然坦诚对他。

对人宽容是一种美德,能够扫拂心灵的阴霾,消除烦恼的情绪,调节身体的机能,促进身心的健康。

对己宽容是一种智慧,能够放松心态,历练修养,腾出心灵的空间,滋养生命的活力。

不宽容,徒增烦恼罢了!

《汉武故事》里,记述了这样一个事情。

颜驷年纪时就当上了郎官,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仍旧是个郎官。直到武帝遇到他廊下当差,问他何时为“郎”。

他说:“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

汉武帝非常同情,于是赏了他一个“会稽都尉”,掌管一郡的军事业务。

这就是“白首为郎”的故事。三世不遇而毫无怨言,皓首白须仍廊下当差,实属不易。

《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个人的顶级认知是,修好自己,莫渡他人。

02

内求

孟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内在决定外在。

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决定着他的外在表现,而其外在表现,又会引发他人的不同反应。

反过来说,他人的反应,自当受自己的内在素养所决定。也就是说,他人的针对行为,还是因为自己内在素养不够所致。

因此,遇到针对自己和陷入困境的时候,要反躬自省,向内寻求,注重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怨天尤人,归咎于他。

古往今来,越是优秀的人,就越懂得内求。

圣人孔子,每天都会“三省吾身”,不断内求完善自己。

以笔锋犀利著称的鲁迅曾经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人,一直怨天尤人、牢骚抱怨,就是不进行自我反省。这种人的下场,曾国藩早就言明了。

曾国藩: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 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然也。

牢骚满腹之人,以后必定遭遇很多艰难和曲折。

无缘无故抱怨老天,老天一定不会同意; 无缘无故抱怨别人,别人一定不会服气,报应的道理就是如此。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老和尚想开导一下爱抱怨的弟子。

一天,老和尚派这个弟子去市场买袋盐。

弟子回来时,老和尚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并让弟子喝了一大口。

老和尚问:“味道怎么样?”弟子皱眉答道:“又咸又苦!”

又有一天,老和尚带着这个弟子来到湖边,让他把剩下的盐撒到湖里,喝一口湖水尝尝。

老和尚问:“什么味道?”弟子答道:“纯洁而甜蜜。”

“有没有咸味?”“没有。”

老和尚点点头,微笑问他:“你明白吗?”

小和尚豁然开朗:当你心胸开阔时,你的忧虑就会消失。

03

远怨

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意思是,对自身要求严,对别人要求少,这样就能远离抱怨。

在孔子看来,要想实现“远怨”,就要做到“躬自厚”和“薄责于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为什么别人会对自己产生抱怨情绪呢?

无非三点原因:

一则自己有过,做了错事,引起了别人的抱怨。

这没有什么可说的,毕竟确实是自己错了,责任完全在自己。

二则自己无过,只是由于人性的弱点,引发了别人的嫉恨。

这虽然无过,自己同样有错,为什么就不能谦虚谨慎、不被嫉妒呢?

三则自己无过,只是由于差异化的存在,引起了别人的猜忌。

这自己同样也有错,为什么就不能加强交流、消除猜忌呢?

可见,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有自己“错”的成分。

因此,我们要“薄责于人”,更好地洞悉和把握人性;更要“躬自厚”,内求自身,过而能改。

“薄责于人”靠的是宽容之心,解决的是自己之怨;“躬自厚”靠的是内求精神,解决的是别人之怨。

我们来看一看舜的故事。

舜的父亲是个瞎子,母亲死后,父亲再娶,生子名象。

父母爱象恨舜,三番五次欲置舜于死地。

他们打发舜去修理谷仓,等舜爬到了谷仓顶上,就抽去梯子,还放火烧了谷仓。

舜看到起火后,赶紧穿上蓑衣、戴上斗笠,张开双臂就跳了下来,得以安全着陆。

舜的父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他们派舜去掏井,等舜进到了井底,马上就往井里填土,想埋了舜。

幸好舜早有准备,挖了一段地道,从旁边爬了出来。

即使是父母这样对待自己,舜仍然大孝,还是像以前一样善待父母。

这是因为,舜早已达到了“远怨”的境界。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点赞!《跑赢职场》,带你在职场上纵横驰骋!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