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地区广灵县城南约一华里处,有一座小寺院,名曰水神堂,人称“塞外小天堂。”它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现貌为清代建筑风格,建筑群总体平面呈八角形,每边长约十三、四米,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建筑布局设计奇特,采用南北中轴线,除中间主体之外,门、廊、厅、室八面环筑,结构紧凑,是典型的外观八合院。2006年5月,水神堂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今年清明节假期到广灵走亲戚,我有幸乘坐外甥女玲玲的小车前往水神堂一游。
那天吃过早饭,我们从广灵县城中心开小车出发,十来分钟就到了水神堂景区。呈现在眼前的是壶泉湖全景,湖水清澈见底,水平如镜。玲玲说:“这里的湖水是纯天然矿泉水,长年恒温,保持在三~七度,数九天也不会结冰。”“哦,那可是神泉呀!”我说。湖的四周有汉白玉做成的栏杆和挡板围着,游客不至于掉下去,每一根栏杆上面都雕刻着不同的图案,十分美观。壶泉湖的中心为壶岛,水神堂就建在壶岛上。湖边的建筑物以及树木倒映在湖水中,简直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广济桥
我们由北向南沿着围栏前行,不一会儿就走到一座拱型小石桥跟前,玲玲说这桥叫“广济桥”,建于500多年前,2003年又全面维修。跨过广济桥,有两棵又粗又高的柳树,叫旱柳,又叫夫妻树,树龄有二百多年。再往北走不远就是水神堂的山门,又叫过殿。门的上方有个竖匾额,上面写着“小方壶”,据说这三个行书字体出自一位知县的手笔。
山门(过殿)
山门东侧为钟楼,西侧为鼓楼,钟鼓楼下俱有砖劵小门,内外相通。山门前蹲着一对小石狮,造型古朴,风格别致,十分可爱。
山门右前方有一座古塔叫灵应塔,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仿木楼阁式六角结构实心砖塔,塔高17点5米,共7层,六个角上各有6个龙头雕像,下面还挂了一个风铃,风一吹丁铃丁铃的响了起来,悦耳动听。我仰望着这座宝塔,禁不住在想:古代没有起重机,没有吊车,没有先进设备,这么高的塔,也不知古人是用什么方法建造起来的,不得不佩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灵应塔
看过灵应塔,踏上十来级石砌台阶就是水神堂的主体建筑一一圣母殿。
圣母殿为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六椽。黄色琉璃瓦方心点缀,七檩前廊式柱间以雀替装饰,明次间均以格扇门装饰。殿中主要供俸的是九江圣母,又叫龙母,她面容慈祥,宝相庄严,披着斗篷,端坐正中,两旁都有一侍从。东西两边墙壁各有巨幅壁画一幅,东侧是《龙母出宫降雨图》,西侧是《雨后回宫图》,这些壁画描绘了龙母施法降雨的场景,反映了人们对九江圣母的崇敬和祈求甘霖的愿望。
据传说 龙母原是一位勤劳、善良、聪明的女性,有一次龙母因误食神奇桃子而怀孕,生下的孩子正是传说中的龙王。当然这是神话故事,没有可信度。
圣母殿
圣母殿后面是观音殿,和圣母殿是连体建筑。观音殿供奉的是观音菩萨,东西两边都有雕像,一边是罗汉,一边是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这些雕像体积不大,有1尺半左右高,但个个都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活灵活现。
圣母殿左边是文昌阁,文昌阁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嘉庆元年竣工。阁体为双层四角楼阁式全木结构。上层四柱双梁,尖顶飞檐,殿内塑有文昌帝君,掌管人间功名利禄。两边站立“天聋地哑”,“天聋”掌管大印,“地哑”掌管录用簿册,正是“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
文昌阁
圣母殿右边是百工祠,殿门正面题有“百工始祖”。殿内有三尊塑像,正中为太上老君,左为范蠡,右为鲁班。东墙有壁画20幅,西墙有壁画21幅,每幅壁画惟妙惟肖,色彩鲜亮,反映了广灵明清时代社会各行各业的生活状况,被誉为“广灵的清明上河图”。
百工祠中雕像
水神堂这一处处的建筑物,离现在已有五百多年了,却保存的这么完好,足见当地政府和人民对我国古代文化是何等的重视。没有他们的严加保护和精心修缮,我们现在是不可能欣赏到这古代建筑的。
从进入景区算起,一个半小时不经意间过去了,主要建筑都已参观完毕。幸运的是那天参观的人较少,没有吵杂声,又不拥挤,有利于我们仔细观察,拍照可以任意选择角度。不太理想的是天色不好,拍的照片色彩不够明快。
走出水神堂山门,到了泉水出口处,我想看看水温倒究怎么样,于是捧了一捧水,手感果然不怎么凉。这可真是块风水宝地呀,难怪古人要在这里建筑水神堂。也许是因果报应,一切的美好是那些神灵在保祐的吧!
说明
图片拍撮 德信 玲玲
编辑撰文 德信